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電視劇《天下糧田》和《大清官》都成功地塑造了劉統勛這一清官形象,但老劉在民間輿論口碑裏還是敵不過自己的兒子劉墉「劉羅鍋」,在這裡我暫稱他小劉,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劉統勛是劉墉的老爸。

怪只怪那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裏小劉詼諧幽默,和肥頭大耳的和珅你一句我一句地互掐,其角色通俗又接地氣還是正義化身,實在讓人過目不忘,自然比老劉那種正襟危坐的純正派角色更能留下印象。

而事實是老劉作為乾隆朝前中期的重臣,他的政治地位和成就遠遠超過其兒子乾隆朝後期的小劉。

老劉任東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入軍機處,還當過幾年軍機處領班,位及人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真宰相」。而小劉頂多就體仁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從來沒有入過軍機處,也就是說他沒有進入過最高領導班子。

小劉的「宰相」帽子是老百姓給的,他雖然在官場上也不含糊,虎父無犬子麼嘛,但在電視劇播出以前支持他名聲的主要來源還是其書法造詣。

老劉當官更不得了,能被《清史稿》嘖嘖讚譽的高官很少,老劉被譽為當政既「縝密」又「通敏」,按現在話講就是態度嚴謹守原則而行動通達又敏銳,是乾隆初期能和康熙年間于成龍相提並論的廉吏。

乾隆剛剛接班的時候,鄂而泰,張廷玉,訥親等元老的門生故吏遍佈朝野。你別看張廷玉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裏,在精明強悍的雍正面前哆哆嗦嗦,一派服帖,這些人在政治手腕還沒老練的新主子跟前可絕對不會這樣。

這也是新皇帝不大喜歡老皇帝留下的所謂重臣,雍正就不喜歡康熙的人,同樣乾隆也不喜歡雍正的寵臣。

這檔口,乾隆看中了剛正不阿的老劉,讓老劉出任「督察院左都御史」,老皇帝傳下來的人,面子上還得留一點給他們,但絕對需要在他們翹尾巴之前戳一戳,既是提醒也是警告,別再欺生我這個新手。

「通敏縝密」的老劉立刻得到響應,不久就上疏直指張廷玉,提醒他「歷事三朝,晚節當慎」,訥親是「同僚爭避其鋒,請加訓示」。

好一個老劉,用詞「縝密」,沒有指出你們幾個實實在在哪裡犯了錯,只是請你們不要賣老資格,言行「當慎」,就是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時又給乾隆皇帝留下了操作空間,皇帝眼前的本意也不是要故意找茬把他們擼下來,讓他們感到時刻有人有眼睛盯著他們,感到自危纔是目的。估計當皇帝打開奏摺,看到老劉的文章,面不改色卻心中暗喜,怎麼老劉就這麼善解朕意呢,一定會給「通敏」的老劉點一個贊。

不出所料,乾隆只是責令他們個個「自勉」,警示了老臣,資格淺的小輩自然更會加緊尾巴。君臣這出配合默契,我唱開頭,你收官結尾,既教育人又團結人,好戲的典型。皇帝耍弄權術初露鋒芒,也意味著和乾隆心思默契的老劉從此仕途一帆風順。

老劉去世後,乾隆親臨並賞銀二千兩,賜謚號「文正」,入祀賢良祠,這可是文官生後的最高待遇了,想那張廷玉為了這些孜孜以求,差點和乾隆鬧翻。

更可貴的是,六年後乾隆皇帝在作詩時還提及老劉,「得古大臣風,終生不失正」。封建王朝大臣死後清算是常事,能讓喜新厭舊的乾隆皇帝多年後再能想起老劉,他地下有靈也應該為乾隆點讚頌歌了。

所以小劉的那些事在老劉面前是小巫見大巫,電視劇裏小劉的嘻笑怒罵是戲說而已,他也不曾鬥過和珅,他小劉進士出身,有才學是不假,但他的仕途有部分是乾隆念在老劉的情面上,這一點不得不承認。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