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在3月26日完成《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三读,未来将对酒驾者提高罚则,累犯将强制装设酒精锁,酒驾同车者也要处以新台币 600 元以上、 3,000 元以下罚锾。(图/Pixabay)

李沅珉/政治工作者

若问到台湾每年最多人死于何种交通肇事事故?估计有八成的民众会以为答案是酒驾。

真正的答案可能让人跌破眼镜,从2007年至2016年间,法务部法医研究所从2400多件交通事故死亡解剖案中发现,带病驾驶死亡案件已成为最大宗,比率远高于酒驾或毒驾;另一方面,65岁以上高龄驾驶占全国死亡车祸的比例也从2014年的2成,飙升至2019年的50%,俨然成为安全隐忧。

今年初法务部为了回应民怨,研拟修正刑法公共危险罪章,当时民进党立委郑运鹏就曾呼吁以交通专章的形式,将飙车、闯红灯、蛇行、恶意逼车等危险驾驶行为一并纳入重罚,而法医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正好凸显了酒驾案件占尽媒体版面,每年夺走更多性命的带病驾驶、高龄驾驶,竟反而无人重视的荒谬情况。

回头探讨如何防制肇事,重点仍在于驾驶人是否有「不安全驾驶会害人害己」的自觉,若说酒醉驾驶形同马路上的不定时炸弹,反应退化的高龄驾驶、病发毫无征兆的慢性病、频频打瞌睡的疲劳驾驶,危险性一点也不亚于前者。

防制交通肇事的根本之道就是尊重生命的驾驶道德,尤其带病驾驶不若酒驾,员警可以透过外观、酒测立即判断是否酒醉驾驶,带病驾驶往往是发生悲剧事后才厘清肇事原因,却已于事无补,因此更仰赖驾驶人自律。

法务部法医研究所公布这项数据,除了希望借此呼吁大众重视慢性病或年龄对驾驶的潜在安全风险,也在提醒大家别再被媒体牵著鼻子走,除了酒驾,还有各式各样更危险、更常见的不安全驾驶行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本文为作者评论意见,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闻》立场

●《今日广场》欢迎来稿或参与讨论,请附真实姓名及联络电话,文章欢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