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10年前萬人空巷的輝煌,現在的于丹老師,在某些自視甚高的人羣種,竟然有點像知識的二道販子,人人喊打了。

蒙曼老師則因《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由於她犀利深刻的解讀點評,一下子變得爆紅全網,被眾多詩詞愛好者喜歡。

這兩位老師之間有沒有直接的可比性呢?

我覺得是沒有的。

因為學問這東西,本來就是各成一派,自圓其說。如果要比高下,一定要像競技比賽那樣,有明確透明的規則,有客觀公正的積分,這樣一來高低之分一下便知。

但知識,或者學問這東西,本來就是主觀性極強的。

風格不同,派系不同,觀點不同的學院派大有人在。連經濟學這個年輕的學科,都有亞當斯密和凱恩斯的對抗,國內前些時間更有長達數月的,兩偉大經濟學家張維迎和林毅夫的辯論。何況是像國學詩詞文化這種更注重啟發式和更久遠的學問了。

因此啊,不能證偽的東西,就不能證實。

回到話題上,蒙曼老師和于丹老師,她們各自在各自的領域其實都有所建樹。

想十年前,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講論語那會,不論現在那批批評家們怎麼評判說于丹老師信口雌黃曲解經典,但不照樣引得一股全民的國學熱麼。單憑對社會的貢獻和普及傳統文化這塊,我覺得於丹老師真真是功不可沒。

比起那些在學院裏,給幾十個高材生講陽春白雪的國學知識的老教授老學究們,于丹老師把這些東西平民化,普及化,這本身不就是一種功勞麼。

再說會蒙曼老師,同樣的,蒙曼老師的國學或者說詩詞功底可能並不是全國最好最有權威的,但是那又如何呢?蒙曼老師可以在一檔全民詩詞熱的節目上,把晦澀難懂的詩詞,用大家喜聞樂見容易接受的方式講解出來,讓更多人重新找回詩心,感受到詩詞的美好,這個行為本身就具備了足夠高的價值了。

又有人會跳出來講,「你看他們兩個,憑這個還賺了不少錢呢!」

對呀,那又如何?又有什麼錯呢?

當一個人把一件事情傳播地足夠多,影響力擴散到足夠大,給社會帶來的貢獻達到一定量級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會收到響應的回報呀。

這難道不是常識嗎?

可能于丹老師這些年露頭比較少了,蒙曼老師好像正在大紅大紫,又或者她們倆個本來有一些相似之處,因此網路上會有大量對她們相提並論甚至一較高下的言論。

我覺得都是很正常的。

但回過頭來,就像我開頭說的,對於這種文化類的教授,我們並不能簡單粗暴地去下定論,說誰比誰就高明,或者誰比誰水平高几個level。

而是應該更理智,更理性地去看待這個問題。每個不同的風格,會產生不同的磁場,都會吸引到不同的人羣。而我們作為被不同磁場吸引過來的眾多人羣中的其中一員,能做的就是用平常心同理心來對待另一個磁場中的人罷了。

同時,對產生另一種磁場的老師,也應該多加敬重。


從古至今流傳這麼一句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什麼意思呢?就是文學造詣上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第一,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評判標準不一而同。這就決定了論高低的困難性,當然了這種比較是兩者水平差不多情況下發生的。

對於兩位講師來說,文化傳播都是可以肯定的,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我們是沒辦法做到那麼公正公平那麼理智的來判斷她倆貢獻值高低的!這是不合理的也是徒勞的!

非要說的話我覺得她倆不相伯仲!


我喜歡蒙曼老師,她知識淵博,聊起唐詩宋詞信口拈來,慢聲細氣娓娓道來。


為什麼要比?


蒙曼講課娓娓道來,于丹講課盛氣凌人。


于丹是文化騙子。當年她剛紅的時侯,我們這花三十萬請她講課。她居然在陶淵明的故鄉講陶淵明,全場開講第一句引用陶淵明的詩,"晨興理荒穢『』,于丹把穢讀做sui,後面講的所有東西全他媽信口開河胡說八道,一個學者對自已不熟悉的東西敢這樣信口雌黃,典型的誤人子弟。於是我的網遊名是 北師大於丹文騙子


一個是副教授,一個是一級教授,相差四級,孰高孰低?一個是研博,又讀又背,年輕強記,現買現賣;一個是獨立思考,獨闢蹊徑,雖為許多老傳統研究者所詬病,然獨立思考獨創新詞難免有浮躁淺嘗之弊而創新依舊。至於低級錯誤,一個常犯,如將匕釋為匕首,大肆展開;一個是涉歷過廣,所論述的觀點雖無瑕可指,畢竟難入先入者之耳。孰優孰常,拭目以待。


成天說國學的人有3種人,一是耍嘴皮子的腳不沾地的人,給人講雞湯,講管理,講人際頭頭是道,但是沒有一個是馬雲王健林那樣企業大佬,二是對中國文化自負又偏執的人,認為中國的文化是最好的,國外科學先進,就說易經已經未卜先知,現代醫學發展迅速,就說中醫包治百病,一副氣人有笑人無的心態,就是不想想正是因為國學那些糟粕才讓中國在上世紀被列強侵略,三是虛榮要靠國學裝點門面的人,專業上缺少核心競爭力,又想在圈子裡佔有一席之地,國學正好不需要多強的專業技能,正中他們下懷。


于丹 如果大家都否認她是文化騙子!國人都非常非常厭倦她了,大家也無話可說……至於 蒙曼 老師她說話講話都是穩打穩折、不急於求成的表達方式,講的話句深刻入目三分,到今時今日大家喜愛 喜歡她的然故!她分析故事情節生動活撥扣人心絃……讓人聽後感感覺非常在情理之中,而且她也是胞讀四書五經表裡如一,胸有成竹地苗檜每段故事陳述不加不減 原來的樣貌,人們聽後覺得在情理之中,這就顯著了"腹有詩書氣自華"通俗易懂文化內涵博大淵深底蘊深厚的文化交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