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Meteor Juan,图片均自行拍摄 & 后制。)
 


首先,要感谢愿意外借小弟样机的朋友,第一时间将日本才开卖的产品借给小弟,让小弟能够有完整的时间体验;再来要感谢女王大人帮忙图片处理,让小弟有拿得上台面的图片;最后,要感谢每一位观看文章的读者,有你们的支持是小弟撰写文章的动力。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

【北极熊开箱】红色、有角、三倍速?- Acoustune HS1551 CU





前言

入耳式耳机因为迷你的尺寸,安装在其中的动圈单体体积大受限制,较难完整兼顾到全部频段,但对于喜欢自然舒张声音的玩家,偏好动圈耳机还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这是由于动圈耳机在中低频一直都有著饱满厚实的优点,并且全音域动圈单体由于无单体衔接的问题,也拥有声音相位上的优势,虽然随著平衡电枢单体不断改良之下,这个优势渐渐没有那么明显,但对于音乐发烧友来说,动圈耳机这个特性短时间内是无法被取代。

拜近期材料科学的发展,动圈耳机也有不小的突破,目前市面上呼声最高的就属 Byerdynamic Xelento,成功将动圈入耳式耳机的声音推上另一个高峰,当然除了声音之外,售价也是推上另一个高峰…对于想要体验最高品质动圈入耳式耳机的玩家来说,价格上就不是那么亲民了。

秉持著不断寻找实惠产品的精神,小弟慢慢在网路上寻找可能符合期待的产品,于是 Acoustune 这个品牌映入小弟眼帘,Acoustune 的母公司是专业接头公司 NDICS,目前讨论相当热门的 4.4mm 接头就是 NDICS 研发,Acoustune 家的产品自然也是使用母公司 NDICS 的技术,并且全部产品都是在日本生产制造,但小弟被吸引的主要原因是那个奇特的外观 , Acoustune 的 HS1551 CU 使用铝合金+黄铜外壳搭配 Acoustune 独家研发的医疗等级 Myrinx 材质振膜,独特的造型搭配上金色+红色的钢铁人配色,让小弟忍不住继续往下挖下去,底下就来分享一下小弟近期使用的心得吧!



产品设计和特色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外包装,HS1551 CU 的外层包装相当一般,不像最近高阶耳机那般的精致,看起来反倒比较像是电脑零组件;上面特别强调是高解析动圈耳机,使用Myrinx振膜+模组化金属外壳+减震杆(就是后面那根角!);另外就是日本制造,也许有点私心,不过小弟个人认为日本制造往往代表较高的品质保证 。


▼移除外包装后看到一个小盒子,难道简陋的外包装只是假象?


▼原来 HS1551 CU 内层还有一个精致的小铁盒,感觉就像是旅行箱一般,对产品的收藏和保护有很大的帮助。


▼收纳盒的开启处使用铁质开扣,打开收纳盒马上就看到耳机本体放在预设好的泡棉凹槽内。


▼先不要管耳机了,你听过配件吗? HS1551 CU 附赠两组不同的调音的矽胶耳套,外加一对双节套和海绵耳套;另外还附上一个质感不错的人工皮收纳袋,搭配上原来的收纳铁盒,在配件部分称得上是相当不错。


▼接下来我们来看 HS1551 CU 的耳机本体,抢眼的钢铁人配色 + 阳刚的造型外加带点流线的美感,这两点组合第一眼就吸引住小弟我的眼光 (外貌协会),可以看到导音管上有印著耳机的型号- HS1551,耳机做工非常的精致。


▼HS1551 CU 的耳机线制作的相当精美且结实,采用MMCX接头、L型端子并用绞线方式缠绕,在耐用度上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但过于粗壮的耳机线也让麦克风效应稍强,并且收纳上稍为较不方便。


▼将耳机线接上耳机本体的样式,可以看导音管内侧有开气孔来调节振膜到耳膜之间的压力差,这样的设计能避免轻薄的振膜因耳道内压力型变,同时带来更迅速、线性的振膜运动。


▼HS1551 CU 的耳机单边使用上 3 个螺丝接和装饰,传递出浓浓的阳刚风格,有点像是音量旋钮的后外壳是 Acoustune 独特技术,造型是为了减少震动而设计,结构是固定不能旋转。 


