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在觀看了《雍正王朝》之後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鄔思道神機妙算,老謀深算,為什麼不為年羹堯出謀劃策,使年羹堯避免被雍正賜死的結局呢?畢竟當初是年羹堯將鄔思道從大牢裡面救出來的,年羹堯是不是得罪了鄔思道?

鄔思道不救年羹堯主要有3個原因:

1、年羹堯和鄔思道並無深厚的交情

年羹堯是奉命行事,並不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解救鄔思道,因此鄔思道即便是要報恩,也是要將這份恩情算在四爺胤禛的身上,而不是一個奉命行事的年羹堯身上。

2、年羹堯人品不行

首先是年羹堯奉命剿滅江夏鎮之時將搜刮的大量的金銀財寶據為己有,並未向胤禛彙報。鄔思道替年羹堯解釋治軍花費甚大,已經是還了年羹堯的人情。

然後是年羹堯在胤禛運作其擔任甘陝總督之時,不知道感恩,反而私下串聯,謀求後路,不能忠心侍主。

其三是年羹堯在擔任大將軍之時,養匪自重,不顧皇帝和國家的危難,奢靡浪費,險些陷國家於動亂之中。

3、為年秋月鳴不平

鄔思道和年秋月耳鬢廝磨,互生情愫,卻因為年羹堯的不老實,使胤禛對年羹堯產生了不放心的念頭。

需要通過娶年秋月為側福晉,來拉攏、牽制、恩賞年羹堯。犧牲了年秋月一生的幸福,而鄔思道卻沒有辦法。

所以說年羹堯得罪了鄔思道也就只能是這裡得罪了。

基於以上3點鄔思道就不會幫助年羹堯,更不要說幫助年羹堯風險太大,有生命危險,而且依照年羹堯的性格,也不會接受鄔思道的幫助。

任何的神機妙算,當事人如果不能配合執行,也是枉然。


首先,我們看一下幾個人的關係。在雍親王集團中,雍親王胤禛自然是核心人物,老十三胤祥是副手,年羹堯、李衛等人是心腹,鄔思道則是雍親王的首席謀士。按照道理來說,大家都是一家人。但是在實際交往中,鄔思道與李衛的關係很好,對年羹堯卻採用了敬而遠之的辦法。其實,年羹堯幹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這讓鄔思道非常的不滿,註定了年羹堯的悲慘命運。在幾個皇子的爭鬥中,隨著太子胤礽的垮臺,老八胤祀集團的勢力達到了頂峯。與之相比,老四胤禛集團要弱小得多。

作為雍親王胤禛的心腹,年羹堯卻按照和老八胤祀聯絡、走動,很明顯,年羹堯想腳踩兩隻船。 由此可見,年羹堯對雍親王胤禛並不忠誠。一旦出現危機,隨時可能出賣雍親王胤禛。從這一事件開始,鄔思道對年羹堯的好感大大降低。為了監視年羹堯,鄔思道建議雍親王把家奴李衛放出去,就在年羹堯的身邊工作,負責監視年羹堯。年羹堯擔任四川提督的時候,李衛在四川擔任知縣。年羹堯擔任陝甘總督以後,李衛擔任了陝西布政使。無論年羹堯去哪,李衛都如影隨形。年羹堯乾的另一件事,更是直接激怒了鄔思道。任伯安利用自己的便利條件,建立了一套《百官行述》,這套文件能夠要挾很多官員。雍親王胤禛命令年羹堯想辦法,從江夏鎮搞到這份文件。

年羹堯從四川調動了500精銳士兵,突襲了安徽的江夏鎮,不僅殺掉了任伯安、劉八女等人,連太子胤礽的心腹黃體仁也殺了。除此之外,年羹堯還殺掉了江夏鎮好幾千無辜百姓,包括老幼婦孺。如果是任伯安等人死有餘辜,那麼百姓何罪?這件事傳回京城之後,徹底激怒了鄔思道。鄔思道雖然狡猾,但也是文人出身。從江夏鎮事件中,年羹堯殘忍暴虐的性格非常明顯,鄔思道對年羹堯更加的反感。年羹堯的這個性格一直沒有改變,在西北作戰期間,年羹堯擔任了撫遠大將軍。此時的年羹堯對手下們,也是說殺就殺。由於自己暴虐的性格,造成了很多的積怨。 康熙皇帝南巡期間,曾經命令年羹堯前往南京覲見。

