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次到現場看Formula E比賽,沒去到現場前總以爲它是一場“消音”了的比賽。沒有了F1發動機炸裂的轟鳴聲,聽Formula E賽車高達20000轉的電機以及彎道超車時的碰撞聲倒是帶給我一種奇妙且難忘的觀感。

  Formula E是街道賽,但顯然不是一場“網紅”賽事,一般人還不一定能難蹭到它的熱點呢。我歸納了6個主要看點和重點信息,希望對你瞭解Formula E賽事以及賽車技術有幫助。

  點擊播放下面視頻,Nicki Shields美女主持告訴你Gen2賽車強大之處的幾個祕密。

  視頻正在加載中...

  1、電機加速 2.8秒可破百

  2.8秒!這是Formula E第二代賽車Gen2的百公里加速時間,最高時速甚至可達到280km/h。

  2.8秒是什麼概念呢。目前易車測試過的大部分量產車型,最快的是蘭博基尼Huracan,也要用時3.6秒,特斯拉Model S P90D最快也要3.7秒。

  Gen2賽車由SPARK以及FIA賽車運動的管理機構設計,新賽車最大的變化就是電池容量提升了。

  位於駕駛員後方的圓柱形鋰電池,由邁凱倫應用技術公司提供,電池容量增加到了54kWh(第一代賽車電池容量僅爲28kWh)。

  隨着電池容量的增加,Gen2賽車輸出功率相比第一代賽車增加了50kW,最大功率直接增加到250kW,所以Gen2賽車的加速性能也得到直線提升。

  由於電機的轉動和發動機不一樣,Gen2賽車的轉速可高達20000轉,伴隨着電機的“嚶嚶”聲和賽車像高鐵那樣呼嘯而過的氣場,同樣能夠給觀者帶來刺激。

  現場還有主持人對賽況進行專業解說,個人感覺現場看比賽比看CCTV5的直播有意思多了。

  2、巷道肉搏 前鼻翼可“頂你個胎”

  Gen2賽車由SPARK以及FIA賽車運動的管理機構設計,很多車迷將Gen2賽車比作“蝙蝠車”。

  近距離觀看Gen2賽車有着和F1相同的氣勢,顏值也高了,實力更不容小覷。

  由於Formula E是街道賽,爲了讓賽車有更好的下壓力,和賽事更具觀賞效果,FE賽車可以緊咬着前車來比賽。

  原因之一就是Gen2採用了獨特的設計,誇張造型其實是很好地利用了空氣動力學下壓力,前鼻翼尖尖的設計讓其跟車超車過程中不受前車尾部湍流的影響,讓超車變得更爲容易。

  因此看Formula E比賽,後車和前車都像是頂着屁股在開。如果距離控制得不好,分分鐘都會“頂你個胎”。

  從上面那張圖可看出DS車隊的25號賽車後輪胎以及車身在比賽中是有多慘烈,幸好Formula E所用的材質沒有F1賽車那麼嬌貴,在比賽當中賽車與賽車之間“嘭嘭……”的碰撞聲不絕於耳,場邊看臺上的觀者也隨聲附和齊發出“哦……”的驚歎聲,看來大家都看得挺投入的。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中國香港站的比賽,DS鈦麒車隊洛特勒就差一圈即可完賽奪冠了,緊隨其後的維珍車隊車手緊咬住洛特勒不放,最終沒把持住,前鼻翼頂到洛特勒駕駛的賽車右後輪,導致洛特勒賽車後輪爆胎而惜別領獎臺。

  3、比賽損耗一套全天候輪胎 用後當天回收

  Gen2賽車輪胎統一使用米其林的Pilot Sport全天候胎,因此大家輪胎都一樣,比賽中就不需要制定換胎策略了,非常公平,這點和F1比賽就很不一樣。

  這款米其林的Pilot Sport全天候胎,是爲電動方程式街道賽而研發的,輪胎很輕,具有低滾阻耐磨的特點,因此一套輪胎正常可持續完成比賽。按規定所有車隊在比賽一天結束後,爲了環保所有輪胎都要回收。

  4、爲跑贏對手 快啓用攻擊模式!

  這次來三亞站,受DS汽車邀請,有幸採訪到了DS車隊技術總監THOMAS CHEVAUCHER。

  據他介紹,Gen2賽車在比賽中可回收三分之一的能量,因此一塊電池支撐完整場比賽並無壓力。

  據瞭解,Gen2賽車後輪採用的是線控剎車系統,Brembo碳陶瓷剎車系統。

  賽車從230km/h制動降速至40km/h,所需剎車距離只需100米,剎車效果異常驚人。

  線控剎車系統(brake-by-wire)有別於傳統的機械式液壓助力剎車系統,它通過電子感應計算剎車力度,實現“電”信號對制動系統更直接的管理制動,可做到精準和及時的效果。它一般運用在新能源車或者未來自動和半自動駕駛車上,比如豐田的普銳斯就用了線控剎車系統。

