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證監會第十八屆發審委2019年第9次會議審覈結果顯示,中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簡科技”)首發獲通過。

儘管中簡科技已過會,但發審委會議仍提出了“是否存在侵犯他人專利權或其他知識產權的情形,是否存在與核心技術、核心人員相關的糾紛或潛在糾紛”的問詢,要求保薦代表人說明覈查依據、過程,並發表明確覈查意見。

自2017年8月28日披露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以來,在過去的600余天裏,中簡科技“帶病”IPO的消息不斷爆出。

一位深耕碳纖維行業多年並瞭解內情的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中簡科技當前在產的溼法T700工藝的碳纖維產品涉嫌侵犯北京化工大學的專利,在研的乾溼法工藝碳纖維與中科院和中復神鷹的核心技術權屬存在重大爭議。

“中簡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對核心技術及其權屬爭議的披露採用‘文字遊戲’進行隱瞞,其行爲涉嫌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和重大遺漏。”該人士稱。

被“包裝”的核心技術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中簡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高性能碳纖維及相關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生產的ZT7高性能碳纖維及碳纖維織物主要應用於航空領域,佔其營業收入比例超過99%。

中簡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到其ZT7系列碳纖維產品時總是要加上“高於T700級”,以區別於T700級碳纖維。

“ZT7一直宣稱高於T700,但是產品都是有指標的,專利保護上是有一個數據適用範圍,從強度指標、模量指標這兩個最主要指標上看,ZT7均是在專利保護範圍內的,僅是文字上說高於T700是沒有用的。”上述知情人士稱。

儘管在招股說明書中中簡科技反覆強調“高於T700級”,但招股說明書卻披露了“公司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爲1000噸/年國產T700級碳纖維擴建項目”。

在關於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說明中,中簡科技亦提到,“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僅僅是對現有生產線的進一步升級,以及對運行工位數量進行的增加。”上述知情人士稱,拋開詞語方面的“包裝”,可以看出,這些表述都證實了ZT7其實就是T700級的碳纖維。

據瞭解,作爲中簡科技核心技術之一的“用於高性能碳纖維製備的聚丙烯腈紡絲液的合成工藝”,並非公司自主研發,而是來自山西煤化所。

2008年2月起,中簡科技與山西煤化所陸續簽署了《幹噴溼紡技術製備高性能碳纖維CCF-3項目合作協議書》《技術轉讓(技術祕密)合同》《專利權轉讓協議》。轉讓完成後,中簡科技對該技術享有獨立、完全的所有權。

中簡科技在受讓取得的山西煤化所“幹噴溼紡高性能CCF-3製備技術”基礎上,通過9年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掌握了先進的碳纖維製備核心技術。

一位研究相關問題的專家告訴記者,中簡科技受讓取得的山西煤化所“幹噴溼紡高性能 CCF-3 製備技術”相關的四項專利技術主要是關於高性能碳纖維製備的聚丙烯腈紡絲液的合成工藝,與幹噴溼紡工藝有關。

不過,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2017年8月18日),中簡科技正在進行幹噴溼紡工藝開發,正處於研發調試階段,未形成生產能力。

據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徐樑華介紹,我國具有批量生產能力的碳纖維企業,其基本紡絲工藝路線有兩種,一種是幹噴溼紡工藝(簡稱“乾溼法工藝”),另一種是溼噴溼紡工藝(簡稱“溼法工藝”)。

“紡絲工藝是碳纖維生產的核心技術之一,”徐樑華強調,“在一條生產線上不可能實現既採用溼法工藝又採用乾溼法工藝。”

上述知情人士及那位不願具名的專家均認爲,中簡科技目前主打產品ZT7所採用的紡絲工藝是溼法工藝。

另一項證據是,中簡科技編號ZJ/QW-08-001-2011《碳纖維製備技術規範》第6頁4.5.1凝固浴章節提到,“當紡絲原液露出噴絲板時,立即將噴絲頭浸入凝固浴中,在凝固浴中從噴絲頭拉出凝膠絲束,用剪刀割斷凝膠絲束的頭端,用手牽引凝膠絲束,引導凝膠絲束通過離浴傳動設備,形成聚丙烯腈初生纖維。定期檢測凝固浴二甲基亞碸濃度。”徐樑華亦告訴本報記者,這是典型的溼法紡絲工藝特徵。

侵犯了誰的知識產權?

中簡科技自稱是國內首家同時擁有溼法工藝和乾溼法工藝的企業。但其在招股說明書中迴避明確核心工藝的紡絲採用的爲何種工藝。在這兩種核心工藝上,中簡科技是否具備完整的知識產權或者取得了相關機構的授權?

《華夏時報》記者多次試圖通過招股書及其官網上的信息聯繫中簡科技相關負責人,覈實上述情況,但其公司電話始終無人接聽,記者未能獲悉中簡科技的溼法工藝來源。

中簡科技招股說明書披露中簡科技擁有的8項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均無溼法制備碳纖維技術專利產權。而中簡科技招股書1-1-140頁,1核心技術情況說明提到,掌握了先進的碳纖維製備核心技術,承認PAN原絲溼紡凝固成型並非中簡科技的專利技術。

T700級碳纖維溼法紡絲工藝技術則另有所屬。公開資料顯示,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2006年和北京化工大學共同承擔國家863計劃“溼法紡絲製備CCF-3(高於T700級)型碳纖維工程化技術”開發項目,拓展公司在北京化工大學的技術支持下,已形成覆蓋T300\T700\T800\T1000\M40J\M55J等系列產品,並全部已申請授權相關發明專利,形成完整碳纖維溼法成型自主知識產權體系,並均在拓展公司實現了產業化生產。

“T700級溼法工藝我們2002年開始研發,2006年研發成功,跟光威復材一起合作以後我們申請了專利,2012年專利成功申請下來。”北京化工大學國家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研究所所長徐樑華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在徐樑華向記者出具的專利證書上可以看到,這份專利號爲ZL201210214497.8的證書,是“一種具有規整表面溝槽的高強度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及其製備方法”的發明專利。在中國專利審查信息查詢處可以查到,北京化工大學於2012年6月26日申請專利,2014年1月22日發佈授權公告。

“我們還和北化共同搞了一個鑑定,當時鑑定結論就是獨創了一種碳纖維的新品種,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嶽清瑞兩位院士,還有一些專家,共同參與了鑑定。”光威復材常務副總王文義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弔詭的是,中簡科技卻自稱2011年建成了國內第一條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T700級碳纖維工程化生產線。

在談及是否將專利授權給除光威復材以外的其他公司時,徐樑華一再重申“沒有”。

中簡科技目前在產產品採用溼法T700工藝,在研產品則採用乾溼法工藝。據記者瞭解,中復神鷹是國內少數能夠公開碳纖維製備技術知識產權的企業之一。資料顯示,2017年中復神鷹碳纖維製備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技術採用的是乾溼法制備工藝。

中簡科技在研產品的乾溼法工藝是否申請過相關專利,與中復神鷹有何關係?中簡科技招股說明書中並未顯示相關信息。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