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是一個創新人才,其關鍵電池管理技術、遠程升級OTA、AUTOPILOT、自制芯片,整車100米線速等技術成果斐然。但是馬斯克對安全缺失敬畏之心。”一位曾就職於北美福特的高級工程師這樣說過。



特斯拉自燃事件發生以後,業界對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的質疑聲不斷。儘管特斯拉並不是唯一自燃的電動汽車,但因其電動汽車行業風向標的身份,安全出了問題,特斯拉立馬就被推到風口浪尖。距自燃事件的發生已經有半月之久,但該事件還在持續發酵中。自燃事件起因是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地下停車場發生自燃,火勢蔓延很快,並且停在Model S兩側的奧迪和雷克薩斯也被燒,附近的其它車輛受到高溫影也需要維修,損失非常大。



隨着質疑聲不斷增大,馬斯克不淡定了,表示特斯拉的起火概率遠低於燃油車,”特斯拉與大多數電動車一樣,起火的可能性比內燃機低了500%,這是因爲內燃機攜帶大量易燃燃料,爲什麼沒人提到這一點。”在馬斯克對事件進行迴應之後,該事故車主董先生也發聲稱,“不管你特斯拉總的自燃比例有多低,對我而言就是100%。對於消費者的生命,可以用百分比去搪塞嗎?”站在車主的角度顯然接受不了馬斯克的說法。


並且純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車的逃生時間也是不可比擬的,從現場監控視頻即可看出,從車輛的冒煙到爆炸,自救時間僅短短幾秒鐘。但傳統燃油車的自燃一般是起始於引擎艙,並且燃燒速度不快,能給出充足的自救時間。所以馬斯克看似有理有據的迴應,強調特斯拉自燃爲小概率事件,就顯得蒼白無力了。


事發半月以來,期間又發生了數起電動汽車起火事件,對此,車主們又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成爲了一個社會關注的話題。


特斯拉自燃該誰賠?


若起火原因確爲自燃,在車主未購買自燃險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將會拒賠。而自燃險是機動車車輛損失保險的附加險種,主要對於由車輛電路、線路、油路、供油系統等等原因造成的車輛自燃現象進行相應賠償。自燃險通常都需要車主額外進行購買,而大衆往往都覺得汽車自燃這件事離自己十分遙遠,畢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購買的人並不多,那麼,在此次事件中若保險公司不給予賠償,車主的利益該如何得到保障呢?


據悉,特斯拉提供Model S動力電池與驅動總成長達8年的不限公里數質保,而事故中車正處於保質期以內,若是產品自身問題引起的自燃,特斯拉應當賠償車主的損失。而其他受損車主的損失,可向特斯拉車主進行索賠,而這筆費用也理應算在特斯拉應當賠償給車主的損失中。



目前我國關於新能源汽車的各項政策及法規還未出臺,電動汽車絕大部分依舊採用的傳統燃油車的保險條款,由於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車的存在差異性,理應儘快出臺電動汽車獨立的相關政策及法規。對此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對《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進行了修訂,於2019年3月14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針對電動汽車主要零件的三包責任作出以下規定:


一、將動力蓄電池、行駛驅動電機作爲與發動機、變速器並列的家用汽車主要系統,納入免費更換總成的規定範圍(第18條第2款);


二、將動力蓄電池、行駛驅動電機與其主要零件反覆發生的質量問題納入退換車條款(第20條第3款第(二)項);


三、要求生產者將動力蓄電池放電容量衰減限值和對應的測試方法明示在三包憑證上(第18條第4款);


四、在退換車條款中補充了家用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起火的故障(第20條第2款)。


針對電動汽車這四條新規定,涵蓋了更廣泛的三包範圍,若政策落地,無疑是給消費者吃了一顆定心丸。


特斯拉的價格與品質對等嗎?


特斯拉雖然一直標榜科技豪華,但是除了自動駕駛系統和三電系統等科技層面優勢之外,看不見其豪華在哪,做工非常粗糙。百萬級別的高端車,駕駛艙充斥着滿滿的硬塑料以及較硬的座椅填充物,消費者的乘坐體驗並沒有得到特斯拉的足夠重視。與BBA等同等價位的豪華汽車對比差距明顯,對於這個價位而言,隨處可見的真皮材質以及舒適的乘坐空間,可以說是最爲基本的了。


售後服務也是特斯拉略顯雞肋的地方,在特斯拉自燃事件發生以後沒多久,另一邊對其控訴的聲音又響起了,神馬專車赴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以“三塊廣告牌”向特斯拉發起了維權申訴,官方發佈聲明稱,神馬專車向特斯拉採購的278輛車在使用過程中質量問題頻發,而特斯拉的售後服務並不及時,影響了神馬專車的正常運營,直接造成高達650萬元的損失,並且50萬位用戶的體驗嚴重受損。正如電影《三塊廣告牌》所言:“在公衆視線中暴露得越多,解決問題的機會越大”。神馬專車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雖爲偏激,但也充滿無奈。



相較於其它傳統豪華品牌,特斯拉十分年輕,並在無人駕駛等技術層面走在行業尖端,但年輕的特斯拉步伐走的很快,走的不如傳統豪華品牌的步伐穩健。一個電動汽車,從圖紙設計和生產製造,到最後測試要經歷多年時間,這也是傳統豪華品牌車企到現在都沒有生產出比較完整成熟且主流的純電動汽車的重要原因。而在這方面特斯拉走得比較急,所以在車輛的品質方面,可能並沒有做到面面俱到,難免會落下一些毛病。



所以特斯拉的品質對不起它的價格是必然,也是其走得太快所必須付出的代價。特斯拉大有靠科技的噱頭提高溢價的嫌疑,但打鐵還需自身硬,質量安全要對得起豪華品牌的定位,才無愧於消費者的信任。


特斯拉引發電動汽車信任危機


電動汽車行業風向標特斯拉尚且如此,那其他電動車品牌又該讓消費者如何信任,起火事故的頻發是否對消費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直接導致消費者取消對電動汽車的購置計劃?還未可知,但是輿論的力量必是巨大的。儘管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但國內整體新能源水平偏弱,多數情況下還是靠比亞迪等傳統車企支撐。


不管是特斯拉還是造車新勢力,仍需打磨內功,特斯拉自燃暫且按下不表,當下如火如荼的造車新勢力依然還需要時間的考察。

以它們中的代表蔚來,自問世以來就一直新聞不斷,就近期來看,兩起比較大的事件是與38號的撕逼事件和ES8自燃。二者均將矛頭指向蔚來的品質方面。



特斯拉自燃事件一樣,負面事情的後果只會讓大衆對電動汽車的態度更加謹慎。希望車企對電動汽車行業要心存敬畏,信任一旦崩塌,就很難重新建立了。不過,話說回來,真金不怕火煉,像比亞迪這種真正有技術積累和沉澱的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的車企依然能經得住市場考驗。消費者也沒有必要人云亦云,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