當時,年羹堯準備了天麻、橘子、竹扇等物品孝敬康熙皇帝的心腹重臣張廷玉。雍親王胤禛在年羹堯身邊安插了耳目,肯定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鄔思道自然也知道。從這件事分析,年羹堯不僅僅走老八胤祀的門路,而且還走張廷玉的門路,屬於八面玲瓏的官員。這樣的人基本上都是兩面三刀,鄔思道對年羹堯徹底厭惡。其實,張廷玉也不想結交年羹堯。年羹堯送的禮物,張廷玉僅僅收下了天麻,張廷玉勸告年羹堯:「多一點仁心,少一點殺氣。」由此可見,張廷玉也看出了年羹堯的一些問題,不願與年羹堯深交。

年羹堯在西北作戰期間,曾經因為找不到叛軍的位置而發愁。此時,已經遠在河南的鄔思道,專門前往了一趟西北,為年羹堯指點迷津,找到了叛軍的準確位置。請注意,鄔思道幫的不是年羹堯,而是身後的雍正皇帝。因為長期的戰爭消耗,讓清朝不堪重負,雍正皇帝希望速戰速決。除此之外,鄔思道沒有為年羹堯出過一謀一策。在年羹堯垮臺之後,作為李衛的幕府先生,鄔思道建議李衛立刻上書,在奏摺中要求雍正皇帝立刻除掉年羹堯。從一系列情況來看,鄔思道對年羹堯沒有一絲好感,根本不打算營救年羹堯。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在雍正王朝裏,年羹堯與鄔思道有三層關係。第一,鄔思道是年羹堯發現,並且帶到雍正府的,鄔思道與年羹堯也沒有過命的交情,年羹堯只是在幫雍正辦事,給雍正的兒子們找一個老師。

第二,鄔思道與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是互相喜歡的,年秋月照顧鄔思道的時間非常久,兩個人日久生情,這一點,很多人都清楚,包括雍正、年羹堯,鄔思道。

第三,鄔思道與年羹堯,兩個人是同事關係,一個是武將,一個是軍師,兩個人並沒有存在明顯的利益或者競爭關係,都是為雍正辦事的,相比之下,雍正前期會比較信任年羹堯,但是後期會比較信任鄔思道。

因為年羹堯的地位越來越高,有點不受雍正的控制,而且有多次要另尋高枝的跡象,這時候,鄔思道就有提醒雍正要提防年羹堯,然後讓李衛、小翠到年羹堯身邊去監視年羹堯,也是鄔思道的主意。

那我們從雍正的角度來分析年羹堯與鄔思道兩個人的關係,年羹堯這個人很有辦事能力,這個是很受大家的認可的,而鄔思道這個人,十分的神機妙算,如果這兩個人聯合起來,雍正根本控制不住,這個也是雍正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雍正不可能將年秋月賜給鄔思道,那麼鄔思道與年羹堯反而成了親戚關係,那麼鄔思道有可能會倒向年羹堯這一方,反而可能跟著年羹堯倒向八爺與十四爺那邊,所以雍正必須將年秋月娶回去,這樣可以加強與年羹堯的關係,也可以斷了年羹堯與鄔思道的關係。

那我們再來看看鄔思道是怎麼看待年羹堯,其實兩人相處了也十幾年,鄔思道既然可以摸清康熙的想法,年羹堯的想法,他當然也十分的清楚,他也知道,以年羹堯的性格與做事風格,遲早被雍正所不容,這一點,連李衛都看出了。

所以,他幫年羹堯打贏了西北之戰,那個是他的份內之事,表面幫年羹堯,其實是在幫雍正,也自然是在幫自己,但是年羹堯大勝之後,如何驕傲,就和鄔思道一點關係也沒有了,再說,年羹堯根本不是一個可以聽勸的人,他想幫,想勸,除了惹一身麻煩,根本就沒用。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並沒得罪過鄔思道,鄔思道也不會怪罪這個差點成為小舅子的人,要說鄔思道不救年羹堯的原因,除了自保之外,還有明白雍正鳥盡弓藏的殺年之心。

江南籌款賑災的路上,雍正做了騎馬的唐僧,十三爺是大唐派出的護衛之人,年羹堯是武藝高強的孫悟空,衝鋒陷陣但脾氣很大,不太聽話;李衛是沙和尚,盡忠職守帶點腹黑;高福是八戒,牆頭草,有困難就想回高老莊;田文鏡就當做白龍馬吧,任勞任怨。這個草臺班子搭建起來,就開始了西天取經之路,不,是奪嫡的初期之路。

與時俱進的雍正明白念經的和尚不好做,還得找個隱形的謀士把自己身邊一盤散沙的人給鼓搗成堅實的泥土,這個任務就交給了衝鋒陷陣的孫悟空——年羹堯,於是年羹堯與鄔思道這個謀士第一次有了交集。

從五行山山下脫困的年羹堯這時還是比較感激雍正這個主子的,畢竟給了自己新生,所以非常用心地去完成第一關,尋找鄔思道,找到了並一路精心護送、伺候到雍正王府,護送的是年羹堯,伺候的是其妹秋月。至於悟空哪來的妹,我也不知道……才子佳人不發生點故事怎麼都會遺憾,所以鄔思道和秋月好上了!

