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Meteor Juan,图片均自行拍摄 & 后制。)
 

首先要感谢Ampio外借本次评测样机,让小弟有机会体验到最新的蓝牙无线耳扩;再来每次都要感谢女王大人支援,让小弟不用为了照片而烦恼;最后要感谢每一位读者,有您的支持是小弟撰写文章的动力,也推荐您多参考其他专业评测人员的文章,以期获得一个更加客观的结论。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

【北极熊开箱】No more rules. 不受线拘束- Ampio G1 





前言

自从多数智慧型手机放弃 3.5mm 耳机孔后,无线传输技术的地位越趋重要,其中又以蓝牙传输为目前市场上的宠儿,虽然早期蓝牙音质一直颇受批评,但随著各大厂商不断改进之下,在音质部分已有非常显著的改善,好的蓝牙传输的音质除了建构在优良的传输模组上之外,所使用的蓝牙编码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目前市场常见的蓝牙编码有:SBC、AAC、aptX、aptX HD 和 LDAC,aptX HD 为高通开发具备传输高品质音讯 (24bit 48kHz) 的技术,相较于传统 aptX 352kbps 的传输率,aptX HD 增大到 576kbps,达到能传输超越 CD 音质的水准,而从 Android 8.0 后成为 Android AOSP 代码库一部分的 SONY LDAC 无线传输技术则更将传输率提升到 990kbps,实现大约传统三倍的数据传输率,虽然说即使是 aptX HD 和 LDAC 仍有 ”音质墙” 存在,但整体来说无线蓝牙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嗯...最少对 Android 阵营是如此,iOS 目前还死守在 AAC+ 编码,希望不远的将来会有改变。)

自从上次耳机祭接触到 Vencer 旗下的Ampio 品牌后,就对他们家的产品感到兴趣,Ampio主要以研发无线电子配件为主,所推出的音响产品自然也和无线传输相关,当时会场测试 Ampio 家的 G1 VD-6880 后发现即便在复杂的环境下,G1 VD-6880 也还是有著非常稳定的连线品质,同时也是目前市面上少见同时支援 aptX HD 和 LDAC 的产品,对于喜欢尝试最新技术的小弟来说自然心痒难耐,刚好有幸Ampio 愿意借出样机测试,于是就促成本次评测,接下来就让小弟来为各位带来试用的心得:



产品设计和特色

▼照惯例先从产品的外包装开始介绍,G1 VD-6880 的外包设计简洁,以黑白两色为主要配色,封面使用大大的产品图样,加上底部标明支援 aptX HD 和 LDAC 无线蓝牙传输。


▼外包装的配面使用产品简图说明如何操作,同时将产品特色标于外包装上供消费者参考,Ampio 虽然为台湾公司,但在包装上则以国际化的思维下去设计。


▼移除外包装后,内层还有一个黑色底搭配金色 Ampio 品牌标志的字样,底下也放上品牌的 slogan:Pure Sound│Pure Mind。


▼移除内层上盖后就可以直接看到 G1 VD-6880 本体,Ampio 还特别将摆放 G1 VD-6880 的面做倾斜设计,感觉在包装设计上的功力相当不错。


▼配件则至于内盒下层,随附有一只绒布携行袋、USB 充电传输线、3.5 mm to 3.5 mm 对录线和操作说明书一本。


▼接下来我们来仔细观看G1 VD-6880,G1 VD-6880 的设计相当简洁,使用黑色配色的铝合金外壳,机身正面两处沟槽和两个凸出的旋钮,再搭配上大大 Hi-Res 金标贴纸,是不是有点 Déjà vu?虽然仔细看差异还是非常大,但总感觉 G1 VD-6880 不论从包装设计到机身设计,都传递出浓浓的 Sony 味,但是能做出这样高贵的质感小弟个人是蛮赞许。


