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话外音:题主的问题里相关的关键词是止观和止观禅修,题主的观想大抵也接近禅修里比较初级的阶段。大陆多数的行人自视为高根器,实修多眼高手低,脚踏实地的鲜见。不若老老实实的从基础做起。所以,虽然题主的「观想」是比较初级的,但是是比较实际的。在真正实修过程中,内在的声音(含耳鸣)的问题其实是广泛存在的,而大多佛教(含大小乘)经典并没有翔实的记载,极少数有记载的《楞严经》,各家的解说又多难以圆融服众,密宗经典因为各种原因,如《声应承续》之类等几近失传,所以,题主的问题或许不是小问题。

2、前提。实修者其实应该排除患有相关疾病如:耳部疾患,脑部疾病等。否则我们的讨论毫无意义。

3、观想以注意力专注的部位的不同,产生内在声音(含耳鸣)的可能性差异比较大:一般注意力在人体头部以下的部位的,一般不容易产生内在声音,就别说是耳鸣了;一般注意力集中在头部位置的,或许会产生内在声音或耳鸣,但是,如何区别内在声音和耳鸣呢?这是个问题。

4、一般认为,内在声音的存在是普遍的,是生理性,只要行者专注于内在,尤其是专注于头部的额轮等部位,都可以听到内在的声音。而耳鸣多数是病理性的,多伴随有一些病理现象,如头晕、头昏、失眠多梦、心悸、记忆力下降等。

5、为什么内在声音是普遍存在的呢?当行者注意力从缤纷多彩的外部世界撤回到内在时,行者的注意力就开始对内在进行「观」(了解),而这种了解其实是有两个方式的~用内在能听的能力去「听」和内在能看的能力去「看」即题主所言的「观想」。

题主所言的「观想」应该主要指的「观」,一般的「观」只是单纯的在「看」,没有主观的引导和想像,没有造作;而「想」则是有主观的引导和想像,是造作的,如想像某个部位有个明点在放白光等。

当行者注意力专注于内在,尤其是专注于人体上部时,如果行者没有造作的「想」,只是单纯的无造作的在「观」,那么大概率会听到内在声音,而将这种内在声音误以为是耳鸣。

一般人如果足够精细,在深夜万籁俱寂之时,也会听到内在声音。只是,大家不会在意而已。

一家之见,谨供参考。

~~~~~~以上为原答案~~~~~~

剔除宗教成分看待禅修,是当代行者应尽的本份。内在声音的存在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也可以有内在声音和耳鸣同时存在的情况。在尚未找到好的实修法门和好的禅修指导老师之前,不管它(内在声音)是比较稳妥的应对~该怎么观想就怎么观想,注意力放在观想上,不被内在声音拉走就好。

另外,内在声音是在行者比较专注于内在的时候出现的。有的人因为根器的原因(过去生有过禅修的经验),所以今生比较容易专注于内在,所以也比较容易听到内在的声音。

当我们专注于内在时,我们的觉知力自动用「看」和「听」的方式来觉知(了解)内在世界。当用听的能力(方式)来了解时,自动将所了解的结果识别为各种不同的声音。比如:当我们用温度计来记录一天的天气时,我们会得到各种温度,当我们用空气湿度检测仪器记录一天的天气时,我们会得到各种不同的湿度的数据。同样的道理,我们用内在能听的能力去了解内在世界时,得到的当然是各种不同的声音,这应该是符合情理的。

这个世界没有「没有道理」的事情和现象,只是我们人类尚未搞懂而已。禅修是实践的科学,没有实际体验(经验,经历)之前,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的呢?真正的信心只能来自于实修中对禅修理论的证实(实证)。大胆怀疑,勇于实践,这才是真正的佛教的精神,这才是真正佛陀教诲的真谛。

真正的迷信,来自于不了解。不管在科学领域,还是在禅修领域。

以上。


睡不好就会


得去医院


耳鸣有很多种原因引起,及时关注,可以到医院检查


先学会提问,你这样没头没脑的就来一句提问,充分说明了你的自我中心的主观性,建议从做义工等诸善行开始修行,然后增强闻思学习经论,不要死抱破乎不放,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了这个基础才谈的到自净其意的止观禅修……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