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與文案同稿

視頻封面

11:16《戰國英豪》黑澤明

《戰國英豪》是黑澤明的名作,公認最傑出的作品之一。這部電影還有一個無人能及的成就,它啟發了喬治·盧卡斯創作《星球大戰》。

故事也是發生在日本的戰國時期。

當時秋月國已經被山名國打敗,但傳說中的秋月國寶藏卻沒找到。很多農民都被山名國的軍隊抓獲了,讓他們在秋月國宮殿底下挖黃金。兩個來自早川國的農民太平和又七,遊盪在秋月國境內,也被抓了壯丁,參與了挖掘工程。

後來被抓的農民策劃了暴動,全都跑了。太平和又七大難不死,很想回到早川國,但苦於邊境線被封鎖。兩個倒黴蛋在野外燒飯,無意中發現了藏在木頭中的金條,上面還有秋月國的家徽。

這兩個傢伙才相信,原來秋月國的寶藏是真的,這下兩個人瘋了,拚命的在曠野裏找樹枝,還真的又找到一個根金條,兩個蠢貨都想據為己有,不停爭吵打鬧,突然發現有個人正在看著他們。

這個人就是秋月國的大將夏璧六郎太,他保護著秋月國的雪姬公主,藏在附近一個祕密的山寨裡面。同時還有秋月國的200根金條,也都鑲嵌在樹枝裏,浸泡在一口山泉中,太平與又七找到的那兩根金條,可能是下大雨漲水衝出來的。

六郎太本想殺掉太平和又七,就想試探一下,看他們知道多少底細。太平卻說出了讓六郎太非常興奮的計劃,早川、三名和秋月這三個小國是品字型緊靠在一起的,他們兩個想回到早川國,但秋月去往早川的邊境被封鎖,秋月和敵國山名的邊境防守卻不怎麼嚴,他們可以借道山名國回到早川,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六郎太正在籌劃,如何保護雪姬公主逃往同盟國早川,黃金也要運走,作為秋月復國的軍費,卻苦於沒有良策,這個燈下黑的曲線救國計劃無比高明,讓六郎太茅塞頓開。

六郎太帶兩個農民回了山寨,直接以真名相告,這兩個蠢貨打死也不相信,面前這個人就是秋月國的大將六郎太。或許這也是六郎太想要的效果,他說有200根金條,三個人合夥運到早川就平分了,有這等好事,太平和又七當然求之不得。

但六郎太還需要點時間謀劃,就騙著兩個農民挖地上的黃金,這兩個傢伙累得不行什麼都沒挖到,以為受騙了,突然看到個女人,竟然起了歹心,追逐中撿到了一把漂亮的梳子,他們猜出來這可能是秋月公主,並且知道秋月公主懸賞10兩黃金。趕來的六郎太說,公主已經被他抓起來送給了山名國,但狡猾的又七仍然不信,還是偷偷的跑出去告密,聽到村民們說,秋月公主已經被斬首,才又死了心跑回來。

實際上被斬首的是六郎太的妹妹小冬,她與公主同年都是16歲,六郎太為了保護公主將自己的親妹妹送上了刑場,這讓雪姬公主非常的痛苦。

六郎太知道小冬已死,搜查公主的軍隊可能就會停下來,這是他們逃走的大好時機,想用激將法讓公主裝啞巴,因為她從小養成的居高臨下的語氣,很容易暴露身份。公主識破了激將法,但還是決定配合六郎太的安排。

就這樣三個男人牽著三匹馬馱著內藏黃金的木材,帶著一個啞女上路了。

一路上幾經波折,九死一生,最後一刻竟然柳暗花明,皆大歡喜。


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將一個戰敗逃亡試圖復國的悲壯故事,講得輕鬆詼諧。黑澤明好像對日本戰國有比較特殊的情懷,和《七武士》是同一個時期,而且也是農民和武士的故事。但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這部電影和《七武士》的不同。

