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趙靜瑜、李欣恬╱臺北報導】

做臺灣人的故宮是什麼意思?是否經過廣泛討論?對於新上任故宮院長陳其南的上任論述,博物館界大老黃光男表示,「故宮本來就是我們臺灣的故宮,原本就有它歷史跟文化的價值。」陳其南宣稱的收藏世界文物如希臘文化等等口號都很好聽,「但也要看經費跟專業可不可以到位,故宮有沒有這一方面的人才?」黃光男說,他還是那句老話,「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

輔大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蘇瑤華表示,21世紀的博物館趨勢是要做「人民可以參與的博物館」,如果要講「臺灣人的故宮」這個論述,她認為可以加入「審議式的民主」,問問臺灣人覺得什麼是臺灣人的故宮?

蘇瑤華舉例,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曾經做了一個展,叫做「誰的布魯克林?」過程公開徵件,也開放討論,「什麼是布魯克林人,什麼是紐約人?」透過開放式的策展,架構大家可以接受的「臺灣人的故宮」。

教委會藍營立委蔣乃辛表示,光是陳其南說要做「臺灣人的故宮」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的心胸狹隘,「故宮兩個字在哪裡?來自大陸!」陳其南如果真正要做事,「就要做得心胸寬大,不要只是表面上說」。

立委陳學聖則表示,他原本以為老將出馬可以拯救故宮,「沒想到講的都是一些空洞的論調」。陳學聖說,與其提出這樣的發展方向,不如把國立故宮博物院直接與南院脫鉤,「南院如果要發展亞洲文化,就把故宮之名還給臺北,南院叫什麼都可以」。

攝影家莊靈表示,對於陳其南提出要把臺北故宮變得像是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等廣納世界文物的博物館,莊靈表示,「這是天方夜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