▼HS1551 CU 借由将「声学腔室」和「机构壳体」分离来减少两者之间交互作用对音质的干扰,HS1551 CU 使用上黄铜材质声学腔室,另一个孪生兄弟 HS1501 AL 则使用铝合金声学腔室。


▼HS1551 CU 的耳机线从这图片就可以发现非常粗壮,特别针对对线材有高度要求的发烧友,Acoustune 专门研发使用 114 条日本制 OFC 导线搭配三重屏蔽层共同编织而成的耳机线,展现出十足的诚意。



看完以上介绍,小弟在这边帮各位整理一下 Acoustune HS1551 CU 的特色:

● HS1551 CU 搭载 Acoustune 独家研发的第三代高解析 Myrinx 振膜,相较于上一代,新一代的 Myrinx 振膜更加轻薄,能还原更多的细节。

● 模组化金属腔体,借由将「声学腔室」和「机构壳体」分离来减少两者之间交互作用对音质的干扰。

● 特殊的减震杆器设计,外型犹如旋钮的凸角结构,官方说明能减少不必要的振动发生。

● 专门设计的114条日本制 OFC 导线搭配三重屏蔽层共同编织而成的耳机线,使用现下热门的 MMCX 可替换式机构。

● 随附 4 种不同类型的耳套,其中具备S、M、L 尺寸的矽胶套拥有两种不同材质的内径,让消费者能够借由耳套调整出喜欢的聆听风格。



测试环境和使用情况

考量到动圈耳机往往需要较长的磨合期,于是我们将 Acoustune HS1551 CU 进行150小时的Burn-In,以确定耳机达到最佳的状态,煲机前后在低频的收束速度上有所增进,声音也比煲机前来得开阔不少,推荐想要体验的玩家多花点耐心,等待耳机进入更佳的状态。

为了符合大多数人实际使用情况,评测主要使用随身播放器来测试,测试的机器有iPhone 4、Cayin N5 和 HiFiMAN HM901,比对的耳机主要以 Westone UM Pro 30 (平衡电枢) 和 Sennheiser IE80 (动圈) 为主。

实际使用上,HS1551 CU 使用标准绕耳式配戴法,配戴时粗壮的耳机线稍微增加了一些难度,不过也让配戴后稳定度相对不错,可惜较重的耳机线容易随移动摇摆,麦克风效应较为明显。

虽然耳机形状非常奇特,但内侧是采用流线型设计,配戴起来并无任何不适感,只是特殊的造型设计就要看不同人接受程度了,其他品牌广告词是戴上去后「耳朵怀孕」,那 HS1551 CU 应该可以用「耳朵长角」来代替。



主观声音评论

萨克的例子告诉我们长角也不全然是一件坏事,很高兴 HS1551 CU 特殊的造型和新一代Myrinx 材质振膜似乎带来正向的影响,HS1551 CU 保有动圈耳机的优势 - 滑顺饱满,轻薄的振膜也让解析力明显超越早年的动圈耳机;另外全音域动圈单体还带来相位一致的好处,让 HS1551 CU 相较于多单体耳机来说,在结像和声音滑顺度多了一点优势。

HS1551 CU 整体展现出温暖、滑顺的声音表现,并且拥有一个强劲但不喧宾夺主的低频,对于许久没有在中高价位接触到高品质动圈耳机的我们来说,HS1551 CU 的声音表现确实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低频

低频可以说是 HS1551 CU 最具优势的地方,不只是澎湃的气势和强劲的冲击感,而是再加上优异的控制力和适当的收束速度,完全将动圈耳机该有的优势展现出来,这点在 Byerdynamic Xelento 中也能窥见,两家品牌都相当清楚该将动圈的特性发挥淋漓境致,而非挖东墙补西墙,最后两面都不讨好。

HS1551 CU 的低频下潜的非常深,并且拥有极端优异的冲击力度,同时具备良好的质感和低频解析力,外加上适中的收束速度,让 HS1551 CU 的低频呈现出自然滑顺的感受,但如果要说 HS1551 CU 是一支重低音耳机,HS1551 CU 却又不会让人感到有过份强调低频区段的问题,可以说是近期少见将低频驯服恰到好处的入耳式动圈耳机。