▼接下来看一下机顶的部分,G1 VD-6880 使用两个旋钮来操控整体耳扩的功能,左边的旋钮可以用来切换目前连线的模式和开关机,G1 VD-6880 具备 SPDIF (光纤)、USB、Line-in、Bluetooth四种声音输入介面,右边的旋钮是数位式音量旋钮,上边还搭配一个充电指示灯号,充电时会呈现红色灯号,充饱时为绿色;中间没有任何标示的就是 3.5 mm 耳机孔。


▼机身的底部则有多组输入介面,包含 SPDIF-In (光纤)、Line-in、USB,USB 端口同时充当 G1 VD-6880 的充电口,最左边的是 SPDIF-Out (光纤) 输出端口。


▼G1 VD-6880 搭配随身耳机下相当惬意,同时相较于其他轻便型无线耳扩,G1 VD-6880 有著较佳的音质表现。


看完了以上的外观特性介绍,小弟在这边帮各位整理一下 Ampio G1 VD-6880 的特色:

● 符合最新蓝牙V5.0规范,通过日本音响协会(JAS) Hi-Res高音质认证。

● 支援SBC、AAC、aptX、aptX HD(24bit 48kHz 576kbps)、LDAC(24bit 96kHz 990kbps)编解码。

● 内建SRC (Sample Rate Converter)升频运算技术,理论支援高达384kHz/32bit声音取样,频率响应最高可达100kHz。

● 支援光纤SPDIF、USB、Line-in、Bluetooth四种声音输入介面,SPDIF、Line-out两种输出介面。

● 内建可充电式锂电池,待机时间高达110小时,连续播放音乐时间长达10小时。



测试环境和使用情况

Ampio G1 VD-6880 就官方说明文件来看,蓝牙部份采用高通CSR支援蓝牙V5.0的晶片,同时支援最新apt-X HD (24bit 48kHz 576kbps)以及Sony LDAC (24bit 96kHz 990kbps) 蓝牙音讯编码,看起来似乎使用的是 Qualcomm 的 CSR8675,作为目前市场上的领头羊,Qualcomm CSR 蓝牙传输模组一直都是连线稳定度的保证,这点在 G1 VD-6880 上也得到印证。

同时为了能够支援更高规格的音乐档案,G1 VD-6880 内部采用 TI PCM5102A DAC与TI TPA6133A2扩大晶片,TI PCM5102A DAC不需额外的I/V 或LPF 电路,即可直接输出2Vrms 的Line-Out,多数树莓派Raspberry pi 也很爱用 TI PCM5102A DAC,算是一颗不错的低功耗入门 DAC,虽然说我们都清楚鱼 (耗电量) 与熊掌 (音质) 很难兼得,所以使用耗电量较低的 DAC 是能够理解的,而且 DAC 也只是声音好坏的一环,最后音质还是要看整体电路设计来决定,而且 PCM5102A 也自带 PLL升频产生MCLK时钟,效果不比用异步时钟效果来得差,而且使用上更加简易。

TI TPA6133A2 支援 TI 的 DirectPath™无需耦合电容线路,在输出端无须使用隔直器(DC block),减少对低频区段造成衰减的可能性,同时 TPA6133A2还支援 GPIO来控制开关,搭配上本来就为了节电所设计的 PCM5102A,让 G1 VD-6880 有相当不错的待机时间。

此外 G1 VD-6880 还内建 SRC升频机制,会将输入的讯号自动升频至 384kHz/32Bit,虽然说升频并不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但对于Delta Sigma 架构的 DAC 来说,越高的取样频率能够将量化杂讯 (Quantization Noise) 推到更高的频率,对于后续在 Noise Shaping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压力比较小,当然其中也牵涉到 SRC 的演算法等,但理论上对声音会有正向的影响,G1 VD-6880 也是 Ampio 家蓝牙耳扩唯一使用此技术的产品。



