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是傳說中的人物,是否真實存在,目前沒有確鑿證據。為了討論本題目,姑且當他們存在。

禹是怎麼繼位的?一般的說法認為,禹治水有功,所以舜禪讓於他。也有說法,禹是政變上臺,還把舜給軟禁了。

不過我認為,就算堯舜禹都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也不會出現禪讓或政變,因為那時的東亞大陸根本不存在一個廣域的統一的政權。

目前有確實證據的最早的朝代是商。即便是商,嚴格來說很難算一個統一的朝代。商實行的是內外服制度,商王對本國內部能夠採取有效統治,但對於其他部落或者部落國家根本沒有任何統治手段,除了武力。從甲骨文的記錄來看,商國猶如今天的美國,一家獨大。各方國得聽話,如果不聽話,那就打服為止。因此,商王經常處於東徵西討的狀態,結果一不小心,被周國鑽了空子。

商朝尚且如此,更何況堯舜禹時代。那時候還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地廣人稀,部落之間是否有聯繫,聯繫有多密切,都還是個問號。在幾乎沒有道路、完全沒有通訊手段的時代,是根本無法建立起後世那樣的朝代的。

個人認為,所謂的堯舜禹,不管是部落名稱,還是部落領袖,都不存在繼承的關係。最可能,是一個叫禹的部落或者領頭人叫禹的部落,打敗了或者取代了舜的老大地位,就如我們經常意淫的那樣,中國取代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難道未來的中國是繼承今天的美國?

對待上古史,其實稍微動點腦子,用常識去思考,就不會出現「古人的智慧你不懂」這樣的腦殘看法。


一是禹遵從了舜的命令,派諸侯和百官徵發民夫來整治天下的水土。禹因為父親治水無功遭受懲罰而感到悲傷,於是辛苦勞作,努力思考,在外治水十三年,即使是路過家門也不進去。

二是因為禹在治水的過程中,禹開通了九條山路,疏導了九條大河。以此將天下分為九州。自禹治水之後,九州得到了更好的統一,四海之內都可以居住。

三是禹還測定了天下九州的土壤和耕種條件。並依據相應的標準制訂了不同等級的徵稅制度。於是各地的物資都能管理的有條不紊,賦稅也都能更好的徵收。

有這三條功勞,禹也就順利接替了舜,成為新一任的天子


一哥「俗人讀史記」之——

禹是家天下第一人

    史學界皆言夏啟是家天下之第一人,一哥認為未必,看看他老爸大禹幹了些啥。

    一看其帝位從何而來,一是治水有功,牧養有方,是個有能力的人,連舜帝都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二是交往有方,是個活動家,舜帝最信任的大臣皋陶曰:「然,此而美也」。其實也是大禹上位的最大幫助者。三是治言論,清政敵,「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不如言,刑從之。舜德大明」。大刑治理不合者,禹哥始作甬者。四是功高已震主,舜帝多無奈,「帝拜曰:「然,往欽哉!」於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數聲樂,為山川神主」。人家都成神了,接受個天子之位實在稀鬆平常啊。

二看禹之安排,一是「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這個人其實是大禹上位的最大幫助者,不得不薦,然太史公有點意思,沒有說「薦於天」啊。二是「十年,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以天下授益」。這個伯益,「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恐怕是個跑龍套的,大禹也許早已心知肚明,是個差額票。三是伯益還算是個明白人,「益讓帝禹之子啟,而闢居箕山之陽」。而「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後帝啟」。其實這事「你懂的」,和平演變嗎。

三看這個繼任者啟,一是說其德,「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後帝啟」,沒見讓啊。二說其賢,但剛上任,「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於甘。...遂滅有扈氏。天下鹹朝」。武力征服不尿者。三看教育子女,「夏後帝啟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於洛汭,作五子之歌」。這教育也說有德啊。

 


《竹書紀年》的記載不符合儒家記述。


大禹沒有建立過夏朝,大禹是受舜於上位,大禹的本意是禪位於皋陶。然,大禹之子啟改變了氏族制社會的禪位方式,改為世襲制而進入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舜年老時,在部落聯盟會議上,因禹治水有功舉其為繼承人,禹為舜處理部落聯盟事宜達17年,培養了能力,提高了威信。舜在巡視途中病逝,禹順理成章繼位部落聯盟領袖。


你的問題如果有人能回答,那也是杜撰的。


唐堯,虞舜,夏禹,商湯,朝代更替而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