年羹堯這個悟空太不明白潛規則了,雍正纔是主角,其他人都要圍著他唱戲的。你倆親上加親抱成一團,置雍正這個主子何處?你倆是配角,不能搶了主角的風光,是用來襯託主角的光彩,為主角辦事的,因此雍正趕緊幫秋月抬旗,納作側福晉,告訴年羹堯不要搞錯了方向,敲打鄔思道你是我找來的辦事的,別想多了。鄔思道這時就對雍正起了戒心,此人能辦大事,但肚量不行,是嚴君而非明主,所以後來辦事能推就推,問一答一,有難解難,從不主動出謀畫策,見一步走一步。

既然與年羹堯成了親戚,解決了了有兵無將的尷尬局面,這層關係也將年羹堯綁在了自己戰車上。肥水不流外人田,雍正開始大力提拔小舅子,成為掌控實權的總督、將軍,撈取政治利益、政績的同時壯大自己的有生力量,為將來奪嫡做好準備,未雨綢繆總是不虧勤帶雨傘的人。

小舅子可惜太貪錢。江夏鎮是去拿《百官行訴》,提拿要犯,順帶幫主子圓了被羞辱的面子,可年羹堯藉機滅了江夏鎮600餘口,掠奪財物,這可是殺頭大罪。鄔思道多聰明的人,立馬明白年羹堯這個人貪慾太重,手段太過殘酷,但用人之際,提醒雍正要提防這點,以免釀成大禍,內心將年羹堯列為不可交心之列,從此山是山,水是水,各自安然。

貪性不改,立場還不穩,這更加讓鄔思道遠離了年羹堯。年羹堯遊走於八阿哥與雍正之間,想左右逢源,為自己撈取最大的權益,這可是皇子爭奪間的大忌!雍正狠狠敲打了其一番,悟空性子的年羹堯戴上了緊箍咒才明白由著性子來不僅喫虧,還傷身。明眼人鄔思道更加不敢與年羹堯有牽連,這人不作死就不會死。

喫了虧的年羹堯也不懂得收斂,李衛的監視也沒在心上,以為盡心辦事就天下太平。可雍正是什麼人,要的是臣子忠心,還不得串聯,互相牽制最好,所以李衛監視年羹堯,李衛的妻子兒女做人質住在雍正王府;鄔思道去李衛、田文鏡處出謀畫策,實則受兩人監視。一環套一環,雍正帝王之術越加收發於心。

不安份的年羹堯犯的最大錯誤是平定西北之戰,是功績也是罪果。年羹堯初到西北,先把不聽命令的富寧安坑殺了,收歸軍權,樹立權威。然後拖延時間,跟雍不停要錢要糧,可就是不開工幹活,這是告訴主子自己的重要性,沒有我你個皇帝當不安穩。雍正怎麼不明白年羹堯的重要性,所以才給權給錢,好好給我打仗,但年羹堯這個不作為可犯了雍正的大忌,因為雍正即位時形勢困難,正需要一場大戰的政績來緩解危機,鞏固帝位,樹立威嚴。

鄔思道這時從田文鏡那兒主動跑過來了,替雍正解難,其實也坑了年羹堯。雍正最怕的就是手下人結黨同盟,一個被雍正稱為房杜之才的人,一個是掌握二十萬大軍的實權將軍,兩人差點還有親戚的關係的人如今主動匯聚在一起了,誰都會寢食不安。

鄔思道指出雍正需要一場大勝的政績來穩定局勢,並且笑著指出了叛軍藏匿之所,敲打年羹堯借仗斂財、擁兵立威、宣揚個人重要性的小心思,要功還是要財你自己看著辦。年羹堯藉機下臺,大兵一發,叛軍煙飛灰滅。

鄔思道知道此次主動出使西北替雍正解難,合了雍正要功績之心,但也犯了臣子同盟的忌諱,因此在平定青海叛亂後就打起了跑路的算盤,藉口要高價餉銀激怒正為興修水利無米下鍋的田文鏡被驅趕出去,從而順利逃脫。

