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當程序員以後

關注可瞭解更多的開發技巧。

最近公司在大力推行OKR工作法,由於前一家公司有一些這方面的經歷,去年年底給團隊推廣實行了一段時間的OKR工作法,所以今天下午簡單給公司的基層管理團隊做了一下這方面的分享。

藉此機會寫一篇OKR的總結,帶你5分鐘從入門到精通。:)

OKR是什麼?

首先說一下OKR是什麼?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全稱「目標和關鍵成果」,是一套明確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OKR 這套系統最初由英特爾公司制定,在谷歌成立不久,被風投家約翰·都爾(John-Doerr)引入谷歌,並一直沿用至今。除了Google以外,現如今有很多公司在使用,國外Facebook,Twitter,Linkedin,國內我知道知乎,美洽,咕咚,明道等在使用。

通過這麼多公司的使用充分說明瞭OKR方式的可行性,OKR在執行過程主要以季度為週期來進行管理。

通過PDCA循環 即計劃,執行,檢查,處理來不斷反思總結,提升效果。

完整的週期應該是在季度初期我們會開「OKR會議」,「確定OKR」,「公示OKR」,中間會進行跟蹤狀態目標,季度末會進行反思復盤,進行打分等等操作。

整個OKR制定是從上到下,逐級進行拆分的類似金字塔式結構,最終拆分到團隊或者個人OKR。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分解後最終的OKR的樣子通常如下:

O(目標):打造業內最好的產品

KR1(關鍵結果 1):可用性提高 99.5% KR2(關鍵結果 2): API 響應時間 500 ms

KR3(關鍵結果 3): 0 安全事故

通過O(目標)來進行拆分出KR(關鍵結果),下一級別的O是上一級的KR,最終保證大家目標方向的統一。

為什麼用OKR?

說完OKR是什麼?那我們為什麼要用OKR呢?它能夠解決什麼問題呢?

我覺得主要兩個原因:

  1. OKR讓我們更「聚焦」更專註於我們的公司/團隊的目標。
  2. OKR「激活」了團隊成員,讓團隊主觀能動性更強。通過它能找出精英同學,拉動中間同學,影響落後同學。

通過對OKR的層層分解,保證我們目標的整體一致,不容易跑偏,保證從公司到部門大家方向儘可能一致。

大家可能對目標「跑偏」可能沒有那麼多感覺,之前有一項針對美國23000名員工調查中,只有37%的人知道公司計劃做到什麼程度;只有9%的人認為他們團隊有清晰可衡量的目標。可見確保公司OKR一致性的重要和困難。

另外由於沒有了純粹的KPI考覈,鼓勵員工跳出「舒適區」,團隊裡面的成員會更加主動的承擔那些富有挑戰,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兒,從而拉動和影響其他團隊成員。不清楚舒適區的同學可以參看我前面的文章工作以後,我們如何實現自我提升

看到上面的幾點,很多同學就迫不及待的打算使用OKR了,認為OKR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我想用軟體工程裡面常說的一句話:「沒有銀彈」即沒有萬能葯。

OKR雖然能夠做到「聚焦」目標,「激活」團隊,讓團隊高效運轉,但OKR更適合那種大方向性,那種不易於考覈的團隊,比如研發,業務支撐團隊。

KPI適合那種精細化易於考覈的團隊比如銷售同學,業務同學。

所以劉潤老師在「五分鐘商學院」形容 KPI是秒錶,OKR是指南針 就是這個道理。

如何制定可行性OKR?

這兒為什麼要加個「可行性」呢?難道我們拆分出來的OKR中KR不夠具有可行性嗎?你說對了,大部分新同學剛開始拆分出來的OKR的確有些不太合理,顯得比較抽象化。

所以為了制定可行性的OKR需要通過一些工具規則來梳理。

制定可行性的OKR我個人認為至少滿足兩點:

  1. 遵循SMART原則
  2. 遵循五四原則

首先說一下SMART原則,SMART原則5個字母分別代表:

Specific(具體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實現的)

Relevant(相關的)

Time-Based(有時間限制的)

也就是說我們從上到下分解拆分的KR是一個具體可衡量,與之相關,並有一定時限的可實現目標。OKR鼓勵我們跳出「舒適區」挑戰一些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兒,但是並不代表去做不可實現的事情。這裡面大家要清楚明白一點。

其次我說的「五四原則」,這個其實我自己YY出來的。

五四原則指:不超過5個目標(O),每個目標(O)不超過4個KR(關鍵結果)。為什麼要這麼設定呢?

OKR強調的是聚焦目標,如果我們O或KR過多自己都會不清楚自己的目標或者關鍵結果,尤其是KR,很多同學一開始會把自己任務都一起寫進KR中去,造成工作重點跑偏。

通過SMART五四原則梳理後的OKR,才會更有可執行性。

OKR其他案例

OKR除了可以做目標管理,也有其他的應用場景。在《OKR工作法》這本書提到了用來改善我們的「最小可行性產品」,找出我們真正關注的目標和關鍵結果,以此來進行一個快速迭代試錯,下面是一個通過一個二維四象限進行的OKR跟蹤,大家可以瞭解一下。

OKR常見的問題和建議

常見的問題有哪些呢?

1. 如果OKR不和考覈掛鉤,那考覈應該怎麼做?

OKR本身是不和考覈掛鉤,如果要進行考覈,可以進行360℃環評,通過多方「非」客觀,最後變得客觀起來。

2. 團隊定的目標過低,怎麼辦?OKR需要100%完成麼?

將各個團隊或成員的指標進行「透明公開」,從而影響拉動制定低指標的同學。OKR目標制定,強調「挑戰性」,讓自己跳一跳,夠一夠能達到,通常來說70%完成就算是不錯了。

3. 如果我們實施OKR了,那麼KPI怎麼辦?

OKR和KPI不衝突,OKR關注的是目標管理,難以考覈的崗位,KPI關注結果數據,易於考覈的崗位,可以相互使用配合。

4. 如何確保持續開展下去?

OKR是需要管理層從上到下支持的,是一個PDCA戴明環,持續改進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我們需要獲得公司管理層支持。

一些建議

  1. 聚焦關鍵目標結果,less is more
  2. OKR需要有挑戰,不要和績效掛鉤,否則和KPI沒有差別了
  3. 實時跟蹤目標進度,避免目標進度走偏
  4. 自上而下兼顧自下而上,有來自管理層層分解出來的目標(O),也有來下級自己制定的KR(關鍵結果)

你可能還喜歡:

重來,一種更為簡單的商業思維

我常用的知識內容服務

推薦幾個我常用的寫作工具

我常用的4個備份工具

工作以後,我們如何實現自我提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