  爲了增加車輛超車機會,賽車設置了比賽模式和攻擊模式。這和F1有進站,換胎等動作不一樣,看Formula E比賽只有看賽車Halo上的燈光來分辨車手的比賽策略。

  如果賽車Halo上的燈光是藍色時則標識車輛處於比賽模式,當發出洋紅色時,說明車手已經進入攻擊模式,此時賽車可以發揮最大250kW的功率來超車。

  只是爲了確保賽事公平,攻擊模式的使用時間和每場比賽的激活次數僅在比賽開始前的幾個小時才公佈。

  5、賽車上的“人字拖”可承受14臺Formula E賽車的重量

  從2018年起,F1和F2賽車都強制性使用Halo頭部保護裝置。第二代Formula E賽車也增加了該裝置。由於Halo造型像拖鞋,廣東地區網友叫它“人字拖”。

  看着這個拱形結構很簡單,Halo可是由高強度鈦製成,壁厚4mm。據介紹,它可以承受住14臺Formula E賽車的重壓,安裝該裝置的目的是爲了保護車手的頭部不受外力擠壓。

  爲體現公平,以往各個車隊皆統一使用第一代賽車GEN1比賽,如今電機、逆變器、變速器、後懸架設計和冷卻系統可由各車隊自行研發。賽制的改變,讓Formula E的競爭變得更爲激烈,特別是明年奔馳和保時捷也會加入比賽,真希望未來在Formula E賽事中可看到越來越多新能源技術的突破和應用。

  6、以賽促用 今年你開的新能源車或許就運用了這裏的技術

  可以說今天在Formula E賽場上用到的“三電”技術,電池管理技術,車身空氣動力學設計等今後都將會運用量產車上。

  在三亞站比賽期間,蔚來、奧迪、寶馬、捷豹、DS和日產都分別展示了各自在新能源領域最新的技術,並且都聲稱這些在賽事當中驗證過的技術將在下一代產品中得到體現。

  其中蔚來ES8更是在賽事當天在三亞賽道上刷了個SUV最速圈速,這臺賽車搭載的是85千瓦液冷恆溫電池系統,電池容量提升讓車輛在高功率輸出的放電區間更寬了。

  奧迪展示的e-tron全新車型搭載的電池容量更是達到95千瓦時,0-100km/h加速時間僅需5.7秒,極速可達到200km/h。

  筆者還有幸體驗了DS針對2035年的全新智能駕駛概念車——DS X E-Tense,這款概念車動力系統就來自Formula E的第一代賽車。

  在三亞Formula E比賽現場,編輯就新能源車究竟是硬件方面的創新更重要還是軟件方面更重要的問題,採訪了DS產品及市場總監費安哲先生。他給我的回答是,他更看好軟件方面的創新,特別是電池管理、算法方面。畢竟在硬件領域創新到了一定程度,如何運用好當下的產品,在軟件方面如何創新優化,讓機械效能達到最大化。

  而通過賽事,就是最好的放大這種軟件優化創新效果的方法。費安哲先生還透露,在今年上海車展上DS將亮相旗下車型的PHEV版本,他們也將會把DS在Formula E賽事中的積累下來的技術和經驗運用在量產車上。

  可以說Formula E就是一個大平臺,各汽車廠商可通過賽事來驗證自己的新能源技術特別是“三電技術”和BMS算法等等,也可通過賽事來研發新技術,提升自身應對未來的競爭能力。

  三亞站當天我同事也在現場,通過他們對這項賽事的觀察,多維度瞭解Formula E。

  我們的新聞頻道主編於皓,受蔚來車隊邀請參加賽事報道。據於主編的觀察,在篷房整個VIP休息區,全場熱度最高的就要數蔚來區域了。

  蔚來一共邀請了200位EP CLUB的會員(EPclub:由車主中高端會員組成的俱樂部,構成主要是EP9車主,蔚來值排名前120名的ES8車主,FE及EP9合作伙伴),規模之大也是獨一份的,據說一張VIP的票價就高達18000元,可見蔚來對車主的待遇有多好。

  易車編輯焦龍則受日產車隊邀請參加賽事報道,他說現場觀賽改變了他對Formula E這項“嚶嚶怪”比賽的印象。

  他認爲,相比房車賽以及F1賽事,FE的規則更像是一場遊戲,攻擊模式以及粉絲加速機制使得比賽充滿更多變數,也對車手以及賽車的電控系統、電動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場觀賽,焦龍最希望的還是能看見更多中國車隊甚至中國車手在這項國際賽事上嶄露頭角,希望有更多國內汽車品牌能夠參加這項比賽,也通過賽事的經驗來提升量產新能源車的技術實力。

  易車編輯高遠則受寶馬車隊之邀,參與現場賽事報道。

  ”寶馬對於能量回收的管理相當出色,在比賽還剩10分鐘時,寶馬車手的電量居然能比對手高出10個百分點,這樣的表現確實是相當出色,而寶馬車手達科斯塔也在本站比賽後升至車手積分榜第一名。“高遠賽後點評到。

  Formula E電動方程式三亞站正式落幕,高遠對這場”消音“的汽車比賽仍意猶未盡,更是期待明年奔馳和保時捷的加入,希望Formula E比賽更加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