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好好讀懂哲學,但總是看不下去,最大的原因就是我看不懂(天,這是在說什麼?上文和下文是什麼關係?寫這是幹嘛?)但是作為一門大家都覺得很有用的學科,我想學習學習,有什麼推薦嗎?或者剖析一下為什麼有些人看不懂?


如果作為一種興趣愛好的話,可以從哲學史,以及篇幅較短的原著入手,這是相當好的!

很多人回答說要從邏輯學入手,我認為這正表明我們尚處在古希臘時期智者橫行的時期,才會撇開具體內容而對形式產生興趣,並奉為圭臬。我相信這個階段會過去的

因此不用太在意邏輯的問題,一般而言如果你有正常的思維,且有中學數學的基礎那就不用額外去學習邏輯學了。當然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適當學習,但是沒有太大的幫助。

哲學史而言,中文我推薦:

趙敦華老師的《西方哲學史》

李超傑老師的《近代哲學的精神》《哲學的精神》《現代哲學的精神》 等;

外文的話斯通普夫、文德爾班、希爾貝克以及最近比較火的《大問題》也都值得一讀。

剛剛想到:《你的第一本哲學書》也不錯!!!

篇幅較短的哲學原著而言,則可讀的書相當多,且商務印書館基本都有中文版

————————加粗斜體表示特別推薦!!!!!

柏拉圖《會飲篇》《裴多篇》《申辯篇》

亞里士多德《大倫理學》《詩學》《範疇篇》

笛卡爾《談談方法》

斯賓諾莎《神、人及其幸福簡論》

康德《未來形而上學導論》

尼采《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

胡塞爾《現象學的觀念》

海德格爾《同一與差異》

馬克思《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參考復旦大學《時代精神的精華》上冊)等等

以上這些書都僅一兩百頁,所以不會有大部頭帶來的閱讀壓力。如果都能讀下來,將會對西方哲學的主線有較深入的了解!


P.S 這是我對另一位答主的回應,附在這裡供大家參考:

  1. 馬克思的《巴黎手稿》是最難以理解的,以及被誤解最深的了,不知道您是否有很深的閱讀體會;

2. 既然是哲學原著,那麼理解上困難是極自然的,但至少其短小的篇幅保證了這些書比推薦《純粹理性批判》或《精神現象學》要靠譜一點

3. 哪怕僅僅能字面理解柏拉圖以及笛卡爾的著作,並能完整閱讀他們的一本著作也總比不斷半途而廢要好,在這種過程中讀者能夠逐漸建立起信心

4.哪怕讀者錯誤地理解了哲學家也沒有關係,根據伽達默爾詮釋學的看法誤解是導向理解的階梯,我所關心的並不是讀者正確理解與否(因為我也不去考他們),我所關心的僅僅是讀者開始閱讀哲學原著本身這件事及其給讀者帶來的可能的快樂

5.最後,我們不要看輕我們的讀者,要對他們有充分的信心,他們能夠和大哲學家們產生共鳴!

:尼采《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是很好的一本書,推薦大家有興趣的都可以讀,從尼采開始學習哲學是一個好的開始!對還沒有踏上哲學之路的人而言,不要先行給自己劃定局限要保持心靈的自由!


本科不是學哲學的,從碩士到博士第二年跟西班牙導師看書看了兩年半,導師屬於那種上來不會讓你了解西哲全貌的,就讓像盲人摸象那樣一點點自己去探索,讀物一半英文,一半西班牙語。我感覺最初讀得似是而非,主要是背景了解不足,不知道討論和批判的中心到底是什麼。同時我認為對於用外語學習哲學的學生,如果在原語境中沒有形成對應理解,那是很難形成記憶的,所以我並不建議死啃外文書,而是在預習階段看些相關的中文資料做點鋪墊。總結幾條如下:

1-中文背景資料:碩士階段每周導師給1-2本書節選200頁左右,每次預習時因為自己對哲學完全沒了解會搜索一些關於作者的中文生平資料什麼的,導師上課用西語講的時候就會感覺很熟悉親切。找一些中文書評或小論文先對書的大致線索有一些基本的了解,這樣讀原文的時候就思路清晰了很多,至少知道他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什麼,主要論點是什麼。同時記好筆記,到最後寫論文時都能用上。

2-哲學史:我導師翻譯了一本德國人寫的哲學史小1000頁,但到博士第二年開學才推薦給我,而且不讓一下都讀完,說太枯燥,只讓先讀柏拉圖,也就是我閱讀哲學家到了哪裡,他才讓我去看一下哲學史了解這個作者的情況。我認為他之所以不想讓我一下子知道西哲的全貌是因為他認為太泛化學習前人的研究會限制我的創造力,而我這種半路出家的都是基於自身經歷、困惑和一股子蠻荒之力去做研究,他覺得這樣不會完全把我限制死。但事實上我並不是完全不了解西方哲學史,我碩士畢業論文看了加拿大的哲學家查爾斯泰勒的《自我的根源》,感覺西方哲學主要就是研究主體的,他講得還是很清晰的,回顧一下傳統還是有些幫助的的。