相较于强调中低频区段的 IE80 和 UM Pro 30,HS1551 CU 在下潜度方面有著明显的优势,HS1551 CU 能够提供对比耳机所没有的低音憾动感,收束速度方面动圈式的 HS1551 CU 和 IE80 稍微无法和 UM Pro 30 相较,但却都有著动圈独有的饱满滑顺感受;在量感部分,IE80 有著较多的中低频响度,但由于缺乏真正低频的支持和幅度过大的响度变化,让 IE80 显得较突兀和不平衡,这方面 HS1551 CU 处理得较为滑顺和恰当,也让人感受到动圈单体技术的进步。


中频

虽然 HS1551 CU 在低频有著抢眼的表现,但明显的可以感受到中频才是这支耳机的中心,HS1551 CU 展现平滑、厚实的声音表现,中&低频的衔接相当流畅,无任何交互掩盖问题,表现出滑顺的一体感,每个音符都清晰、各自独立,却又共同谱出一曲曲融合的歌曲,这也是全音域动圈单体无法被取代的优势,但要调整到顾及到所有面向,却也不是那么的容易,Acoustune 在这方面拿出绝佳的调音技术,使得 HS1551 CU 温暖滑顺的中频,非常适合带有人声的流行音乐或是需要气氛烘托的爵士乐。

相较于中频稍嫌脱队的 IE80,HS1551 CU 传递出绝佳的融合感,虽然在收束速度上微微落后给使用平衡电枢单体的 UM Pro 30,但差距并没有非常明显,在近期中高价位入耳式耳机中处于较高的水准。


高频

高频区段明显不是 HS1551 CU 特别强调区段,表现出偏暖微暗的风格,稍微缺乏该有的亮度但不至于过于暗沉,且没有因为偏暗的音色让细节流失,同时具备动圈耳机中少见优异空间感,这部分和目前顶级的 Xelento 有些许类似,但 Xelento 有著更优异的空气感和顶级的延伸性,当然这些也同样表现在价格的差距上。

相对于在高频区段有特别著墨、强硬拉高而显得生硬的 IE80,HS1551 CU和上一代动圈单体用拉高响度来撑住高频表现的方式不同,HS1551 CU 展现出温和顺耳的高频,同时延伸性也有著更佳的表现;相较于高频同样偏暗的 UM Pro 30,UM Pro 30 在解析力上有著比较好的表现,但一些微细节 HS1551 CU 处理得比较自然,较少出现金属声和过于干薄的问题。


解析度&结像

解析力部分得益于新一代更轻薄的振膜,HS1551 CU 在微细节呈现上有著不错的表现,在温暖偏暗的风格下提供足够的解析力,并且虚拟声场也显得较为开阔,解析力大致上略好于对比的耳机;结像部分 HS1551 CU 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现,虽然声音边缘清晰度和最高端耳机相比还有段差距,但结像相当立体且具说服力。



写在最后

能够针对各频段精确控制的平衡电枢单体,虽然频率覆盖范围较窄,但是借由多音路分音的设计,不仅能针对特定频段强化,也解决全音域动圈单体较难将中高频通透感处理好的问题,成为市场上各品牌的宠儿,也较常出现在高阶入耳式耳机中。

原本以为入耳式全音域动圈耳机会就此没落,但随著材料技术上的更新,市面上开始出现一些足以和新世代平衡电枢耳机较劲的产品,令人更加意外的是,除了展现技术实力的最高阶市场,原来中高阶市场也是有著令人惊奇的产品。

今天所介绍的 Acoustune HS1551 CU 就是这样的耳机,HS1551 CU 带来优异的声音/价格比,外观做工上也有著高水准的表现,对于专注于追求自然滑顺声音的发烧友,HS1551 CU 绝对是近期内值得尝试的耳机 ,当然,前提是您能够接受 HS1551 CU 独特的造型设计。







技术规格 

● 灵敏度 110dB/mW
● 频率响应10Hz~25KHz
● 阻抗32Ω
● 外壳材质铝合金 + 黄铜 模组化设计
● 驱动单元第三代 Myrinx 材质10mm全音域动圈单体
● 耳机导线3.5mm可替换式(MMCX)、三重屏蔽OFC 导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