首先是時隔4年之後,黑澤明終於開始拍超寬幅的畫面,這在當時有跨時代的意義,影視構圖和攝影技術都有巨大革新。

黑澤明在《七武士》裏將4:3的畫幅用到了極致,可以看出很多畫面都是經過設計的,細心的觀眾能感覺到攝影機和導演的存在。而《戰國英豪》是一個更純粹的故事電影,它所有的鏡頭很難看出拍攝的痕跡,更能讓觀眾融入其中。

《七武士》是4:3畫幅

這時的黑澤明,更加的成熟老練,不再炫技,更願意用長鏡頭,不緊不慢的講故事。敘事的技巧在於情節的編排和節奏的把控,每隔幾分鐘會有一個小小的意外,或者推進或者反轉,非常典型的線性敘事正劇,一推到底,連個閃回和插敘都沒有,但2個多小時一口氣看下來,輕鬆愉快,不費腦筋也不覺得無聊。

這就是很典型的所謂【大情節】電影,有比較清晰的起因、經過、結尾,是一個完滿的故事。

好萊塢總結了三種敘事風格,【大情節】,【小情節】和【反情節】。

比如我前面介紹過的,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是一部【小情節】電影,相當於一個成年人回憶起少年時發生的幾件事情,主要關注的是故事裡人物的心裡狀態,有經過,但沒有清晰的起因和結果。

而張藝謀的《英雄》就是典型的【反情節】電影,不是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一個故事的幾種不同的猜想,看故事得要動腦筋,但作者想表達的重點反而是故事以外的東西。

歷史數據表明,【大情節】、【小情節】和【反情節】這三種類型,都有很多傳世的佳作,但觀眾接受程度卻是順序遞減的,也就是說大多數觀眾,更願意看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而不是故事裡的細節。

這可能是人類的本能,比如給小孩子講故事,只要開始能吸引他,後面他就不停的問,後來呢、後來呢,他們更願意被動的接受一個故事,而不是主動思考故事裡缺失的部分。


三船敏郎扮演的六郎太和《七武士》裏的菊千代,幾乎不可能聯繫到一起,反差太大了。夏壁六郎太忠肝義膽,勇武過人又足智多謀,豪情萬丈又心地善良,簡直是完美武士形象。從大路上奪刀反殺武士,到軍營裏單挑田所兵衛,這兩場戲非常的精彩。

兩個農民,愚蠢、貪婪、膽小又狡猾,自私到極點,又憨厚得可愛,提供了影片大部分的笑點。這兩個人物在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裏,大概就是對應了R2和3PO那兩個超萌機器人,也是一直犯錯,吵吵鬧鬧,最後陰差陽錯的完成了任務。

高貴的公主在國破家亡時,肩負著復國的重擔,很多人都願意為她去死,也是一種難以償還的情義。經歷了人間的磨難,驕傲的公主終於明白了,任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無分貴賤,生命的尊嚴不容踐踏。

《戰國英豪》好像沒有刻意的宣揚什麼道理,只把影像擺在那裡,看不到導演的痕跡,這其實很難做到,讓一個才華橫溢的天才不要炫技,真的難。

如果非要找點什麼的話,也還是有些東西值得回味,比如山名火節的歌詞,是造成最後大反轉的重要契機。

「人的生命,與火共焚,蟲的生命,丟進火中,越想越覺得,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浮生若夢,瘋狂下去吧。」這個是電影字幕,感覺翻譯並不是很好,但大概能體會它的意思吧。

人這一生就如一根放進火堆的木材,從出生開始燃燒,到死熄滅。與飛蛾撲火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人類看起來比飛蛾長命,但在宇宙的尺度裏,和飛蛾並無區別。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經歷紅塵俗世幾十年,回首往事都是過眼雲煙,浮生若夢,何必患得患失!

但說要放下執著,一個俗人從哪裡放起?父母之恩,妻兒之情,朋友之義,都是驅使人們奔走的動力。

人生如戲,每個人都在社會大舞臺裏扮演一個角色,哪怕是扮演觀眾,也是角色。

我們看別人的戲,就是看別人的名利紛爭,看別人的忠孝仁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