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闹海》 《哪吒之魔童降世》 动画电影


二者不需要进行什么比较,它们的创作方向本身就不一样。

《哪吒闹海》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意境深沉悲壮。哪吒不惜通过自我毁灭的方式来摆脱父权的掌控,「你赐予我的,我都还给你」,那种滔天的恨意至今让我震撼。(豆瓣有个小组叫什么父母都是祸害的,小组的标志图就是《哪吒闹海》里的哪吒。)

《魔童降世》是一部爆米花电影,重要的是大家看得开心。在这一点上,《魔童》做得很不错,尽管可能还有一些问题,但大体上路子是正确的。对于观众和投资方来说,这是一针强心剂,对国产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是好事情。


我们有一个很不好的风气。

要么就是自己么有好的作品说国产动画,国产电影不行了。

要么就是有了一两部作品优秀了,开始比这比那,甚至票房一高,就想著征服好莱坞。

这种心态是不好的。我们要踏踏实实,不能因为票房高了,就想征服世界了。

要知道,现在哪吒的高票房仅仅代表我们的动画电影又开始崛起了,是崛起,而不是巅峰。

而你所对比的,《哪吒闹海》是中国动画史的巅峰。

两者是不可比的。

不敢说那时候的《哪吒闹海》票房多高,但是他的艺术性,和国际地位都不是现在哪吒可以比。

认清现在的状况把,我们仅仅是开始崛起,而不是重回巅峰。

能崛起,也是靠著那么多创作人员默默地努力,而不是我们成天想这想那。

当有一天,我们能靠艺术征服世界的时候,那时候再进行比较不妨,现在还太早。

当然《哪吒》我很喜欢,它也很棒,这些年的国产动画都很棒,都很努力,只是需要做的还太多。

前辈们的艺术创造,理应让我们敬畏。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6591838?

www.bilibili.com


说到中国的神话人物,我最喜欢的有两个,一个是孙悟空,另一个就是哪吒。

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性:反叛。悟空是天地精华孕育而成,没有后台背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闹地府、砸凌霄宝殿,反叛得比较彻底;哪吒有生身父母、兄弟。之后闹海屠龙、削肉剔骨还父母......相对孙悟空,哪吒有作为人类的生活背景,所以他的反叛,更「接地气」,更有「人味」。

哪吒,最早传说来自古波斯和古印度教神话,传入中国后与佛教、道教等本土文化不断融合,历经千年,逐渐肩挎乾坤圈,臂绕混天绫,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演化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不同版本的哪吒

图片来自网路,侵删

动画版

61版本的福娃哪吒应该是最早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哪吒,来自电影《大闹天宫》;2003版的《哪吒传奇》,个人觉得是最没美感的一版,形象设计平常、整体美术充满著当时流行的软体flash风格。

14年《十万个冷笑话》中的金刚芭比哪吒是最鬼畜的一版;还有王者农药版哪吒等等等等......

在这些动画哪吒中,值得大说特说的,当属197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这一版了:

1980年戛纳电影节法文版《哪吒闹海》海报

这部《哪吒闹海》集合了中国最顶尖的动画创作班底,邀请著名画家张仃担任美术总设计,60分钟,共计58000多幅图片,与《大闹天宫》,并称为:中国手绘动画电影双壁。

《哪吒闹海》作为第一部亮相戛纳的华语动画,被戛纳电影节选为正式参展影片,因为缺乏经验,错过了提交材料的截止日期,成为戛纳遗珠...不过,戛纳依然为《哪吒闹海》安排了放映会,放映结束,掌声雷动,浓烈的古典风情和荡气回肠的神话故事震撼了整个戛纳。

谁都不会想到,戛纳甚至为这个白衣少年设置了一个临时奖项:特别放映奖。在场的影视创作者甚至因此而改变了对中国动画,中国影视行业的成见。

在这部电影里,出现了中国动画史上最悲怆的一幕,那也是几代中国人的童年噩梦:哪吒愤而举剑,割喉自杀。

这个固执的白衣少年,用自杀的方式,摆脱了父权的控制,赢得了真正的自由...