测试环境和使用情况

送测样机不清楚是否为全新品,于是我们将之进行大约 50 小时的 Burn-In,Burn-In 前后声音无可闻变化;为符合实际使用情况,本次评测主要使用 iPhone 4、Galaxy S7 Edge 和 SONY Xperia™ XZ Premium 作为主要讯源,主要声音测试集中在蓝牙无线传输部分,相信这应该是消费者购买 G1 VD-6880 的主因,USB DAC 作为辅助,评测所使用的耳机为 Noble Audio Kaiser Encore、qdc 8CH、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 和 Sony MDR-Z7,如想了解测试用耳机的评价,欢迎翻阅小弟的旧文章。

实际使用上,G1 VD-6880 在 LDAC (XZ Premium) 下能提供约略 2.5 公尺有效无线距离,而在 aptX (Galaxy S7 Edge)、aptX HD(AK70)、 (iPhone 4) 下约能提供 5 公尺有效距离,在无遮蔽物下连线效果稳定,同时使用期间机身并未散发出明显热量,算是一台相当「冷静」的机子;音量旋钮部分采用数位式设计,手感相对稳定、段落清晰,模式切换也非常简单易懂,整体来说操作设计上相当成熟、无重大问题。

这边要特别提到,G1 VD-6880 只支援 A2DP 蓝牙协定,不支援 HSP、HFP 和 AVRCP 等协定,所以可以看出是专门设计来听音乐使用,而非用来接听电话,由 Ampio较低阶产品支援 HSP、HFP 和 AVRCP 等协定来看,G1 VD-6880未加入这些功能应该是产品定位所故,而非技术方面有障碍,但总是会希望旗舰产品能够多一些功能。



主观声音评论

通过不同发送端,我们测试AAC、aptX、aptX HD 和LDAC 声音表现上的差异:

首先,LDAC 对于音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频动态和低频控制力,同时在细节部分带来较显著的差异,在990kbps 的传输速率下,LDAC 除了在高频还有部分可闻差异之外,已经和有线传输有几分相似,特别是在流行乐中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见高品质编码的确能带来正面的影响;相较于 aptX、aptX HD 和 AAC,LDAC 带来明显的中频和低频动态优势,高频的细节和层次方面也有部分改善,但如果在普通品质音乐下,LDAC 的优势就显得不那么明显,尤其在高频部分的改善很难展现,使用高品质音乐档案才能真正感受到 LDAC 的魅力。

而在 aptX 和 aptX HD 的编码下,高频会有特意渲染、突出的现象,这点我们在部分支援 aptX 的蓝牙耳机上也有发现,好处是能够带来较为宽广的声场和明显的细节,对于一般使用者来声音也变得比较讨喜,但这种渲染其实相当容易被发现,高频区段会有点干涩、不滑顺的感受,似室内电话通话时的声音转变,只是程度上较为轻微;而 aptX HD 的高频干涩感相较于 aptX 有所下降,但同样要在高音质音乐下才能将其优势展现出来,如果是看影片或是听线上音乐,那 aptX 和 aptX HD 两者间的差异并不会非常明显。

整个无线测试过程下来,最显著的发现是即便在蓝牙的有损编码下,原始音讯的好坏不论是在 AAC、aptX、aptX HD 和LDAC下均能够轻易感受出来,由于蓝牙经过 PCMAAC/aptX/aptX HD/LDAC PCM 这过程,原始的 PCM 音讯对最终声音表现有显著的影响,Garbage in, garbage out在蓝牙传输中还是不变的定理。

回过头来谈 G1 VD-6880 的声音表现,虽然PCM5xxx系列性能一般并不是什么秘密,但基本上对蓝牙无线传输并不会造成任何瓶颈,在不同无线模式下也忠实的反应出差异,比较意外的是 USB 模式下声音相较于过去听过同样使用 PCM5102A 的树莓派播放器,G1 VD-6880 没有树莓派播放器高频黯淡和低频模糊的问题,也许和 SRC 或是电路设计有关,不过虽然说 G1 VD-6880 具备 SRC升频机制会将输入的讯号自动升频至 384kHz/32Bit,但由于没有任何切换开关,我们也很难评估是否真的是 SRC 带来的正向影响。

