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是根據樂調的不同劃分的。

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主要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稱之為十五國風,共160篇。

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稱為二雅,共105篇。

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所以回到正題上,這句詩題目為《詩經·邶風·擊鼓》 ,所以可想而知出自十五國風中的邶風。

接著說一下題外話

風雅頌賦比興合稱「六義」,而賦比興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

都對應的是哪些手法,這就不多說了。


我想您說的應該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吧~這是詩經裏跟您提問最為相近的一個了,應該也是由此演化發展而來。原文如下: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

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這是風雅頌中的「風」

具體來說,是邶風中的《擊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