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的問題,讓我想起了一個行業機密。十多年下來,早就不在從事那個行業了。那麼就曝一下吧。

當時是剛剛畢業那年,我進了一個全國知名的奶廠。可以先說一下,純奶呢,奶廠是幾乎不兌水的。而酸酸乳飲料,可能只有15%左右的奶。大家應該知道,每生產一批次的奶都是要清洗管道的,而清洗管道用的是強酸和強鹼。有一次出了一個重大的事故。在清洗管道的時候,操作工由於拍錯了閥門,將強酸灌進了生產純奶的大罐之中,那麼可以說,整罐兒的純奶都受到了污染。當時的領導呢,要求向這個大罐裡面再注入強鹼,起到中和的作用,然後將整批整罐的奶,全部生產為酸酸乳飲料,當然後續的操作經過高溫殺菌、巴氏殺菌等等,最終生產出來的是對人體無害的。

這算是一個商業機密,也是一個我經歷過的一次大事故彌補糾錯的一個過程。對於企業來說,領導如果犯下10萬塊錢的錯,如果無法得到有效的挽回損失,那麼他必將被企業淘汰。


感謝邀請!

惠澤天下說如下觀點,謹供參考。

此事讓我想起了海爾創業之初的"砸冰箱"事件。生產上出現10萬貨做錯,這不是一個小事情,反應出了貴司管理混亂、做事粗心、責任感缺失的可怕現狀。

我想當下決不是降低損失的問題,最關健的是應該學一學當初的海爾。將這批做錯的貨進行永久性恥辱展覽,對全員進行警示教育。以吸取教訓,全面延展,時刻警示全員,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這樣做的效果遠比投入10萬培訓費明顯得多!從長遠來講最大限度避免了多損失事件發生!

祝心想事成!

感謝閱讀,認同的話請舉貴手留痕!異議的話請發表寶貴意見!

認為有價值,關注「惠澤天下說」,吉祥平安!


謝謝邀請,世上產品幹千萬,誰知你說哪一款?

如果說是技術性產品,精密部件,那就來不得半點差錯,只能報廢。

如果說傢俱,生活用品,衣服之類的產品是可以修復的,這就看設計部門的能力了。

再就是告知商家,雙方協商決定。

總之,能把損失降到最低是根本。


不知道,只能憑你這些年在工作領域的經驗去彌補,因為不知道這個行業規則,所以也不知道具體方法,還是你自己想辦法吧。


作為一個管理者,在管轄區發生的所有的事。都應該由這個管理者來承擔,想辦法去彌補,不能彌補就想辦法給公司多創收。


立刻組織員工改。改不了的向客戶說明情況,徵得客戶同意。客戶不同意的話折價處理。最後退貨賠錢。


主管生產的領導也應該承擔責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