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零散,不成體系,隨時補充。

古時候攻城時為啥要爬雲梯?為啥不集中兵力懟城門?因為有時候存在甕城,攻破城門不意味著進入城內了,而是進入了甕城,如果沒有熟悉內情的人引導,容易被守城方來個「甕中捉鱉」。下面是大同城牆的甕城,如果我是攻城士兵,我有點感到絕望。

作為曾經大明的首都,南京城的甕城修的也是很殘暴的:

相比之下,西安的甕城似乎顯得有點平平無奇?

今天西安留下來的城牆主要是明城牆,到明代時西安已經不復當年隋唐時期國都的地位了,而是一個區域性的中心的城市。

實際上明清西安城要比唐代長安城小很多:

今天留下來的西安明城牆是在唐代皇城的基礎上修建的,所以自然要比唐代長安城小很多。

因為明城牆是在唐代基礎上修建,城牆西邊和南邊大部分沿用唐皇城舊址修築,這也是關於「為什麼今天西安城牆只有西南城角是圓的,而其餘三個城角都是方的」最廣泛流傳的一個解釋。

大唐的權力中心——大明宮,面積是紫禁城的4倍大,可惜毀於唐末的戰火之中,真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曾經的元上都遺址,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多倫縣西北閃電河畔。元上都已經有些元大都的雛形了。元大都建好後,元上都就變成元朝皇帝避暑的地方了。如今的元上都滿目荒涼了。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西南渤海鎮,唐代渤海國的都城。享國229年。曾經也是個國力強盛、文化繁榮的國度,按照唐制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經濟制度。後被契丹滅國,傳世文獻堙沒殆盡,今天關於渤海國,我們知道的並不多。

商丘古城,設計的非常精妙。商丘位置處在溝通黃淮的銜接地帶,歷史上一直都是重鎮。大運河修建後,商丘處在汴河河段中部,是水運樞紐之一。北宋時期商丘是趙宋的陪都「南京」。

不過商丘也多次「被針對」。

西漢時期漢景帝將自己的弟弟劉武封為梁王,封邑就在商丘。七國之亂爆發時,吳楚叛軍瘋狂攻擊梁國,以期進一步窺取中原,劉武多次向景帝求救,但是平叛主帥周亞夫認為可以將梁國作為誘餌,讓吳楚叛軍頓兵于堅城之下,中央軍不去援救而是去斷叛軍糧道...最後順利平叛,但是梁國傷亡也十分慘重。

唐代安史之亂爆發後,安史叛軍為了將觸角伸向江淮,也瘋狂的進攻商丘。當時唐廷抽調不出軍隊,無暇顧及東方。張巡、許遠以地方官身份,率領6000多人的部隊對抗幾萬叛軍,堅守了十個月。在睢陽陷落十天後,唐廷成功收復兩京,叛軍也無力再南下。以一城屏蔽江淮。日後江淮成為了唐廷賴以生存的賦稅重地。

興城古城,位於今天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即明代的寧遠,位於遼西走廊的中部。這裡是明代關錦防線的樞紐之一,北望錦州,南顧山海關。當年袁崇煥曾在這裡抗擊清軍,努爾哈赤就是戰死在這座城下。

興城古城
遼西走廊

徽州地區的村落佈局比較講究風水。比如黟縣的宏村,採用「牛」形佈局,以雷崗山為牛頭,月沼為牛心,南湖為牛肚,民居建築為牛身。比如婺源縣的江灣村,背靠後龍山,正南方向江灣水流過。

宏村

江灣村

遼中京遺址,位於今天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寧城縣老哈河北岸的衝擊平原上,西接遼寧省凌源一帶。中京規劃仿照北宋汴京的制度,歷經遼、金、元,至明初廢棄,如今舊跡已不可復識,只有各個村子的名字似乎還在昭示著她的昨天。半截塔村的半截遼塔,以及南城村的大明塔,是留下來的遼代痕跡。

半截塔村
南城村中的大明塔

遼上京,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遼上京分為北邊的皇城和南邊的漢城,雙城並列,呈「日」字形。在被金滅國後,遼上京的宮城完全被廢棄,從帝都變成了金的地方城市。

北塔
南塔

未完待續。歡迎補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