相较于不会造成无线音质瓶颈的 DAC 晶片,G1 VD-6880真正的问题是较为贫弱的输出能力,这点在连接上 Sony MDR-Z7 时就能够明显的感受低频脚软的状态,不过考量到产品设计本身是随身使用,G1 VD-6880 在驱动多数随身耳机上还是相当称职,在驱动高灵敏度耳机时底噪约略可闻,但音乐开启后则不会造成太多问题。

综合来说如果做为单纯的桌面型 DAC / AMP,G1 VD-6880显然不能和高档DAC / AMP 相比,但作为一款著眼于蓝牙无线传输的 DAC / AMP,相较于使用QualcommCSR8675 内建的残破 DAC 的产品,独立 DAC 和 AMP 晶片的 G1 VD-6880 就有明显优势,同时空间和电力上的供给差异也让 G1 VD-6880的声音比多数轻巧型蓝牙无线传输 DAC / AMP 来得出色。



写在最后

随著 aptX HD 和 LDAC 的到来,无线蓝牙已经具备高音质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在 LDAC 成为 Android 标准配置后,摆脱扰人的耳机线同时保有高水准音质已经不是梦想,而是一个现在进行式 (但还不完美),对于手边还拥有有线耳机的消费者来说,类似 Ampio G1 VD-6880这类产品就成为过渡到无线传输的桥梁,能够在不汰换耳机的情况下,无缝地体验无线传输的乐趣。

G1 VD-6880 作为市面上少见同时支援 aptX HD 和 LDAC 的蓝牙无线耳扩,在整体表现上相当稳定,符合其产品的定位和价格,考量到蓝牙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的传输方式和抗干扰能力,指望两者相抗衡目前有点不太现实,但在 LDAC 模式下聆听确实非常接近有线了,对于想要体验 LDAC 但苦无对应的蓝牙耳机 (播放装置要支援),却不想再购入新耳机的玩家,同时希望在无线下也能保有一定的音质表现,Ampio G1 VD-6880 是一个相当值得考虑的选项。







技术规格 

● 型号:Ampio G1 VD-6880
● 通讯方式:Bluetooth V5.0/Class II
● 蓝牙编解码:SBC、AAC、aptX、aptX HD、LDAC
● 支援蓝牙协定:A2DP
● 蓝牙操作距离:10公尺
● 使用频率范围:2.402 GHz-2.480 GHz ISM Band
● PCM编码取样率:最高可达384kHz/32Bit
● 耳机输出:90mW+90mW / 16 ohm
● 讯号杂音比:112 dB
● 输入介面:Bluetooth、SPDIF、USB、3.5mm Audio Line-in
● 输出介面:SDIF、3.5mm Audio Line-out
● 数位输入取样率:Bluetooth (96kHz/24bit)、SPDIF (192kHz/24bit)、USB (96kHz/24bit)
● 光纤输出取样率:SPDIF (192kHz/24bit)
● 类比输入:3.5mm Stereo Jack (40kHz)
● 类比输出:3.5mm Stereo Jack (100kHz)
● 频率响应:20Hz~100kHz
● 定额输入:DC 5V,800 mA
● 电源:3.7V 可充电式锂聚合物电池
● 待机时间:110 小时
● 音乐连续播放时间:10 小时
● 充电时间:2~2.5小时
● 尺寸:(L)98 x (W)62 x (H)21 mm
● 重量:136公克
● 配件:3.5mm音源线、Micro-USB/USB资料传输与充电线、随身携带小布包、使用者说明书






相关文章 

【北极熊游记】2017台北耳机祭 - Headphone Festival 2017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224180909

【北极熊开箱】近乎完美的安可曲- Noble Audio Kaiser Encore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224357615

【心得】超容易!一次搞懂耳机类别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197981514

【心得】如何 Burn In/Run In 耳机?让新耳机进入最佳状态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1968800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