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柺子馬,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嶽飛打敗金兀朮的柺子馬、鐵浮屠的故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被稱為武悼天王的冉閔,卻被慕容恪的柺子馬所殺。為什麼冉閔沒能像嶽飛那樣,打敗慕容恪的柺子馬呢?

1、柺子馬究竟是什麼

熟知嶽飛抗金歷史的人都知道,金兀朮對陣岳家軍時,曾使用一種全新陣法:金軍披帶重甲,三人為一組,用鐵鏈串接為一體,如同可移動的鐵牆,號稱「鐵浮屠」。每前進一步,就用「拒馬」堵住退路,人進一步,拒馬也進一步,兩翼則有重甲騎士護衛,號稱「柺子馬」。

在其他相關史料中,對於柺子馬的記載則更詳盡:三馬相連,一馬倒下,其餘二馬不能行動,這都是金兵最擅長使用的,號稱「長勝軍」,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就派上來。由此來看,柺子馬本質上就是連環馬隊,三人一組,用鐵鏈鎖在一起,協同作戰,共進共退。在冷兵器時代,柺子馬無疑是一種全新鐵甲陣。

2、嶽飛是怎麼破柺子馬的

對於鐵浮屠,岳家軍的戰法很有針對性。由於鐵浮屠金兵通常會在胸前戴一個鐵制兜鍪(dōu móu),形狀類似於口袋,它的上面會有數根鎖鏈相接,以使三人成為一體。岳家軍的戰法是,前排士兵用長槍挑去兜鍪,後排士兵用大斧,砍斷金兵的胳膊,然後擊碎他們的腦袋。

對於柺子馬,《宋史》中曾記載韓世忠所用的招數:讓宋兵人手一把長柄大斧頭,上砍人胸,下砍馬腳(上揕人胸,下斫馬足)。能砍到哪裡就砍哪裡,只要把人砍倒就行。人的胸前儘管有護心鏡、兜鍪,但防護是最薄弱的。而戰馬全身重甲,只有馬蹄暴露在外,是唯一可以砍殺的地方。

3、冉閔是怎麼被拐子馬殺死的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柺子馬應該是金兀朮的首創。其實不然!要說起來,金兀朮是嚮慕容恪學的。這個五代十六國時的前燕名將慕容恪,歷史上首先使用了柺子馬陣法,打敗並殺死了武悼天王冉閔。在《晉書》等史料中對這個過程進行了記載——

慕容恪和冉閔大戰,交戰10次,冉閔大軍全勝。慕容恪的鮮卑軍快支撐不住時,慕容恪選出5000名敢死隊員,數人一組,用鐵鏈把戰馬鎖在一起,組成連環馬隊,結成方陣而進。冉閔率部出擊,殺300餘名柺子馬後陷入重圍,在敗退中被活捉。最終,冉閔被押解到龍城,兩個月後被斬殺。

4、為什麼冉閔破不了柺子馬

嶽飛能打敗金兀朮的柺子馬,為什麼冉閔破不了慕容恪的柺子馬呢?其實,金兀朮的柺子馬之所以號稱「長勝軍」,是因為初期確實戰無不勝,讓宋朝軍隊束手無策,喫了很多敗仗。南宋的國力和經濟文化水平明顯比金兵高,人才也處於優勢,因此很容易通過戰法更新,拿出有針對性的破敵之法,實踐證明也非常成功。

但冉閔所面臨的情況完全不同。冉閔作戰極其勇猛,長於攻堅,不擅計取。加上之前已連勝10場,根本沒有更變陣法的準備。面對柺子馬仍然沿襲舊法,只能接受失敗的結局。同時,面對突然出現的柺子馬,冉閔毫無防備。另外,對陣慕容恪,冉閔已是舉全國之兵,也不可能如岳家軍、韓世忠那樣,有多餘兵士去研究破陣之法。

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註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