年羹堯得勝後卻得意忘形、恃功自傲、貪污斂財,結黨營私、不可一世,不知收斂。雍正放跑了鄔思道,正好向李衛抱怨年羹堯的罪行,心領神會的李衛就黑了一把說:乾脆免了他的大將軍,鄔先生早就跟我說過,這個年羹堯遲早會闖出大禍來。

鄔思道早跑路了,死無對證,於是,年羹堯這個悟空最終沒能逃出這個唐僧的手心,江夏案不過是藉機為年羹堯帶上了緊箍咒。鄔思道不參言救年羹堯一是自保,二是早就看出年羹堯其禍自找,不懂主子之心,不知收斂,遲早被清算!

鄔思道就像是一隻羊,而年羹堯更像是一隻狼,兩人不屬於同類,某種程度上還是天敵,不存在年羹堯得不得罪鄔思道的問題。

說鄔思道是一隻羊,是因為他喫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作為一個殘疾人,做為四爺的主要謀士,毋庸置疑,他對四爺能順利登上皇位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功勞也是無人能比的。

他對自己的前途心裡很清楚,既當不了官,也發不了財。那支撐他費盡心機為四爺謀劃,幫四爺登上皇位的主要動力,就是他心裡裝著國家,裝著百姓。他希望扶持一個好皇帝上位,造福國家和黎民百姓,而不是昏君,所以說他是一隻羊,一點都不過分。

而年羹堯就不同了,他脾氣暴躁,功利心特彆強,他跟著四爺鬧革命,不是為了國家,也不是為了人民,而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將來能飛黃騰達,榮華富貴,光宗耀祖,造福子孫。

為此他不惜採取一切手段。

甚至,在四爺還沒有登上皇位的時候,當他看到八爺一派力量強大,也曾與八爺勾勾搭搭,有過腳踩兩隻船,立於不敗之地的想法。

年羹堯就像是一隻狼,時刻在找肉喫,只要需要,只要可行,任何人都可能成為他攻擊的對象。

對這一點,鄔思道是看得很明白的。

所以儘管鄔思道是年羹堯引進四爺府的,還讓自己的妹妹侍候鄔思道,可鄔思道對年羹堯還是時刻提防著的,且是敬而遠之,能躲就躲,能避就避。

可有兩件事還是超過了鄔思道的預期。

一件是年羹堯突襲江夏鎮。不但殺了任伯安,劉八女及其家屬與當地守軍六百多人,還下令屠殺了江夏鎮幾千無辜老百姓。更為過分的是,年羹堯竟然把突襲江夏鎮所得的巨額銀兩全部私吞了。

儘管事後鄔思道為了大局,在四爺面前為年羹堯說了不少好話,極力為他開脫,可在鄔思道心裡,年羹堯已經成了一個毫無忠君愛民思想的人。

另一件事就是年羹堯殺了孫嘉誠。孫嘉誠可是皇上委派的甘肅巡撫,負有監視年羹堯的職責,殺了孫嘉誠就等於把皇帝完全不放在眼裡。

也許正是這兩件事,讓鄔思道擔心,利令智昏的年羹堯已狂妄到了極點,弄不好會起兵造反,那時將天下大亂,生靈塗炭,他多年的心血也將付諸東流。

因此,他讓李衛奏請皇帝儘快除掉年羹堯,以免後患。

所以,在年羹堯被殺的時候,鄔思道是不會救年羹堯的,因為在他心裡,年羹堯早已是一個該死之人。


年羹堯死了,鄔思道活命的幾率更大。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和鄔思道,既沒什麼交情,也沒什麼過節。他們兩人之間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關係的話,也僅僅只是有兩重關係而已:

一是兩人都為雍正服務,見過面,認識,但也僅僅只是認識;

二是年羹堯小妹年秋月與鄔思道有感情,但被雍正有意拆散;

除這兩重關係之外,鄔思道和年羹堯就再沒什麼特殊情誼了。

但是,兩人沒什麼特殊情誼,不代表雍正不會懷疑他們之間有什麼地下勾結。

比如說年羹堯,一貫的兩面三刀,不僅喫著碗裏的,還惦記鍋裏的。老八推舉他出任四川提督,他拍老八馬屁是第一次,老十四推舉他出任陝甘總督,他拍老十四馬屁是第二次。在雍正心裡,年羹堯是個讓他不能不重用,又不能不控制的二五仔。

