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激勵有很多體系,我研究了很久,其實千變萬化,無非就是以下三種。

歸屬感,成就感,自主感。

一,歸屬感

讓員工感覺到所處企業或團隊,是他想要的「家」。

歸屬感,主要來自三個來源。

  • 組織特殊性,我們不一樣。
  • 組織一致性,我們一類人。
  • 組織參與感,我是一份子。
  1. 1,組織的特殊性,我們和其他人不一樣。

a,確立願景規則,樹立共同目標,加強凝聚力,通過規則約束大家行為,減少內耗,把力往一處使。

b,塑造相同點,比如穿相同衣服制服,相同口號,相同舉止等等

c,通過活動打破隔閡,比如一起團建,一起旅遊,一起聚餐等等。

  1. 2,組織的一致性,我們是一類人。

通過企業文化,領導人言傳身教,企業培訓日積月累的推廣、指導、塑造,讓企業員工或團隊成員有相同的理念,相同的目標,相同的願景,相同的使命。

  1. 3,組織的參與性,我是一份子。

通過信息公開透明,讓員工或者團隊成員,更有參與感,不把自己當外人。

二,成就感。有了歸屬感之後,員工自發的為企業做貢獻,就有了內在的動力。
  1. 1,設計合理的任務。

任務設定不能缺乏挑戰性,讓員工難保持續動力。

不能挑戰性太高,讓員工有畏難或完不成產生挫敗感。

  1. 2,設計合理競爭排名

如果任務缺乏內在挑戰性,那麼就設計合理的排名。

比如理髮師通過競爭排名知道每一天服務客人的數量,質量,激起挑戰的慾望。

  1. 3,即時認可和建設性反饋。

通過認可承認員工對組織的貢獻,以及努力的程度。

中國建設性反饋讓員工總結經驗,提升本領,更好成長。

激發員工的潛能,效能和績效。

三,自主感。

自主感和歸屬感有些矛盾,人際需要感到自己是溫暖集體的一部分,也需要確認自己是獨立的存在,而不是毫無個性,淹沒在集體之中。

多讓員工參與和決策。

  1. 1,在標準化程度不高的環節,讓員工更多參與決策。
  2. 2,在標準化很高的環節,讓員工更多的選擇。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幸福三個基本要素,只有讓員工有更多的歸屬感,成就感和自主感。

員工會更加認同領導,團隊公司。


獎金、禮品同屬物質刺激,這些物質鼓勵的發放由公司根據自身情況自行決定。

我個人感覺,年輕人的價值觀越來越趨於追求平等、尊重、和諧、自我、人格、文明……等人類普遍認可的價值觀。因此,過去的管理方法,需要適應新人的特點,畢竟年輕人就是未來的方向。但,不管團隊的構成是否是90後,管理方式應該與時俱進,不能墨守成規。


多交流,多互動,多分享,輕鬆愉悅但事前要定規矩的氛圍


我是90後,我也想問一下,如果沒有獎金我們為什麼要努力工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