3-古希臘哲學:輔導我的另一個哲學大牛老師給我們分享了某種新書獲取途徑,紐約時報書評有個專欄叫柏拉圖的註腳。實際上西方學界認為做哲學研究無非都是在給柏拉圖做註腳,有的形而上考慮社會公平去了政治學,有的辨善惡搞倫理學,有的分辨感性認知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如何達到理性認知的過程也就是精神現象學那一卦,這些其實都在柏拉圖那裡能找到源頭。哲學真的是分流派,這和個人經歷和思想形成有密切關係,我的兩個老師可能都希望我能繼承點他們的衣缽,我和他們看的都是同一些作者的書,但三個人思想的門派完全是不一樣的,之前我並不知道自己什麼門派,寫多了作業,觀點多起來,我導師告訴我所屬的流派。總之,回到古希臘哲學那裡,弄明白以後,再看一個哲學家作品,就很容易理解他的思考路徑了


隨便找了一個這學期最簡單的文本,講的是笛卡爾的mind-body argument(Meditation 2)。

英語好的人不建議讀中文的翻譯本,第一是翻譯的太爛,第二是很多內容我估計譯者也是一知半解。

外國人寫哲學,往往開頭都很簡單,讓你知道討論的是什麼。但是越往後讀,一段話要讀幾遍才能明白其中的邏輯關係。

題主說自己看不懂的原因是找不到上下文的關係。在下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因為你已經脫離了看幾個名詞就開始裝逼的範疇了。

我默認題主看的是中文翻譯的哲學書,而且是正兒八經討論問題的著作而不是科普讀物。題主覺得找不到上下文關係的原因,無非兩點:

1、翻譯水平太差

關於第一點我深有體會。在初中的時候,我嘗試閱讀哲學書籍(笛卡爾),但是我發現我怎麼也讀不明白,文章讀起來特別彆扭。直到後來我本科出國學習哲學,讀了英文版本的笛卡爾,我發現我都能讀明白。這時候我在回過頭去看中文翻譯版,還是讀不懂。所以我覺得翻譯對於閱讀的影響非常大。

如果題主只是想把哲學作為興趣,且英文能力一般的話。建議讀讀科普讀物就行了。

如果題主想要看到一些醍醐灌頂的文獻,那麼加強英語訓練,讀英文版吧。

2、你的邏輯能力不夠強

哲學的邏輯和數學物理計算機知識的邏輯有很大不同,但是又有相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是,它們都要求讀者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可以快速找出因果關係,推導過程。

歡迎交流。


不請自來,我也是自己看的。首先你這個表述應該是看的中國儒家理學概念吧?不要想那麼複雜,看不懂是因為你的心識沒有接受概念的流變性,我這個心識不是佛家講的那個唯心而證,是說你以前所學習的知識形成了既定的經驗判斷構成了你對事物理解的心裡意識,超出這個意識的寓意除非人情世故很圓滑的人,否則很難馬上適應。所以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知障(知識判斷性障礙),我只能提些自己的經驗僅供參考,能悟到多少全在個人。我最早接觸的是《鬼谷子》《孟子》《韓非子》很功利講的簡單,大一統之後的儒學就演化的比較玄幻了,什麼都是,所以中國哲學入先秦。重點推薦《道德經》,看不懂沒關係,看得懂什麼看什麼,它本身就是一段一段的,我個人認為哲學就是發現各個學說之間的中間地帶。我從《道德經》悟哲以後基本看西哲就沒障礙了。西哲大著不要急於入手,先從簡單的哲學史看,多看兩本參照著看,看什麼?看概念點和歷史上哲人的關注點,然後查百度百科看簡介切記不要當定義或是說帶著定性的想法看哲學,哲學是組成你自己的理解,不是背書。西哲我聊出來比看出來的多,所以有個專業的聊友你進步會很快,但一人一條路所以不要期望複製我的過程,因此看哲學史找興趣點是最佳途徑,我覺得感觸最深的是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最近跟人聊天才發現神性亮點,書在我手裡躺了十年,說來呵呵了。我文章里認為一個成熟的哲學必然包含哲學四則太長就不重貼一遍了,有興趣可以當個參照,最後還是那句哲學不是學判斷和下定義,而是建立自己的思辨能力,這是什麼呢?就是你聯繫一切存在,辯識存在之間關係的能力但不一定能得到,而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求知是人的本能,哲學的關鍵在於啟迪人思。


想用奧康的剃刀自殺

本興緻勃勃報考哲學專業目前尚未被撿走的邏輯渣,現在很想開個會員聽這個live以緩解內心的痛苦和煩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