鄔思道也是。他在雍正心裡,是個「兔死狐悲,鳥盡弓藏」的工具。這樣的人眼界太深,雍正玩不過他。爭儲成功,鄔思道就沒有利用價值了。

所以,雍正絕對不能讓這兩人走在一起。否則憑藉鄔思道的智慧,年羹堯的實力,他們兩個要是搞在了一起,這對於雍正來說無疑是一個災難。即便鄔、年無叛主之心,但對於雍正而言,也是不得不防的。

PS:雍正拆散年秋月與鄔思道這對鴛鴦,斷了年羹堯與鄔思道聯盟的可能性,他自己娶年秋月為側福晉,跟年羹堯組成連襟,進一步拉攏年羹堯,就是雍正的佈局。

雍正的心思,鄔思道知不知道?從劇情的發展來看,他顯然是知道的。因此纔有了後來他在雍正登基之夜,向雍正力辭,一心一意想要隱退,但又不敢全隱,只敢「半隱」的那一幕。

半隱之後,為了避免讓雍正起疑心,鄔思道主動申請到李衛的府裏做「囚犯」。雍正對此很是滿意,暫時留了他一條性命。

然而,李衛也不是喫乾飯長大的。自己主子是個什麼尿性,他心裡一清二楚。現在他官居江蘇巡撫,也是實權派了,而鄔思道住在他的府裏。雍正會不會也會懷疑他與鄔思道結盟?

於是,李衛就給自己找一個接鍋俠,而這個接鍋俠就是不知道鄔思道底細的田文鏡。

鄔思道到了田文鏡處做幕僚後,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田文鏡不知道他的底細,只以為是李衛推薦的一個幕客,他可以暫時在田文鏡那裡窩藏一段時間。可是這種窩藏是不保險的,如果有機會,他還是要逃。

他要等機會,等一個合理的機會。

很快,這個機會來了。

雍正二年某一日,田文鏡在大堂上發飆,怒罵底下的官員沒用。鄔思道這個時候跑出來打哈哈,說自己可以押解軍糧到西北,並且年羹堯還不敢拿自己怎麼辦。

於是,他就去了。而他這一去,就已經註定了年羹堯日後的一系列悲劇。

前面說過了,雍正最擔心的就是底下的人背著他搞同盟。他在登基前,處心積慮的把鄔思道和其他人拆開,就是怕鄔思道跑到實權派的那裡去。所以,現在鄔思道主動跑去西北找年羹堯,雍正心裡能好受?

PS:雍正在西北大營有臥底,時時刻刻都在監視年羹堯。鄔思道去西北,雍正在西北的密探肯定是知道的。

等到鄔思道幫助年羹堯打贏了青海叛軍,年羹堯開始囂張跋扈之後,鄔思道便開始籌劃跑路的事情了。畢竟他做了一件他根本不應該摻和的事情,而且年羹堯還作死,他此時要是不趕緊跑路,他的小命就沒了。

後來,雍正果然到河南去找鄔思道。不過鄔思道已經提前跑路了,雍正沒有逮到。

後來,雍正立馬又轉到江蘇,打算聽聽李衛對年羹堯的建議。李衛是什麼人?果然,他在聽完雍正對年羹堯的抱怨以後,拿出了搞死年羹堯的主意:要是這樣,乾脆把他的大將軍給免了,鄔先生早就跟我說過年羹堯這個人遲早會闖出天大的禍來。

不得不說,李衛的補刀可謂是狠。雍正的真實心意,他一清二楚,此時拉上早就不知道跑哪去的鄔思道給自己墊背(鄔思道早就跑的沒影了,是不是他說的,無從對質),年羹堯算是必倒無疑。(死是後來的事,當時雍正考慮的還是罷免年羹堯)

恰好在此時,軍機處的奏報到了,說年羹堯殺了孫嘉誠(雍正派去的心腹),年羹堯此時不想倒也是不行了。

於是,年羹堯倒臺。後來連番被降職,最後被賜死。

總的來說,如何處理好年羹堯的關係,如何擺好自己的定為,鄔思道心裡清楚。從電視劇中年羹堯的死可以看出,他表面上是死於飛揚跋扈,不知深淺,但實際上是死於他對雍正的威脅。對於單個人物,雍正不怕,而底下的人報團,纔是他最擔心的。

比如說,年羹堯曾經對李衛有恩,他們兩個人會不會走到一起?比如說,鄔思道和年羹堯都是狠角色,他們會不會搞到一起?

