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封面

14:00《七武士》的視聽語言

聊一聊《七武士》的視聽語言,這個嚴格來說也不是拉片,依然還是結合故事來說,分享一下技術層面的感受。

音樂的魅力

《七武士》最早吸引到我的是音樂,準確的說是開頭那段鼓樂。

壹戈是武漢郊區黃陂人,小的時候,每年春節鄉裏都會舞龍燈,從春節到初十,是龍燈的準備時間,有個標誌性的背景音樂,就是這個鼓點,與電影配樂幾乎相同。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離奇的相似,大約20年前第一次看《七武士》是VCD碟片,一開始就聽到這個鼓樂,感覺很親切。

這段鼓樂後來用在了,久藏和菊千代伏擊山賊那場戲。

鼓點聲開始是若有若無,勝四郎趴在花叢中觀戰,久藏很輕鬆的坐在樹下,手上還玩著野花,菊千代笑嘻嘻的爬到樹上。山賊慢慢靠近,鼓點越來越響,菊千代壓低身子隱藏,勝四郎非常的緊張,身邊的野花劇烈顫抖。山賊走到樹下,久藏突然站起來拔刀殺了一個,追上幾步又砍死了一個,菊千代從樹上跳下來活捉了一個,整個戰鬥才幾秒中而已,久藏轉生喊勝四郎,半天沒見到人,不是嚇癱了就是嚇尿了。

這段鼓樂感覺是模擬了勝四郎的心跳,緊張情緒渲染得極好。看似簡單的節奏,只要用得巧妙,一樣能抓住觀眾的心。

構圖與線條

《七武士》和現在的電影最大的不同就是構圖,60年前的電影還是4:3的畫幅,所以有很多上下縱深的構圖,我們可以看幾個典型的場景。

山賊剛出現,有個砍柴的農民碰巧聽到了他們的對話,從山賊的背後可以看到山下的村莊,這個俯瞰的角度,讓村莊顯得很渺小。

這裡由於是4:3的畫幅,攝像機很穩定,現在的超寬幅電影是很難看全的,必須要使用攝像機搖動來實現。

菊千代尾隨6武士回村的時候,也多次使用了上下的縱深構圖,可以看出來都是經過設計的。這種構圖方法現在依然是不過時的,比如現在很多手機攝像頭都有井字格,我們可以嘗試將人物或者其他被攝主體,放在井字格的四個交叉點附近,總是不錯的構圖,這其實就接近「黃金分割法」。

最後倖存的三個武士,面對山上4座武士墓,這個構圖也是非常典型的上下構圖,很悲壯。

農民聽說山賊要來,圍在一起一言不發,低聲哭泣,這裡用了俯拍的視角,讓這些人看起來像一羣待宰的羔羊。

這種中間近似圓形的構圖,也是4:3畫幅特有的優勢,後來在訓練農民的時候又多次使用。

黑澤明是學美術的出生,很多場景和分鏡都是自己畫,而《七武士》又是比較早的羣戲電影,在攝影構圖上面,最能看出匠心。

他非常善於利用線條和陰影來建立畫面,在電影裡面就體現在道具和環境上。

比如訓練場景利用竹竿來強化圓形構圖,

利用建築線條做畫框,

還有利用雜亂的自然環境做畫框,

戰鬥的時候同樣是利用竹槍來營造衝突感,線條很有張力。

陽剛之氣

《七武士》並不是一部典型的劍戟片,整體是以劇情見長,但還是可以看出一些陽剛之美。

首先是武術之美,這個就集中體現在久藏身上。久藏這個人物,據說是參考了傳奇劍客宮本武藏。片中的久藏是一個武癡形象,醉心於武學修鍊,不苟言笑,鬱悶的時候寧可一個人去練刀。導演通過這個人物,展現了日本武士的剋制、隱忍和殺伐果斷。

再一個就是騎兵馬戰。《七武士》裡面因為是一幫山賊,騎兵陣容不夠整齊,氣勢上差了點,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那種野性的陽剛之美。古代形容一個國家有戰鬥力,一般會用「兵強馬壯」這個詞,可見馬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國產電影和電視劇,很難看到非常健壯的戰馬,尤其實拍的騎兵馬戰場面很少,或者說沒有拍出力量感。

