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2018 諾貝爾獎巡禮,更多「諾貝爾獎」相關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在全球範圍內徵收碳排放稅有哪些利弊?可行性如何?

諾獎官方微博稱:「Nordhaus的研究表明,對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問題最有效的補救措施是對所有國家統一徵收的全球碳排放稅。圖片顯示了根據他的模擬,採取四種不同氣候政策可能達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這一措施管用嗎?如何評價碳排放稅在全球的應用?


我呼籲世界和平.


科學,更可能被政治利用,而不是獨立於政治。

即便是哪天這個呼籲「奏效」了,那也是政治主導下的贈品,或者契合了政治的方向。

現在是,將來也很難改變。


看乍看,以為世界要大同...

想了想不對,這只是空間維度上的公平,時間維度上的怎麼算?


觀點一:碳排放問題首先是一個政治問題,其次才是個科學問題。

「不要把氣候問題政治化」的觀點要麼是不懂,要麼是別有用心。政治的本質是人生存和發展的權力。政治鬥爭的本質就是人們爭奪有限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力。環境問題事關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當然是一個政治問題。科學家的任務只是研究「我們的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到什麼程度了「,」我們還有多少碳排放空間「,」我們要減多少碳排放才能維持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要環境」,諸如此類的技術問題。至於生存在這個星球上的人類,以國家為單位,各自要為此負多少責任,犧牲多少利益,則屬於政治問題,要各個國家的領導人坐下來協商解決。

觀點二:碳排放量的計量對象應該是消費者而不是生產者。

碳排放是人類商品社會中生產商品的必然結果,碳排放的最終受益者是消費者而不是生產者,因此誰消費了商品,那麼理所當然的應該為生產該商品而產生的碳排放負責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因此在碳排放份額的分配上,那個國家消費的商品多,就承擔更多的碳排放,這才是最公平的做法。畢竟愛護地球、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非洲還是拉美,你為地球製造了多少負擔,就相應的承擔多少責任,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么?無論按人口數量還是按國土面積還是按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分配方案,都沒有落實到本應該負責的人。


增設碳排放稅只能增加政府收入,導致商品價格上升,最終還是有普通民眾買單,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如若要解決碳排放問題,重點在於調整能源結構,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投入資金研發新能源,制定更高的排放標準,降低化石燃料使用量,提高石油和煤炭等碳排放型能源價格,降低天然氣,可燃冰等清潔能源價格。從原材料價格上做文章,重新制定懲罰和補償標準,補償零排放企業,重罰高污染企業,鼓勵改造企業能源結構。


他如何知道個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說的好像我國會理他


這不是庇古稅嗎?把負外部性內部化,增大市場效率。


知道一噸水泥或者一噸鋼鐵要排多少二氧化碳嗎? 知道基建對我們來說多麼重要嗎? 沒了基建拿什麼去一帶一路?

換一種思路,你讓美國人不開車,天天擠地鐵、公交,看他們答不答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