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企业家都梦想著自己的企业实现长期的持续增长。但现实是残酷的,下面用一组数据显示,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且赢得长跑有多么艰难。

工商总局在2013年时曾经发布过1份中国企业存活时间统计,数据显示,只有不到50%企业可存活8年。

2017年末,对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筛选,从营收连续增长20%以上的年份数看,超过3年以上连续增长20%以上的公司只有4%, 超过8年的公司只有0.54%。 持续九年营收增长≥20%,只有5家。

当然只用营收增长来衡量有些片面。但这里只是想说明,1家公司连续10年,20年保持良好的状态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大公司也不例外,如1917 年、1967年美国排名前十的巨头们基本上都以「关、停、并、转」收场。 一些拥有垄断经营权的公司也许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运营得很好,但外部环境一旦发生大的变化,会变得很脆弱。

然而还是有很多企业可以持续经营百年,甚至数百年以上,并且至今仍在稳定地运行。

长青树公司, 是指一家公司能够长期保持较好的业绩,虽然历经管理层变化、环境的变化,能够在30年,甚至百年以上,依旧保持活力。

那么,这些基业长青的企业,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企业长期成长的困难在哪里?

企业存活时间超过10年,初创人员年纪变老,公司流程僵化,对外界的变化反应越来越迟钝,逐渐丧失了活力。而同时,外部的世界都在发生著深刻的变化。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指出,面对是大自然的变化,不能进化或适应变化的物种将会被自然界所淘汰。同样不能适应内外部变化的企业也无法长期经营下去。

商业环境的未来总是存在著不确定性,而且变化的速率会加快,唯一不变的只是变化本身。

长青树公司的共同特征:

1. 更关注长期目标,不以财务指标做为公司的存在的目的。

绝大多数公司都以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做为公司经营的主要目标,或者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长期目标。

而长青树公司,不以财务指标做为公司的长期经营目标,或财务指标不是其主要内容。而更应该关注人才,顾客。

随著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越来越复杂,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资产(土地),资本,劳动力」三要素中,工业革命前土地是稀缺要素,20年前,资本可能稀缺的,但当今的知识经济环境中,资本显然呈现过剩状态,而培养高技能的员工却需要比20年前花更长时间。人才就成了稀缺要素。实际情况是,鲜有企业将对员工的关注放入长期目标中。

企业实现长期存活,需要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长期目标,将员工凝聚在一起。虽然大多数公司宣传手册上都说要「以人为本」,但实际经营过程中通常只注重财务数字指标。员工会产生「我只是拿工资干活的雇工」的感觉,难以长时间保持热情与忠诚。

这些长期目标应该是能够激励人心的,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值得为之付出,如

「致力于为贫困地区提供卫生的水处理方案」,

「造老百性开得起的好车」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我们的业务成功意味著战胜疾病和协助人类「

「构建一个工作场所,让工程师能够感受科技创新的欢乐,了解他们对社会的使命,并心满意足地工作」

「我们欢迎科技上的难题,并且专注高度精密、对社会有重大用处的技术产品,而不计较数量的多寡」

2. 感知变化,适应变化。

在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牛奶公司每天早上把牛奶瓶放订户家门口,当地的山雀与知更鸟学会了用嘴撬开瓶盖,就可以吃到营养丰富的牛奶。后来牛奶公司发明了用塑料膜封住瓶口的方法,不久人们发现山雀们逐渐学会用嘴戳破封膜吃到牛奶的新方法,但知更鸟似乎没有学会这一技艺,生物学家观察到,几年后,山雀的数量明显增长,而知更鸟群体变小了。

生物界的进化史中,留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而是能适应变化的。企业是由人来运营的,如果把企业看成有生命的个体的话,那么在商业环境中,企业生命体就需要学习生物进化的本领,能够觉察到变化,主动尝试,学习适应变化,最终采取了正确的行动的企业才能赢得生存竞争。

2018年10月15日,美国拥有132年历史的西尔斯百货宣布破产。网上购物兴起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尔斯无动于衷,亚马逊等电商日益壮大,传统竞争对手也纷纷转型,西尔斯才缓慢地应对,但为时已晚。

德国西门子拥有160多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电报业务起步,100多年期间,经历了环境的巨大变化,始终跟随著社会与技术发展的趋势,坚持创新,如今已发展成为年收入近900亿欧元,在能源、水处理、电器、通信、交通、安防等领域拥有强大品牌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3. 鼓励尝试,容忍失败,多元文化。鼓励创新氛围

应该正确理解尝试失败的意义,失败是创新内容之一,失败的意义,在于验证了最初的设想,积累了经验,让下一步尝试距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对符合公司核心理念的尝试,即使失败,能够被公司所容忍,这是对创新者的鼓励。

《物种起源》中指出,一个生物种类,亚种越是呈现多样性,该物种在今后越有可能进化。正如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发自于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吸收不同背景,不同国家,不同年纪与性别,认同公司理念的人,丰富公司的文化,即使与当前的主营业务无关,谁知道呢? 那小子正捣鼓的新东西没准变成公司将来的新业务。