所以說,別說鄔思道跟年羹堯沒啥交情,就算他跟年羹堯有過命的交情,他也是不敢管年羹堯那攤子事的。畢竟年羹堯活著對他沒有任何好處,反倒是年羹堯死了,他才能鬆口氣。起碼這樣一來,雍正就少了一個搞死他的藉口。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如何得罪了鄔思道,鄔思道不願意出謀獻策,眼看年羹堯被殺?(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年羹堯算是雍正的得力助手,西北戰時,他為雍正立下了汗馬功勞。早期他出身於進士及第,算是一個武文全才之人。後來,成了雍正手下一員大將,年羹堯的一生,因雍正把他捧紅,而後把他毀了。年羹堯的一生,也是不幸的。

其實,年羹堯是最早認識鄔思道的,比雍正認識的早。鄔思道是雍正讓年羹堯,把他從牢裏救出來的。對於一個犯人,且腿腳不靈便。雍正為何要救他?道理很簡單,那就是雍正比較賞識鄔思道的才能。算起來,鄔思道與年羹堯還是有些感情的,在西北大營,鄔思道就救過年羹堯一次。

接下來,長城君分析一下,鄔思道為何不願意出謀獻策,眼看年羹堯被殺。

其一,鄔思道忠於雍正,站在雍正的角度而考慮。鄔思道是雍正的忠實謀士,跟隨雍正十多年,最終把他輔佐成雍正皇帝。雍正登基之後,鄔先生也沒有要一官半職,而是選擇「半隱」的方式生活。

這也是為了保住性命,更讓雍正放心,打消處決自己的念頭。在雍正還沒有登基時,鄔先生就對雍正說,以後要嚴加約束年羹堯。還對雍正說,讓他找個人盯住年羹堯。可見,鄔先生是從雍正角度去看待年羹堯。那時,鄔先生已經看出年羹堯的性子,如到後面,年羹堯沒有收斂自己的所作所為,而是更加放縱。

對待這時的年羹堯,鄔先生肯定不會出謀劃策的幫他。如鄔思道要幫助年羹堯,雍正肯定不會放過鄔先生。作為料事如神鄔先生,肯定知道這一點。

話又說回來,雍正也不願意處決年羹堯。為了自己的面子,以及給大臣們和天下人一個交代,不得不處決年羹堯。再一點,年羹堯確實有些放縱,當時,年羹堯被雍正所貶,李衛前去勸他,讓他向雍正低個頭,雍正就會放過他。

但是,年羹堯死活都不肯低頭,雍正認為年羹堯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因此,一直給年羹堯降級,直到讓他去守門。年羹堯在守門的時候,還穿著黃馬褂,還在認為自己的功勞大,是雍正的恩人。這讓雍正更加惱火,因此,讓李衛把他處決。

作為鄔先生,肯定不會救他,因為年羹堯太過放肆。

其二,為了自保而不願出謀獻策。鄔先生自雍正登基,就想過全隱的生活。當初,為了讓雍正不處決自己,只能對雍正說自己「半隱」。之後,鄔先生為了實現「全隱」生活方式,費了很大的功夫。

先是選擇到李衛處,因為李衛是雍正比較相信的人,讓李衛來監視自己,雍正比較放心。李衛報告給雍正的情況,雍正比較認可。只有這樣,鄔先生才能實現「全隱」計劃。後來,經過李衛介紹,把自己成功的賣給田文鏡。為何選擇田文鏡?因為田文鏡不知道鄔先生與雍正的關係,方便以後好跑路。最後,鄔先生成功的跑路。

試想一下,鄔先生非了九年二虎之力,才成功隱退。怎麼可能為了年羹堯,而出謀劃策。其實,鄔先生早都知道年羹堯遲早會惹禍,因此,鄔先生與年羹堯走的比較遠。當時,在西北幫助年羹堯破敵,也是為了雍正,更是為了大清朝。如破不了敵軍,有可能大清朝就要改寫了。

總之,鄔先生後來是從個人的想法出發,也是站在雍正的想法而考慮。更知道年羹堯是沒有辦法救了,如果讓雍正放過他,沒法向眾大臣,以及天下人交待。

長城君曰:鄔思道站在雍正的角度看待年羹堯,更是為了自己保命,想過一個全隱的生活。又考慮到年羹堯確實做的不對,有這樣的結果,都他咎由自取。只能說年羹堯被雍正所處決,也是必然發生的。

說到這裡,年羹堯算是雍正一手捧紅,又一手把他毀了。有人更說雍正是捧殺年羹堯。其實,說到底年羹堯是一個工具而已,也是一個非常不幸的人。

【文:長城說歷史,圖:來源網路,侵權必刪,本文原創首發,請勿轉載,侵權必究,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您的點贊,轉發,評論是長城君創作最大的動力;因本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莫說是鄔思道救不了年羹堯,就算是能救他,鄔思道只怕也不會做。

