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們需要精神裏的安慰,和社會的現壯,有些人啥都不缺,只缺信心和愛,建立起信心來,看到徐志摩的詩,感到親切,我總覺得那首詩在眼前,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所以沒事時就唸念,如果有一天,離開這個世界時,我就會把再別康橋寫在自己的墓上。

愛情就是一杯酒,許多年的酸甜苦辣在心頭,蒼海桑田都走過,難時兩人共同過,單位不開資時,兩人都去賣報,起早貪黑的掙點辛苦錢,把難關渡過。

我看過抖音,我沒上去過,因為不能把軟體用過,所以想老了還是現實點吧。


不可否認,空虛之人存在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和喜歡徐志摩、海子的詩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

也很難有什麼人一生當中都處在空虛當中,空虛無聊,只是人的一種情緒。甚至可以說人不可以成年累月,終日都處在亢奮的情緒當中,空虛也許是人們放鬆精神,用以修身養性最好的感受之一。

喜歡詩的人大多情感豐富,好的詩詞完全能夠具象、抽象地表達自然、現實當中的情感,是人類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就像徐志摩描繪的那樣: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海子的詩摘錄:……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除了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這是唯一的,最後的,抒情……


一一首先我要聲明一點,那不是空虛,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盼望和喜愛,對詩的意境的愛。

比如我,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像一幅畫,印在我的腦海里。訪友未見的傷感,往夕相敘的情景娓娓道來: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來,

我輕輕地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詩人的儒雅和出神的想像汩汩泉水般湧出,清冽甘甜: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艷影,

在我心頭蕩漾……

輕泥上的青荇,……

榆蔭下的一潭,……

直到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情景交融,賞心悅目,誰能不被詩人的如畫妙語所感染?

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裏,對自由純樸生活的嚮往更叫人嚮往:喂馬,劈柴,週遊世界,

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祝福他們幸福有個好前程……作為世間的人,誰不渴望如此呢!

我們這世界太嘈雜,追求功利,貪圖享樂的人太多,缺少太多純粹的東西,就像你在乾渴時想要一杯清水,可給你拿來的全是果汁,變了味兒的果汁,你愛喝麼?

我愛純潔凈的詩文,即使物質貧乏生活窘迫我也愛著;像許多人一樣保持著對美好事物的的嚮往,對新生活的嚮往。

我就是這樣勞作生活著,從未覺得空虛,因為我把生活看作詩一般的美好……


喜歡徐志摩、海子,是因為二人才華橫溢,寫出了許多優美的詩,那時純文學很好,很興盛,人們喜歡他們,也是喜歡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純文學,在這個無比浮躁、物質的年代裡,人們總想懷念、追憶一些過去美好的東西,包括經典的純文學,文化,正如無比懷念、追憶毛主席時代一樣,喜歡他們的作品,這就是文學、文化的精神力量,精神寄託,這個時代純文學已死,大家都會感嘆,為什麼過去的東西總是那麼經典,經典的黑白年代,雖然物質生活貧窮一點,但精神生活無比豐富,美好的時代,東西總是令人念念不忘,值得反覆回味的,近代民國和遙遠的古代,出了那麼多優秀的詩人、文人,寫了那麼多優秀作品流傳於世,巨大的豐富了中華文化、文學、文明,為中華民族貢獻了那麼豐厚的精神食糧,人們當然喜歡這些人和其作品,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學、文化、文明欣賞,而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空虛才喜歡。


美好的東西人人都嚮往,同樣美好的東西失去了人人都會惋惜,詩是對生活的提煉!是人們的精神食糧!人們需要一個絢爛多姿的生活,不需要你提煉,只需要你感受!何樂而不為呢!它飛了!沒了!不見了!像是春光,像是火焰,像是熱情。你從中領悟到了什麼哪!徐志摩的詩啟迪我們一定要熱愛生活,珍惜生活,享受生活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坦率的說學習一個人應該學習他積極的方面,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會是完美的人!學習他對生活的態度和對浪漫,美,愛和自由的追求,我們的精神世界並不空虛,相反有先知的指點,我們會生活的更好!


空虛讓海子死了,空難讓志摩沉落。中國有多少這樣的空虛,就有多少沉淪。


不讀幾句名句怎麼能夠顯得高大上呢?


任何人說的話都會在另一個人那裡,或者一羣人那裡找到共鳴,畢竟都是人嘛,同類很容易相通的,何況人那麼多,性格卻被腦殘專家歸類了幾種,能少得了知己嗎?他們有平臺說,你沒有,大膽說吧,誰都是徐志摩


那叫詩,詩,詩,任何時期都會有人喜歡詩,民國文壇璀璨,難道也空虛?悟空問答能不能審核一下提問者,提點高質量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


精神層面缺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