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江真的這麼做,那梁山不會後來那麼慘,水泊梁山有108位頭嶺,十多萬兵士,如果真的跟方臘合作打朝庭,真的有可能推翻朝庭,只不過到了後期,都會自相殘殺而已,到時候兩邊都想做皇帝,不會在一起享受江山而已,說說宋江這個人,一生只想忠誠朝庭,不想跟皇帝作對,所以他沒有這個想法,方臘就不一樣了,就想推翻朝庭,自己做皇帝,水泊梁山這些人,也分為二派,一派以宋江為首的投誠派一派,以林沖,魯智深,武松為首的官逼民反派,梁山好漢也不是一條心的,只是權誼之計合在一起罷了,梁山也是毀在宋江手上,他一心只為當官,做忠實的奴才而已,卻沒有考慮朝庭中的官員能不能容得下他們,他們已經跟朝庭作對多年,朝庭官員以蔡京,高球為首的奸臣早己對他們恨之入骨,那能讓他們在朝庭安穩做官,這都是宋江之錯,他如果真的跟方臘合作,先推翻朝庭,再跟方臘一決雌雄,也不會出現眾多兄弟中毒而死,自己也沒有落下好名聲,估計宋江到死也沒有想到是這種後果。


首先,謝謝邀請。我的觀點是就算宋江和方臘兵和一處,下場也會差不多。原因有三點。

第一:宋江此人無稱霸的慾望,就想為自己的一己私慾報效朝廷。宋江與方臘兵合一處的下場可想而知,就是被方臘此人作為馬前卒,當炮灰。而以梁山眾人的性格,必然會聽從宋江的意見。而宋江此人深受古代儒家思想影響頗深,對於全力反抗朝廷斷然不會接受的。所以最終的下場也是被各個擊破。

第二:方臘此人土根出生,手段殘忍。據史籍記載方臘率眾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置了官吏將帥,以頭巾區別等級,從紅巾往上分六等。義軍無弓箭、盔甲,只以鬼神那些隱祕難測的事互相煽動,燒房舍,掠金帛子女,誘逼良民加入起義軍,乾的事和梁山好漢劫富濟貧的理念相反,最終雙方不但不能和平共處,反而會起衝突。下場也未可知。

第三:當時的朝廷雖然貪污腐敗隨處可見。但是舉國之軍隊再不濟也不是一羣俠盜合夥可以推翻的,或許會給朝廷造成很大的麻煩,但最終的後果就是被朝廷舉兵殲滅,無一倖存。

綜上所述,宋江和方臘兵和一處下場不僅不會好,而且有可能更慘。一個農民起義加上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君子」如何能扛起反抗的大旗。


小年認為,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反而和方臘一處,則後果更慘!

首先,一山不容二虎

宋江、方臘敢起兵造反,各自佔山為王,就說明不甘於屈居人下!雖說宋江在小說中為人仁義大氣,但是架不住有107好漢在其麾下效力,為了這些兄弟們,他也不可能讓方臘騎到自己人頭上!

再說,方臘在江南,宋江在山東!二人若合兵一處是以江南為根據地,還是以山東為根據地?

還是那句話,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其次,民心

原著中將梁山伯說是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但是,大宋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等實力依舊十分穩固,不是個別的起義能夠撼動的!

加上國泰民安,人們能夠喫飽穿暖,就不會起義造反,造反的人多是地方性的,不會造成全國範圍的糜爛!

大宋民心依舊可用!

第三,經濟實力

雖說,宋朝的軍事實力不強,但勝在經濟實力強大,在漢民族同一文化和生活方式下的起義,經濟基礎決定了一切。

歷史上,我們的文化水平一直是走在周邊國家的前列,但是由於農耕生活和遊牧生活的生活方式不同,所以就造成了對待戰爭的方式也有不少的差距,這也就是我們和遊牧民族打仗,雖然我們的兵器、裝備都比較先進,卻總落下風的原因!

