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影《平原遊擊隊》有個細節,就是沒有準星的盒子炮。經典老電影在細節上的嚴謹是現在的影視劇遠不及的,雙槍李向陽兩支駁殼槍的細微差別,以更爲接近實戰的態度所表達的,是我們的抗日英雄在槍械使用上的高超本領。遊擊隊長李向陽右手的那支毛瑟自動手槍,是沒準星的。這有很多文章已經多次介紹過,所以一般的軍迷都知道這個典故。我們這裏再說說二般的事情。

雙槍李向陽的盒子炮:爲何一個有準星一個沒準星?

李向陽右手的盒子炮沒準星,是爲了快速出槍,方便在短兵相接的時候,能夠順利的從腰帶中拔出槍,以概略的猛烈火力打擊敵人,應付突發狀況。但是他左手盒子炮卻是有準星的,這是用於精確射擊的,這纔是老電影體現出來的戰術細節。

駁殼槍正式名稱是毛瑟M1896年式7.63毫米軍用手槍。有全自動連發射擊功能的又叫“快慢機”。1895年12月11日,德國的毛瑟制槍廠研製成功。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爲“匣槍”和“盒子炮”。

雙槍李向陽的盒子炮:爲何一個有準星一個沒準星?

毛瑟手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使用功能介於衝鋒槍和手槍之間。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公斤,由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爲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表尺射程1000米。

雙槍李向陽的盒子炮:爲何一個有準星一個沒準星?

駁殼槍做手槍威力過大,和步槍比威力又過小,性能不上不下,不高不低。歐美各國除了德國之外很少裝備駁殼槍。作爲衝鋒槍的替補火力,這支手槍在中國卻極端火爆,成爲中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武器。主要原因是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各派軍閥相互徵戰,急需要武器進行作戰,而當時的西方控制向中國出口軍火,尤其是步槍、機槍和衝鋒槍,但駁殼槍作爲手槍則不在此列,因此駁殼槍成爲各派武裝的首選,中國當年進口和自制了大量的駁殼槍,總數量超過50萬隻。

雙槍李向陽的盒子炮:爲何一個有準星一個沒準星?

關於盒子炮準星的典故,由於連一般軍迷都知道,所以一般的導演也知道了。很多新的抗戰神劇和電影,都把這一細節囫圇吞棗學了去的,只不過這些沒文化的導演又學歪了,他們將兩隻槍的準星都搓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