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黑澤明執導的《亂》由由東寶國際公司發行,仲代達矢、寺尾聰、根津甚八、隆大介聯合主演的戰爭片。影片於1985年6月1日在日本上映。

電影《亂》以莎士比亞的《李爾王》為靈感,取自日本戰國時代的一段寓言故事,講述了日本戰國時期,一個虛構的一文字家族因自相殘殺而走向滅亡的故事。

《李爾王》裏是李爾有三個女兒,他想把自己的權利均衡的傳給三個女兒,從而導致家族分裂。好在他的三女兒審時度勢,力挽狂瀾,復興了李爾家族的事業。而在《亂》中,黑澤明將劇情變成了一文字家族的三個兒子:太郎孝虎、次郎正虎、三郎直虎。他們的父親,也就是一文字家族的首領秀虎,古稀之年為了避免老死在任上,也將家產平均分配給了三個兒子,這是整個悲劇的開端。

影片中故事的結局與《李爾王》略有不同,《李爾王》最後家族復興了。而黑澤明電影《亂》則讓悲劇的色彩往前了一步,整個一文字家族從此衰敗。這是一部絕望的電影,在混亂的時代背景下,揭示的最複雜也是最本質的人性。

莎士比亞似乎是給了黑澤明一個啟示:人的確是悲哀的,讓人悲哀的是明明知道這是一種悲哀,卻要裝著滿心歡喜。無法改變的命運流轉著,人是命運的角色,將悲劇詮釋的有聲有色。你只是一個存在,時刻被證明著悲哀,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淵裡看不清同伴,因為他和你一樣,誰也成為不了誰的依託,大家結伴的唯一目的是互相猜忌、詆毀甚至衝突,發生死亡事件,令上帝發笑。

人類不應該相信自己的自我約束能力,任何一部悲劇裏都有一個清醒的人,在《亂》裏是狂阿彌,在人生的戲臺上是法律。


《亂》的創作靈感來自於莎士比亞的《李爾王》,只是把這個故事嫁接到了日本的戰國時代,用西方的戲劇架構講述日本人自己的故事,在我看來這個和我們國家後來的電影《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套路是一樣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