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起早貪黑寫材料,沒日沒夜整報表,殫精竭慮怕批評,望文興嘆無盡頭。這是近年來不少地區基層工作者的真實寫照,尤其是近年來各種形式的考覈、留痕,給本就繁忙的基層工作帶來了很大負擔。

  3月11日晚上,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爲的通知》,明確將2019年作爲“基層減負年”,強調2019年要解決一些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切實爲基層減負,表明了黨中央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爲基層減負的決心和態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自上而下狠抓四風建設,在糾正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上成效斐然,但似文山會海、臺賬留痕、信息排名等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卻屢有回潮,使得基層幹部負擔越來越重,壓力越來越大,嚴重影響了幹事創業的激情、精力與時間。

  減負,就要讓形式主義務實高效!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拿最基層的社區居委會來說,既要挨家挨戶做好羣衆工作,又要招商引資服務企業,還普遍面臨着硬性指派任務多、會議頻繁考覈檢查多、臺賬材料報表多等問題,“社區是個筐,啥都往裏裝”已然成爲了社區工作負擔重的寫照。

  爲此《通知》強調,“加強計劃管理和監督實施,着力解決督查檢查考覈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的問題”、“不得隨意要求基層填表報數、層層報材料”、“不能動輒籤‘責任狀’,變相向地方和基層推卸責任”等,非常具有針對性。

  透過社會各界對《通知》的熱議,不難發現當下基層企事業單位工作者仍面臨形式主義的壓力,如一些醫生、教師,本來醫療、教學任務就很繁重,還要迎接來自不同上級部門各種各樣的檢查評比。爲敷衍應付,不得不“實功虛做”,不僅誤了主業,還背離工作初衷。

  爲解決這些問題,《通知》規定,“強化結果導向,考覈評價一個地方和單位的工作,關鍵看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羣衆的評價怎麼樣”、“調查研究、執法檢查等要輕車簡從、務求實效,不干擾基層正常工作”等,這也爲破除形式主義迷障,切實爲基層減負開出了良方。

  減負,就要讓基層幹部想爲、敢爲、勤爲、善爲!

  基層減負的目的在於讓基層的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遂志而成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把敢不敢扛事、願不願做事、能不能幹事作爲識別幹部、評判優劣、獎懲升降的重要標準,把幹部幹了什麼事、幹了多少事以及乾的事組織和羣衆認不認可作爲選拔幹部的根本依據,選拔任用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爲、實績突出的幹部。”

  然不知何時起,“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衆必非之”成爲了一些幹部的“座右銘”,不僅如此,一些用人單位在如何使用幹部上,往往瞻前顧後、謹小慎微、等待觀望,幹事創業的整體氛圍偏於保守。

  《通知》提出,“完善問責制度和激勵關懷機制,着力解決幹部不敢擔當作爲的問題”、“把‘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具體化,切實保護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對基層幹部特別是困難艱苦地區和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幹部,給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給予傾斜”等,也讓“李雲龍式”幹部吃了一顆定心丸,更打了一針強心劑。

  一言以蔽之,爲基層減負,就是要讓基層幹部羣衆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讓基層的幹部、工作者切實去爲人民服務,爲人民造福,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增磚添瓦。(責任編輯:王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