不計算單身人士,現時已有十幾萬個家庭輪候公屋。

面對公屋用地緊絀,社會近年一直有聲音要求當局透過重建一些樓齡較高、密度較低的屋邨,以增加供應,據知房署對此仍然有所保留,擔心會因而「拉長」輪候公屋的時間,隨時超過10年。不過,當局願意未來多作可行性研究,瞭解能否在現有一些屋邨內物色空間或使用率低的設施,增建一些公屋大廈,認為對輪候公屋人士有正面幫助,並能以新的眼光規劃現有屋邨。

現時已有十幾萬個家庭輪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4年。資料圖片

消息人士表示,即使不計算單身人士,現時已有十幾萬個家庭輪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4年,倘若大規模重建現有屋邨,難免進一步拖長輪候公屋的時間。他指出,倘若一個家庭現時已輪候公屋5.4年,剛好等到可以「上樓」,但若然出現大規模重建的情況,部分單位需要拆卸,新落成單位就需要編配予重建戶,正在輪候的家庭需要等候另一批新單位落成;由於現時建屋時間長達7年,實際輪候時間可能因此增至12.4年。

當局有意將使用率低設施研改建公屋。資料圖片

消息人士又指出,重建屋邨的舊單位和新單位比例,一般只是1.2至1.3,即重建100個單位,僅能增建20至30個單位,社會有需要就此作出取捨,「因此不可以說,重建數量多了,但大家沒有痛苦。」

不過,當局願意未來多作可行性研究,瞭解能否在現有一些屋邨內物色空間或使用率低的設施,增建一些公屋大廈。消息人士指,跟重建屋邨不同,於原有屋邨內進行加建可以做到「只加不減」的效果,對輪候公屋人士沒有任何負面影響,近年以此方式增建樓宇,已累積增加3萬個單位,「倘若經研究後證實可行,又得到當區居民同意,這是最好增建單位的辦法,同時可令房署以新的眼光去規劃原有屋邨,環境也有機會因此得到改善。」

彩虹邨內只有1至2個種有樹木的空間可供重建,但相信不會被居民所接受。資料圖片

但消息承認,並非所有屋邨適合加建,因此未來需要「逐個睇」。以彩虹邨為例:「由於現有樓宇互相緊扣在一起,邨內只有1至2個種有樹木的空間可供重建,但相信不會被居民所接受。」對於近年有意見指,可將在屋邨內加建的大廈撥作「綠置居」,但消息人士指,由於「綠置居」是出售用途,地契跟原有屋邨不同,加上需要在「綠置居」樓宇旁邊預留一些公共空間,故難以在現有屋邨內增建該類房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