创新以及开展新业务,在初期必然需要投入,如果对短期财务指标过于看重,可能公司无法在创新投入上更大胆。如果以「公司需要在未来5年存活下来」的理念为主,那么,则会在创新上更积极。长青树公司会在二者之间平衡,最出色的公司甚至把这两者同时实现了。

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并非一定能保证创新成功,但这是长青树公司的典型特征。

4. 重视人才招聘,培养,关爱,对企业的认同感

长青树公司对「人才「的招聘、培养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重视。如何识别拥有潜力的新人,将他们招进公司,培养成认同公司文化,具备一流技能的员工,长青树公司均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当然吸收外部人才也是必要的。有的公司排斥有社会经验的外来人才进入公司。我们知道天花预防的原理,人体免接受少量的天花病毒(疫苗)感染后,能够产生对天花的免疫能力,一些外来文化的入侵是好事,能够帮助公司变得更健康。即使这类特殊的外来者最终没在公司留下,但公司因此变得更健康。

长青树公司的人才观如同河流,而非一潭死水,不时需要补充新的水源,如雨水,冰雪融化,汇入河流。旧的水滴如果停滞不前,新的水滴涌入,冲著旧水滴,共同奔向前方。河道,则如同公司的理念,把大家汇聚在一起,奔向共同的目标—大海。但河道难免有泥沙淤积,需要定期清理。

国内最典型的公司是华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华为全球员工总数约18万人。华为秉持「人才资本增值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基本理念和「积极、多元、开放」的人才观,将人才视为走向长久成功的关键要素以及华为事业长期发展的驱动器。给员工提供优厚的报酬与福利,同时又像河流一样,不断补充新的水滴,同时对于沉积下来的泥沙,不再符合公司理念的人员,定期清理淤泥,保持河道畅通。长青树公司也是残酷的,为了生存,必须新陈代谢,保持活力。

5. 有监督的授权

绝大多数管理层总是舍不得将控制权下放。但权力集中对于创新非常不利。国内领军科技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不约而同采用了集体决策机制。矽谷公司NetFlix倡导更扁平的管理,使用最少的流程,给员工更大的自由,更多的决策由非管理层决定,他们最终在夕阳产业中创造了伟大产品。

一家中等规模的企业就超过500人以上,权力集中,也就意味几位高层掌握著这些员工及家庭的命运,而这些管理层每天也日理成机,很多决策往往在几个小时就完成了,500多人的命运没有经过仔细的权衡就决定了,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如2018年底,金立集团因前董事长挪用公司十几亿资金境外赌博,导致金立陷入破产边缘,这个过程中,由于权力过于集中,无人能制止赌桌上输红了眼的前董事长。

把必要的权力交给最明白的业务的人,让管理者有时间来分析整体绩效,加强员工培养,评估外部环境变化,考虑未来业务发展,无疑更利于公司发展。但也须注意,无监督的授权是有毒的花朵,授权的同时应该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汇报机制,确保权力的使用合规合法,不偏离公司的长期目标与核心理念。

日本百年家族企业的特点

日本拥有全球最多的百年企业,甚至有一家叫金刚组的企业,是一家木结构建造的公司,创立于公元578年,是现在世界上存续历史最悠久的一家企业。这里,总结列出了日本家族企业的一些共性:

  • 拒绝短期的快速增长。日本的长寿企业十分重视可持续的增长。最大的目标就是要传承整个家族的事业,所以经常会做这样的事情:即便有非常大的事业发展的机会,但为了整个家族事业的安全考虑,可能会有意识的规避掉这些大好的机会。 因为短期内飞速发展,缺乏韧性和持续力。也就是不要超过自己本身的能力,不过分的扩大自己的经营。这在日语中也有专门的说法,叫做身高经营。
  • 强化核心能力。为了企业长久生存和健康发展,就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的企业会扩大自己的经营事业,而有的会从自己的强项出发,拓展相关的一些周边业务,大家选的都是相对保守的经营战略。
  • 重视利益相关者长期的关系。长寿企业非常的重视员工、顾客、供应商、地区社会之间的利害关系,强调在其中建立信赖关系,因此才使其能够长寿。
  • 财务保守。把利润尽可能多留在企业的内部。这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可预期的风险。 如果从金融机构借款,甚至让公司上市的话,就会从属于并受制于他人的资本,所以家族企业会尽可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 精益求益的工匠精神。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

健康成长

随著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能对其外部环境保持强大的控制力与影响力,只关注短期财务指标的公司会面临增长越来越困难、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的困局。可以见得到的是,未来5-10年内,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慧等技术将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节奏越来越快,企业可以借鉴这些长青树公司在过去的应对变化的经验,通过尝试,学会感知变化,培养适应变化的能力,才能走上健康的成长道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