1.打擊年羹堯是雍正的政治需要,無論是誰,也別想救他。

康熙還在的時候,因為胤禛「外有年羹堯」牽制大將軍王胤禵,所以為雍正的登基立下了汗馬功勞。雍正登基後,放棄了老十四大將軍王,而利用年羹堯平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為雍正元年的政治局面的穩定又立下了擎天之功。這兩件事,足可以讓年羹堯永載史冊,名垂不朽。

但是,年羹堯卻因為自己的功勞飛揚跋扈,無所顧忌,天下督撫,半由己出,號「年選」,嚴重阻礙了雍正的新政,同時又損害了清流的利益,殺了孫嘉誠,引起神人共憤。

雍正需要的改革環境不是這樣的,他需要的是一個皇權絕對至上的改革環境。這一點,像鄔思道這樣的人,焉能不知,還要去以身試法,為年羹堯出謀劃策,除非他腦子真的進水了。

2.年羹堯的人生意義與鄔思道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

鄔思道一個殘疾人,憑著自己有謀國智慧,雍正給予他舞臺,雍正即位就是他的終極目的。他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將自己的謀略之道得以實現。他做到了,所以沒要官,沒要財,甚至連年秋月都沒要。這是古來讀書人的的風骨和氣節,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化境。

年羹堯就不同了,他出身雍王府潛邸,雖說也是一個讀書人,但是其境界顯然難與鄔思道相比,他所求的無非就是官,就是財和權。因為如此,也和自己的親妹妹年秋月鬧僵了。得到擎天大功之後,不是功成身退,而是不懂珍惜,為所欲為。

這樣兩個人放在一起,道不同不相為謀,鄔思道就算是要幫她,年羹堯又會聽從麼?要他年羹堯放棄功績,放棄權勢,放棄高官厚祿,我想年羹堯一定不會的。

3.年羹堯就是一頭猛獸,鄔思道躲避不及。

江夏鎮事件之後,鄔思道算是徹底看清了年羹堯的為人,知道他今後必闖大禍,所以建議胤禛派李衛將他看管起來。推舉陝甘總督之後,年羹堯回京亂竄,肆意抬高自己身價,逼迫胤禛以娶年秋月為代價拴住年羹堯,這些事情,鄔思道是樁樁件件都看在眼裡的。

在年羹堯的眼裡,官位,財富和權勢顯然比鄔思道和年秋月的感情更值錢,他依附和利用的是老四胤禛,而並非像鄔思道這樣的謀士。就算是胤禛這樣的主子都不可深交,像年羹堯這樣的猛獸,鄔思道是對他躲避不及,怎麼會為他出謀劃策呢?

所以,鄔思道看著年羹堯死,也不會為他出謀劃策,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小編認為,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不救年羹堯,是因為他和年亮工是不一樣的人,不值得救,救了他,自己也要陪葬。

如果說鄔思道是幫助雍正奪取王位,掌握江山的謀士,有張良之才。而年亮工則是幫助雍正鞏固王位,坐穩江山的大將軍。

但是,他們二個為人明顯不同。

鄔思道是一心一意扶持四爺上位,可以說是毫無二心。他教四爺多辦差,勤勞王事;結交的人除老十三,自己的包衣奴才外,不結交其他外臣,象個「冷麵王爺」,當個「孤臣」;服侍康熙,盡量以「孝道」服侍君王。這一切,恰好博到了康熙的歡心。

而且盡心輔導弘曆,把他培養的和他的「皇爺爺」一樣,果然,康熙一見,非常歡喜。

可以說,老四奪取王位,在謀劃上,鄔思道的功勞最大,而且對老四沒有二心。

而年羹堯這個人其實根本不靠譜,是一個有奶便是孃的主。雖然老四經常敲打他,但是他仍然是多方投資。因為他不相信雍正一定會奪取王位,所以也暗中結交「八爺黨」,甚至還送禮給寵臣張廷玉。

雍正登基後,他擁兵自重;西北平定後,他又挾功自傲。他喫飯叫「進膳」,寵幸自己的妻妾也叫「翻牌子」,譜擺得比雍正還大。甚至插手地方官吏選派,稱為「年選」。

鄔思道知道,他自己和亮工都是四爺心中的刺兒,早晚都想著除了他們。年亮工如此囂張跋扈,他怎麼救他?而且年羹堯自恃智計過人,也不會聽他的。

鄔思道自己幫雍正辦了幾件大事,帶著心愛的如月姑娘(秋月的盜版)隱居了,四爺也放過了他。而他也早就看穿年羹堯的結局,自從年羹堯把江夏鎮屠殺一空,財富據為己有,他就說過,「此人早晚會出事」。

