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劉邦和雍齒都跟著沛縣的豪兄也就是後來呂后時期做右丞相的那個王陵一起混過,而王陵偏愛雍齒,雍齒也跟著王陵一起看不上劉邦,所以給才做上沛公的劉邦打下手他心裡是不願意的。劉邦打下豐縣叫雍齒守著,他自己又去擴充地盤,可轉眼雍齒就投降了新成立的魏國,劉邦重又帶著兵來打豐縣還沒打下來,兩人最大的恩怨在此。數年之後,劉邦成了天下最大牌的漢王,雍齒輾轉也投靠了劉邦,還立了不少軍功,叫劉邦想殺他又不太忍心。

再後劉邦初定天下,蕭何曹參這批一等大功臣已經封了,其餘的功大功小爭來爭去還沒算定,這些人一時沒得封賞情緒不穩,又怕封賞輪不到自己,又怕劉邦找茬要殺了自己,心裡很亂,搞不好就要做出非理性的事來。為了叫那些功臣將士稍安勿躁,張良給劉邦出了個主意,讓劉邦在其中挑出平生最恨的那個先封了他,劉邦就挑出雍齒來封他做了個侯爺,效果果然也達到了,羣臣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動機的,主要的動機就是兩個,獲得利益,躲避傷害。

劉邦雖然對雍齒恨之入骨,但是封賞雍齒獲得的效益,比殺掉雍齒滿足一時之快,來的更大更划算。

劉邦就選擇了最優項。

僅憑這一點,就能看出來劉邦比項羽高明不止一大截。

項羽因為人家笑話他沐猴而冠,就把他給煮了。別忘了,被項羽煮死的人,幾分鐘前還給項羽提出了一個最明智的建議:定都關中!

這樣換成劉邦,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人才啊。所以說不是項羽沐猴而冠,而是那位說客明珠暗投。

話說回來,講一講雍齒被封侯的前因後果。

首先大家都知道了,雍齒這個人跟劉邦是有私仇的。

一開始劉邦造反的時候,雍齒迫於無奈加入了劉邦的陣營,但是正所謂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雍齒作為劉邦的家鄉人,對這個大痞子的光榮事蹟瞭解的很透徹,從心眼裡看不起劉邦這個破落戶。因此沒多久,在劉邦外出徵戰,雍齒留守後方的時候,魏國前來勸降,雍齒馬上獻出城池加入了魏國的陣營。

魏國倒下後,雍齒先後有加入趙國的部隊,最後走投無路重新加入了劉邦的陣營。

劉邦雖然比較下流,但是胸懷還可以,所以雖然對雍齒恨之入骨,可是隻要雍齒為漢朝賣命,他就會容忍他。

這就是雍齒在劉邦手下不會死的原因。

不會死已經很幸運了,雍齒這個帝王嫉恨者還能封侯,那全靠一個智者的建言了。

這個智者,當然就是張良了。

話說劉邦打下天下之後,跟張良在城頭上縱觀天下,注意到很多軍士將領都在下方的遠處,你一堆我一堆的,扎堆討論事情。

劉邦問張良:他們在說什麼啊,神祕兮兮的。

張良回答劉邦:他們在謀劃把你推翻掉!

劉邦喫了一鯨:好不容易帶下天下,他們為什麼還要造反?

張良:因為這一批人功勞不夠啊,認為自己得不到想要的好處,有的跟你還有過私人恩怨,所以要推翻你。

劉邦:那俺該怎麼辦?

張良:好辦,請大家一起搓一頓,然後封賞一個你平日裏最討厭的狗東西。其他人一看,連你最討厭的人都有機會封賞,大家一定都還有機會。

劉邦最討厭誰,當然是那個不把自己放在眼睛裡的傻小子雍齒啦。

結論:所以說,劉邦封賞雍齒,純粹是形勢大局的需要。雍齒能夠封侯,完全是走了狗屎運的後果。

榜樣,據說漢高祖當上皇帝後光顧著在後宮和美人躲貓貓忘了給手下封賞,於是手下們就一天到晚聚在一起嘀嘀咕咕碎碎念,漢高祖發現他們老是暗搓搓的在商量什麼,就把張良叫去詢問,說那些傢伙天天私底下聚在一起搞什麼呢,張良告訴他那是在商量造反,漢高祖嚇了一跳,說好好的幹嘛造反,張良說因為你老是不給他們封賞,所以他們要造反,漢高祖一聽是這麼回事就要馬上封賞手下,張良又說現在你這麼做效果不好,他們以為你是被逼的肯定要記恨你,漢高祖說那該怎麼辦,張良就問他,你有沒有最恨的人,漢高祖說那就要數雍齒了,他以前背叛我弄得我很狼狽,但是他功勞太大我不好處置他,張良一合計說就是他,趕緊先給他封了,漢高祖聽從張良的意見先封了雍齒,手下們一聽都安心了,說連這貨都封了我們還能少的了嗎,結果大家都高高興興回家等封賞去了。


大家好,我是師哥講史,首先感謝邀請

最開始的時候雍齒是跟隨這劉邦的,劉邦反秦,雍齒跟隨,但是本來雍齒和劉邦都互相看的不對眼。於是在後來劉邦最困難的時候投靠了魏國,連帶著劉邦的地盤,所以劉邦是十分恨雍齒的。

在劉邦統一天下之後,開始了大封功臣,但是剛封了二十幾個的時候,有一些大臣就因為功勞的高低爭論起來了,什麼我的功績該封什麼,各個大將爭功不止,劉邦因為嫌煩就沒封。但是劉邦也很煩惱,後來張良給出了一個主意,說陛下你最恨誰,就先給誰封侯,於是劉邦就先給雍齒封了,武將一看連陛下最恨的雍齒都封了,我們還怕啥。

所以劉邦封雍齒是為了安定功臣的心的,收買人心用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因為留侯張良為高祖獻策平息功臣勛貴的疑慮,而使雍齒成了逃脫高祖懲罰轉而變為高祖獎賞的對象,他是歷史上極其幸運的一個善終的臣子!

雍齒屢叛高祖,高祖曾多次表達要斬殺雍齒。等高祖登基後,殺他之心尚未滅。由於發現功臣們都在交頭接耳,議論前途命運時,張良的主意起到了作用。其實,勛臣貴戚擔心的是,劉邦久久不給獎賞、不封官。怕劉邦過河拆橋,而遭到屠戮,反叛的苗頭已經在心內發芽。高祖封了雍齒就是告誡天下人:雍齒,賊也。我與他布衣時就有恩怨,世人所知。今天,我登基九五之尊,既往不咎,依然封賞雍齒。你們還擔心什麼呢?

確實,通過封賞雍齒這個劉邦心目中的賊子,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管是政治的需要,還是恩威的重塑,都有不可忽略的意義!誠然,這個效果使臣子們,特別是布衣發小們,看到了生的希望,對未來重新鼓足了勇氣!


此乃帝王心術。劉邦為了緩解手下的急於邀功討賞之心,把最痛恨且不信任的人封侯,以安眾臣之心,這是帝王的用人平衡之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