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蔡浩祥/东莞报导

时逢改革开放40周年,甫结束的「两岸新媒体东莞行」,不少台商分享过去在大陆「走跳」的心路历程,感叹改革开放40年来,大陆各领域日新月异的推进与发展,让台商们从「走路有风」变「甘拜下风」

资深台商、东莞台协石碣分会会长王裕聪受访指出,以面积36平方公里的石碣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一个落后的农业小镇,有17家台湾上市公司,全镇GDP有75%是台资企业贡献。

▲东莞台协石碣分会会长王裕聪。(图/记者蔡浩祥摄)

▲东莞台协石碣分会会长王裕聪。(图/记者蔡浩祥摄)

他坦言,大陆早年发展,主要靠著台湾的技术、资金,当时台商可说是「走路有风」;不过,随著大陆综合实力提升速度之快,身为见证者的台商,只能是甘拜下风。

谈及大陆改革开放,东莞第一家台资企业、万泰光电总经理陈谦忠感受很深,回想起第一次到东莞时,当地几乎没有宽敞马路,一路见证下来,改变真的很大。

▲万泰光电总经理陈谦忠。(图/记者蔡浩祥摄)

▲万泰光电总经理陈谦忠。(图/记者蔡浩祥摄)

万泰光电主要以电线、笔电配线和网路线起家,陈谦忠表示,大陆近年劳力成本持续提高,对万泰这类传统产业是一大挑战,尤其电线制作过程中,还是需要手工去处理。

他指出,面对转型升级,目前万泰在生产配比上,70%靠设备、30%则靠人力;今后大陆可望迎来5G时代,基地台、网路设备需求量大增,是未来著力的商机。

改革开放40年,除老一辈台商见证,新一代的台青也准备接棒。

▲东莞安森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森胜。(图/记者蔡浩祥摄)

▲东莞安森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森胜。(图/记者蔡浩祥摄)

主业是咖啡观光工厂、东莞安森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森胜表示,父亲早年在东莞做拉链工厂,高中三年也在台商子弟学校念书,大学毕业来东莞工作,环境、人流改变真的很大。

考量到咖啡在大陆还是小众,吴森胜坦言,市场压力不是竞争,而是需求量;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比较有喝咖啡习惯,其他省市还是小众,但挑战与收获同在,还是得靠自己不断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