新华网在一篇评论中写道:多少年后,哪吒长袖飘飘、白衣若雪,在暗如黑夜的暴风雨中,横剑自刎的一幕仍历历在目…

这种深沉的悲壮意境,此后的中国动画片里,再也没有出现过。

79版哪吒内容摘录自公众号乌鸦电影,写得真好,在此致谢


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版本的《哪吒闹海》之后,可以说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至今仍是无数人心中的神作。

如果哪吒被设定成头顶锅盖刘海、化著烟熏妆、走路两手插裤兜、满脸写了一个大大的丧,痞气十足,整天一副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样子,那是怎样一个哪吒呢?

这是在说我吗?

没错,就是上面这位,不再是满脸可爱白净萌萌哒,或许说丑萌丑萌更合适。

哼著"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来自最新的3D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先来看一组海报:

不信,所谓命中注定

生而为魔,那又如何

打破,一切是非定义

这几张海报,从文案到画面,有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超燃形态。

故事讲述了天地元气孕育出一颗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让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所以元始天尊启动天劫咒语,3年之后天雷可将魔丸摧毁。然而阴差阳错,灵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却成了混世大魔王。调皮捣蛋顽劣不堪的哪吒却徒有一颗做英雄的心。然而面对众人对魔丸的误解和即将来临的天雷的降临,哪吒该何去何从......

从预告中可以看到,哪吒是个孤独、需要关爱、陪伴的孩子。看起来不羁无畏的哪吒,其实是极尽全力渴望得到世人认可的伪装。

但他是魔丸所化,所以几乎被所有人拒之千里。没有亲人陪伴,没有朋友玩耍......而最终大战来临,曾经被众人唾弃的小屁孩却要承担起拯救众人的责任。正与邪的黑白颠倒、悲壮与救赎,也许,这才是最真实的哪吒。

看过《哪吒之魔童降世》点映的朋友告诉我,这部片子应该能成为7月票房黑马,承担起拯救暑期档票房的重任,感受一下网友评论:

最终效果如何,我们看了再说吧。记得,电影会有两个彩蛋,别错过。

做为首部在IMAX影院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IMAX公司更是一口气制作了6张中国风的海报,很惊艳: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敖丙:改变命运,全龙族的希望

李靖:一方吾儿一方百姓,公平即是正义

殷夫人:不如带咤儿看尽世间繁华

太乙真人:只喝一口,我就只喝一口

申公豹:不成功便成仁,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顺便说一下,创作这些海报的插画师叫张浩,之前《大圣归来》的海报就是出自其笔下:


从技术角度讲,二者没有可比性。

我这里提到的技术是指:人物设定,动画制作,剧本工整度和对观众情绪的把控。一般来说,创作团队技术做到位,基本上就能保证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2019《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设定和画面的惊艳程度自不必多赞。尤其是其剧本之工整,设定中对过往的哪吒文本的巧妙回应,不仅在国产动画影片中非常优秀,就算去掉「动画」,仍旧配得上这个评价。而且从片尾的预告片来看,团队似乎还有打造「封神宇宙」的野心?如有此等宏愿,实为可赞。

需要一提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在2008年独立创作的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若说神作或许略显夸大,但在当年绝对是国产动画关注者的一剂强心针。

长期以来,中国动画都是这种依靠「个人能力」,1979年上影厂的《哪吒闹海》也几乎如此。那时不仅中国几乎没有所谓「动画产业」,甚至连电影工业也不完备。《哪吒闹海》像那个年代的很多动画一样,几乎是上影厂靠著出色的「个人能力」创作的。

但在二者的比较中强调前辈在艰苦条件下的开拓,意义不大,甚至会折损《闹海》的艺术价值如果说《哪吒脑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能拿出来一块说的,就是对哪吒人物的呈现带出的故事内核了。

我认为,后者的故事精巧却滥情,它可以给你眼泪,却无法带来震颤。尤其是在《魔童》观影后重温四十年前《哪吒闹海》以后。

「爹爹,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

1979年上影厂的《哪吒闹海》是一个关于压迫与反抗的故事。除了哪吒之外,其他角色都不免有些脸谱化,残暴狡诈的龙王,懦弱的李靖....他们既是压迫体制中的施暴者,也是受害者。而片中所有对体制的反抗都凝聚在哪吒一人之上,李靖在龙王的压力下绑住哪吒,最终爆发哪吒悲剧式自刎的一幕。著是在抽筋敖丙和戏弄敖广后,对身为压迫链条一员、同时也最亲近的人的李靖,最悲愤而决绝的反抗:

