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眼中,親兄弟一般不管從面相,還是從性格來看,都比較相似,能力也差不了太多。然而,凡事皆有例外。《水滸傳》裏就有這樣一對兄弟,有意思的是這對兄弟十分不同。他們就是武大郎和武松。

武大郎和武松的不同之處

1.外貌

武大郎:「這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上身長下身則短;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個子矮。

武松: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前面發掩映齊眉,後面發參差際頸。皁直裰好似烏雲遮體,雜色絛如同花蟒纏身。額上界箍兒燦爛,依稀火眼金睛;身間布衲襖斑斕,彷彿銅筋鐵骨。戒刀兩口,擎來殺氣橫秋;頂骨百顆,念處悲風滿路。啖人羅剎須拱手,護法金剛也皺眉。

2.性格

武大郎:怯懦可欺,不僅戴了綠帽子,還白白丟了性命。讓人怒其不爭——在清河縣,自己的妻子潘金蓮被潑皮無賴調戲,他只能灰溜溜的搬家;潘金蓮勾引武松不成,反咬一口,他心裡相信自己的弟弟,卻不敢與潘金蓮翻臉;捉姦之後被傷的臥牀不起,卻對潘金蓮說,如果你和西門慶斷了,再把我伺候好,我可以當作什麼都沒發生。

武松:嫉惡如仇,半點不受窩囊氣。武松是一點就著的脾氣,他在老家時,喝多了酒就與人打架;誤以為自己打死人,跑去柴進莊上避難的時候,下人伺候的稍有不周到,舉起拳頭便打;宋江不小心打擾到了他,也差點被錘,等等。

另一種解釋

電視連續劇《武松》裏,他死後的靈牌上就寫著「武植」,可惜僅短短的一個鏡頭,又一晃而過,未能引起觀眾注意。武植這個名字從何而來呢?

來處有二:一處是我國另一部古典小說《金瓶梅》,書中就明寫他叫「武植」;另一處來自武大的故鄉,河北清河縣。《湖北青年》的一篇剪報,說了武大的身世。雖然離譜,不妨照抄一段,以娛讀者。

剪報上雲:大郎武植系清河縣武家村人。據傳,他自幼崇文尚武,人力超羣,因而,少年得志中了進士,在山東陽谷做了知縣。曾資助過武大郎的一位同窗好友因懷纔不遇,家境日漸貧寒。於是,千里迢迢來投武大郎欲謀一官半職,擺脫困境。開始,他受到盛情款待,可過了半年也沒聽其提及做官之事,他便認為「武大郎真乃忘恩負義之輩」,一氣之下,不辭而別。在回家路上,他編寫了許多謾罵諷刺武大郎的小故事、歇後語,見村貼村,逢店貼店,於是乎,沿途傳遍了有關武大郎的粗俗之詞。誰知,待他回到家中,武大郎早已託人送來了銀錢,幫他修房蓋屋,置買良田。這時,他才發現武大郎絕非知恩不報,而是不搞以權謀私。他發瘋似的返回原路去撕自己貼的紙條。但是,悔之晚矣。這些東西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借題發揮,因而一傳再傳。這畢竟是傳說,不足為據。武大名武植可供參考。


親弟兄姐妹有的相差較大,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象父親,有的象母親;還有的屬遺傳中的變異;還有的出生時間、出生前後的條件差異大也會造成相差較大,況且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誇大渲染的成分存在,造成了武大郎和武松的差別較大,引起了部分觀眾讀者的置疑,作品有太失真之嫌。


俗話說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一個皇帝生的兒子也各不相同,有賢明的,有昏庸的,有不求上進的,等等。

比如老大很優秀,那麼他的弟弟可能會受他的壓制,得不到太多父愛母愛,從而自卑平庸。

有很多因素導致親兄弟差異:基因、家庭、父母愛的不平均、親兄弟之間的影響,等等。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西遊記中涇河龍王有九個兒子,前八個兒子都各司其職,安分守己,唯有第九子小鼉龍搶佔黑水河河神府,做了妖怪。九個龍種也全不相同

因此武大武二的差別也沒啥好奇怪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