看一個有趣的場景,菊千代一定要騎農民耕地的瘦馬,結果摔下來了,引得眾人狂笑。這場戲其實是為了豐富主要人物的性格,菊千代本身是個農民,他夢想著成為一個武士,但從小是個孤兒,也沒有接受過武士的基本訓練,根本不會騎馬。

我們可以看看《影子武士》裡面,織田信長練習騎馬的那種力量感。

這個系列的後面,預計會在《影子武士》和《亂》裡面挑一部,看看日本古代騎兵所展現的那種壯美,感覺那些馬是真正的戰馬。

陰柔之美

然後我們看一下黑澤明鏡頭下的女人。《七武士》很明顯的是一部男人戲,但僅有的幾個女性角色,在大師的鏡頭之下仍然是非常出彩的。

志乃和勝四郎的愛情悲劇,主要體現了兩個階層的巨大鴻溝。志乃出場是一個背部鏡頭,正在洗頭髮,身體曲線充滿誘惑。萬照拿著剃刀想要剪掉她的長髮,志乃本能的逃避。志乃容貌一般,身材微胖,即使是很陳舊的黑白畫面,依然能感覺到這個女人的身體之美,勝四郎從見到她之後,魂魄就被勾走了。

最後決戰前夜,在熊熊的篝火映照之下,志乃換上了女人的衣服,終於擒獲了勝四郎。火焰經常用來象徵男女之情,所謂乾柴烈火嘛。等到事情辦完了,志乃慢慢的走出來,面帶嬌羞一步三搖,映襯著篝火,非常的柔美。

萬造來找女兒,追著女兒一頓暴打之後,突然天降大雨,將篝火撲滅。兩個衝動的年輕人還是得面對冷酷的現實,武士和農民是不可以結婚的。

另一個是利吉的老婆。這個女人一句臺詞都沒有,出鏡也只有幾分鐘,完美的解釋了利吉之前的種種憤怒情緒。

利吉放火燒屋之前,可能並不知道妻子還活著,否則他是不會放火的。女人開始是慢慢的起身,眼神幽怨,看到火焰燒起來,面帶驚恐準備喊叫,卻又忍住了,露出詭異的笑容,心裡在詛咒這幫天殺的山賊。後來火越燒越大,眾人奔走逃命,她卻笑笑瑩瑩的慢慢走了出來,突然看到丈夫利吉,卻比之前看到失火更加的驚恐,毫不猶豫轉生投入火海自殺了。

她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那個弱小的農民丈夫,竟然會到山賊巢穴來救她。人類的情感真是奇妙,遭受山賊蹂躪多時,猶如行屍走肉的女人,一直苟延殘喘的活下來了,可是見到曾經恩愛的丈夫,卻無論如何不能面對。

還有一個老太太,家人都被山賊殺光了,面對幾個武士說「只求速死」。後來菊千代抓到個山賊,眾村民都要殺死他,被武士們攔住了,這個路都走不穩定的老太太,卻拿著釘耙來報仇,勘兵衛看到她來了,就再也無法阻攔。

從這些柔弱的人物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堅貞不屈,是柔中帶剛。

戲劇的真實

《七武士》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幾十年來感動無數人,究其原因就是營造了一種戲劇的真實。通過合理的故事邏輯,優秀的人物塑造,讓觀眾打心裡覺得這是真的。

比如這幾年火爆的美劇《權力的遊戲》,很多人都問,這劇到底好在哪裡?就是細節,是鏡頭語言展現的東西,讓一個魔幻故事甚至有點狗血的劇情,牢牢的抓住了觀眾的心。

故事傳達的是一種價值觀,而讓故事生動起來的是視聽語言,如果沒有出色的視聽語言,電影看起來肯定是枯燥乏味的。

視聽語言當然也有主觀的因素,就像我們看書,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取決於每個人的閱讀量,和消化吸收能力。

如果對視聽語言無感,只是想看個故事,那麼我們是沒有必要看電影的,看書更節能環保,看電影浪費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