「爹爹,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

一把剑不仅斩断自己的生命,也斩断了伦常。这一幕情绪爆发的彻底却复杂,肝肠寸断又感到胸中燃火。

「是魔是仙我说了算,我命由我不由天」

《魔童》中有几个设定比较出彩,一是哪吒(魔丸)和敖丙(灵珠)的双生,二是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最后名额空缺,三是貌似宫殿实为天牢的龙宫。它们都指向一对最根本的矛盾:

仙(人)对妖(魔)的歧视与压迫。

片中一切都由此牵连而出:元始天尊对魔丸的天罚;申公豹逐渐累积的不满;龙族介入的动机。而以上这些这又生出李靖一家的亲情纠葛,陈塘关百姓与哪吒的对立。

每个人的动机和行为都与这种结构性偏见息息相关。这种偏见普遍且抽象,难以将反抗加之于某个具体的对象。于是,《闹海》里集中在哪吒身上的反叛气质被均摊到其他重要角色身上,转化为在结构性偏见下的生存抉择:申公豹想要跻身十二金仙;龙王要族群获得进入仙界的机会。敖丙为友情丢弃族群使命,哪吒为亲情回去拯救陈塘关。

除了「是魔是仙我说了算,我命由我不由天」那几句台词外。编剧没有在实际上给任何角色注入主观的反抗意愿,所有人都只是在偏见及其带来的种种枷锁中挣扎突围。结构性偏见引出的复杂性,著有助于让正反角色的动机都变得可以被理解,但不应该是削弱情绪爆发的托词。片子的情绪高潮不再是反抗行为本身的刚烈与悲怆,而是接受天罚后的抉择带出的亲友牵绊。

没有想到,哪吒再次调动我的情绪,靠的不是激起胸中之火,而是搔动泪腺。

后者未必不可取,可是对于哪吒来说,这未免廉价了些。编剧试图保留哪吒的反叛性格,但《魔童》中的哪吒却始终像一个被感化的熊孩子,「反抗」略显空洞。

屠龙的少年终将成为恶龙?

《魔童》的结局通过两个对立阵营的形成呈现出结构性偏见下的两种生存方式:做个归化的守序善良人,还是颠覆的野心革命家?即便不用看2020年即将上映的《姜子牙》,电影给出的答案已经很明显。或许这样也好,因为不用像《哪吒闹海》一样呈现激烈反抗后的解决方案:

《闹海》世界观里的哪吒本已通过自杀扯断层层压迫的锁链,然而在被更上层的力量拯救后,不也拿起了「尚方宝剑」,继而斩龙捉猴么?

《哪吒闹海》法国版海报中,完全没有出现哪吒重生后的形象。只有哪吒生前最具反抗色彩的两个场景。

1961年的《大闹天宫》中哪吒作为天庭打手出战齐天大圣。与《哪吒闹海》同为上影厂出品。

新版的不是哪吒是魔童,老版是是哪吒。

仅仅从绘画的方式上分析一点点吧,因为没看,所以不说情节。

79年的哪吒闹海,不论是哪个国家 的人来看,不论他是否听得懂对白,都会说这绝对是中国的电影,所有的一切都是中国的。

但新版的魔童在造型上加入了太多的日漫,美漫的风格。它只能说是一部中国人作的电影,不能说是一部纯粹的中国电影,其中外国的元素太多了。

79年的电影不论哪一个人物,哪一个场景,都只能说它是中国的,论是人物的服饰,动作,语言。

但魔童仅从预告片来看,其中一些与日漫和美漫太相似了。如果在海外上映,很难让观众认同这是一部纯粹的中国电影。

我承认艺术要应合当代的观众,更贴近现在的审美观。但我们不能过多的将日漫美漫中的造型原则应用上去,至少要保留一些中国的原素。

至少从我个人观点来看,魔童的日漫风还是有些偏重了。希望我们的动漫早日摆脱锥子脸,萌萌眼。服饰摆脱日漫美漫的浮夸风,汉服能更多的出现。

最后说一句,哪吒闹海是艺术品,不论多久,不论是哪国人,都会对它赞叹,都会细细揣摩。

魔童只是一碗爆米花,表面上很好吃,但吃过之后,就会被忘掉。他很好卖,很赚钱,但永远不可能代表中国的饮食文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