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本字即「韜」。

《說文》弓衣也。《玉篇》劍衣也。《集韻》臂衣也。

由此擴大為「把東西罩起來的罩子」。

再由「罩子」引伸為「成套」「配套」之類打包而不拆分、搭配相對固定的東西。

從「成套」分支出一個專指「搭配相對固定的路數、著數」,即「套路」等。

「套」是「韜」晚起的民間大俗字,從大從長會意,取自其外形。

==========分割線==========

估計有人第一眼看到「韜」時,會想不起來這就是「韜光養晦」的「韜」。

「韜光」是啥?就是把光罩住,使其不外露,即譬喻隱藏才能與鋒芒。

第一眼沒有反應出這個常見用法或其他諸如「韜略」等詞時,說明可能已陷入「以詞認字」的泥淖,變得脫離了常見詞,就不認識詞中的字了。


套來自{ ?大長}的變形。{大長},《廣韻》上聲他浩切,「長也」。《集韻》又去聲叨號切,「地曲,後唐與梁人戰於胡盧{大長}」。《集韻》這個{大長}相當於「河套」的「套」。

清代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今之書套,套即{大長},套即韜,韜即橐也。」《廣韻》「橐」為他各切,「無底囊」。《廣韻》土刀切除了「韜」(藏也,寬也,說文曰劒衣也),還有「弢」(弓衣),二字同源。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