鄔思道怎麼可能會救一個該死之人,年羹堯的死和他毛的關係也沒有。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雖然是年羹堯一手張羅到雍王府的,而且為了籠絡住鄔思道,年羹堯讓自己妹妹年秋月伺候鄔思道的生活,兩人差一點還成了親家。

但是鄔思道和年羹堯這兩人不是一路人。

鄔思道這個人雖然「陰謀為體」,但實際上是「心懷社稷」。鄔思道所行的一切見不得人的謀略,最終只為一個光明的目的,擁立一個於百姓、於社稷有功的改革之君。

而年羹堯的確是一個能幹大事的人,做事情有章法,有手段。在救被九爺胤禟當街鞭打的田文鏡時,就入了八爺胤禩的法眼,對年羹堯做事的水平非常地認可。但是一碼歸一碼,年羹堯本身確是一個心狠手辣,唯利是圖的人。

這兩個人註定尿不到一個壺裡。但是胤禛本身就是一個孤臣,他的班底人脈有限,手上可用之人並不多,但是要謀劃完成「奪嫡」大業,人是不允許你隨便挑的。所幸的是,年羹堯的性格暴露得比較早。這讓胤禛和鄔思道能夠早早地看出其問題所在,及時打預防針。

這個暴露的比較早的事情,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江夏鎮事件」。年羹堯在江夏鎮可謂算無遺策,同時也把其他人都當了傻子。年羹堯找了個藉口,說江夏鎮謀反拒捕,這樣一來,就有理由屠戮整個江夏鎮600餘口,可以將他的金銀搜刮殆盡。而且他算準了,胤禛會因為他拿到了太子胤礽和任伯安的信以及《百官行述》,以及替他報了當年被辱的仇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八爺胤禩會把這筆賬算在胤礽的頭上。回來之後,他對金銀的事情隻字不提。這就暴露了,年羹堯把錢看得太重,而且手段殘忍。

對於年羹堯這樣的人,所謂推心置腹是萬萬不可的。而實際上,鄔思道對自己陣營裡面的人,還是蠻推心置腹的。無論他對胤禛、胤祥,還是坎兒、狗兒,可以說,最喜愛動不動就肺腑之言的。但是唯獨對年羹堯是防著的,因為年羹堯實在太危險。年羹堯的危險,事實上還不在於他的貪婪、殘忍。而在於,他並不忠貞,他覺得他自己可以在各種複雜的鬥爭關係中,遊刃有餘。

事實上,他一直和胤禩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胤禛曾經敲打過他,讓他在院子裏跪了一天,並且很直白地講出來「你的頭上只有一片雲,那片雲就是我。」但是很顯然,年羹堯是聽不進去的,當胤禛原諒他,同意他去當陝甘總督的時候,他卻連洗腳水都不願倒了。

類似胤禛這樣開誠布公,跟年羹堯講過肺腑之言的,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張廷玉。但是年羹堯是完全的聽不進去的。因為他的心裏面只有權力和和金錢。

對於年羹堯這樣的角色,無論是胤禛還是鄔思道,在整個「奪嫡」過程當中,一直為了綁著年羹堯前行,而不斷的妥協退讓,退讓到最後,那隻能讓年羹堯去死了。

對於年羹堯到處搞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年羹堯和八王集團暗通款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了在關鍵時刻穩定年羹堯,給予年羹堯皇親身份,胤禛不得已「奪」鄔思道所愛,娶了年秋月為側福晉。

當所有人都喊殺年羹堯的時候,雍正其實更希望,或者是胤祥,或者是李衛,或者是鄔思道其中一人說出「殺年羹堯」。這樣他處理年羹堯,就少了「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心理包袱了。處理年羹堯,大家都支持,甚至出謀劃策,但是殺不殺年羹堯,當初的「奪嫡小組」沒人願意吱聲,胤祥全面策劃卸掉年羹堯兵權,但是對於殺不殺年羹堯胤祥始終未表態;李衛偷奸耍滑說「鄔先生早就說過年羹堯遲早要闖出天大的禍來。」;而鄔思道更直接,故意惹怒田文鏡,跑了。

所以鄔思道和年羹堯只是道不同,事情結束了,大家彼此分道揚鑣而已,談不上年羹堯得罪鄔思道。而鄔思道對年羹堯是死是活,實際上採取的是迴避的態度。救他?沒理由!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