但是,在自己境內的農民起義不同,他們沒有強大而完善的政治、經濟體系,說白了就是靠劫掠而維持著龐大的起義軍,一旦朝廷破釜沉舟,全面封鎖,他們不死也得內訌!

所以說,無論是宋江投降與否,無論宋江是與誰聯合都不會有很好的下場!

你還有什麼其他見解,小年期待與你的交流。


水滸

。。。宗江的思維以我看實在太遇蠢了。他早思暮想召安。不回頭看看自已的行為幹了需什麼?

抗官兵,打州,府。嚇童貫,捉髙俅,撕聖旨,辱官吏。已經與朝廷結冤,按朝廷的初哀用武力蕩平水泊,經多次較量朝廷常喫敗仗,各州府也奈何他不得。

宋江投降當局,朝廷將計就計,宋江把自已的命幸交給了敵人。這種作為一個軍事集團的領導者,缺泛對一百多位兄弟生命的考量。

如果換個有才智,胸有大志者。既然當了『強盜』,造了朝庭的反。『召安』是無濟於事,是自尋死路。應該一反到底,成者為王,敗則而亡。你攻殺方臘是當了權奸的走狗。

宋江如行政道。應兵圍東京,告訴當局清君則,除三奸,如果皇帝答應交出蔡京,髙俅,童貫,開城門向皇帝討封,那麼宋江,羅俊義可為權臣。

如果皇抗拒,那你拿出打方臘時的軍威,如成功,江山天下都屬你宋江,可以四海歸心,如方臘,田虎等可能來投,如果繼續反抗可調全國兵馬討伐。對徽宗如何處理。一可以逼徽宗禪讓。如果讓徽宗繼續稱帝,你宋江當然的丞相,那時梁山一百多位兄弟都可得到你宋江的恩賜。如果萬一失敗,被處死,要比打方臘犧牲和被奸妾陷害死得光采。


謝謝邀請!

常言道:樹大招風。宋江們造反頂了三年多,方臘造反頂了三個月即被剿滅。方臘勢眾於梁山,成為首選目標,先完蛋。

假如兩者合兵一處,結果也是一樣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的起義隊伍與後來的李自成一樣,缺乏可以代國安邦的政治謀略人才。不象劉邦,朱元璋有張良劉基。

一夥純粹的農民土包子,成不了大氣候,被剿滅是很快且很自然的事。


宋江投降主義的反動本質招然若揭,它以犧牲梁山泊眾位兄弟的牲命為代價。與大宋朝勾結,以高舉義字大旗為遮蓋,明目張膽地與朝庭同流合污,為自已的一點官運,確坑害了梁山上的好漢兄弟們,與真正的起義領袖南方的方臘集團,扛為死敵,朝庭藉機收買宋江,打壓方臘,以,以毒攻毒的方法,消滅朝庭隱患,從而以個個擊破的戰略戰朮為大宋朝的太平盛世奠定了基礎。文人雅士不白用,高官厚祿買人心,出謀劃策靠文武,平定天下立奇功,歷史記錄有梁山,八百水泊成土丘,天下興衰從此過,留與後人看春秋!


不一定江山永固,因為只反貪官,但未把人民舉到高度。謝謝!


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和方臘兵合一處,梁山好漢們的歸宿會好些,那樣的話就不會死了那麼多好漢,他們兵合一處,足以和朝庭抗衡,梁山好漢也不用和方臘互相殘殺,只是宋江愚忠,害慘了梁山好漢們。只是以宋江的為人跟本不可能與方臘合兵,胸無大志的宋江,還真是讓梁山好漢們赴湯蹈火了。


合不了,宋江只能自己幹。梁山好漢不可能大老遠的跑到江南去受人節制,在別人的屋檐下討生活。宋江可以像《蕩寇志》中描述的那樣,衝州撞府佔據一方就不錯。


就現實講,梁山招不招安不亡是必然的。隨著時光流失,梁山眾人的年歲漸高。又地域已限制發展無望,大多又無家妻子女,朝庭不打光困三十年自滅。梁山在山東,過江會方臘天方夜譚無法實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