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說書,需要有優秀的說書稿、字正腔圓且標準的普通話這兩種基礎性前提。

說書稿,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得到:一是有償徵稿,二是自己學習寫。普通話則需要通過在網上尋找視頻課程、購買普通話書、下載普通話訓練app等渠道查找學習資料和方法,如果是用普通話書進行系統性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要跟讀、多讀、多練,特別是在普通話測試的最後一道題——說話,這裡注意要用日常說話的方式說話題,要求口語化、自然、流暢、標準。

要是以上的兩個要素都已具備了,那麼就可以開始進一步的學習了。首先,要多聽聽其他優秀的說書作品,至少10個,聽的時候把你覺得好的、吸引你的說書特點記下來,10個聽完把所有的好的地方和特點總結出來;然後,在外部環境絕對安靜的情況下,開始錄製一次作品,錄製完,聽聽自己的作品,並對其進行清晰,把好的和不好的點都記下來,接著再跟別人的優秀作品進行對比;最後,再錄製,再聽,再改,把自己當作聽眾,要改到自己覺得滿意為止。


學說書,就不得不提百家講壇,百家講壇的大拿,如易中天講三國,紀連海說和珅……說書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也可以從電視熒幕上看到說書人的身影,而他們,也大多被聽眾喜愛,給人們津津樂道的飯後趣味。

要學習說書,就要認真揣摩故事人物中的情形,甚至心理,他做什麼,想什麼,心情怎麼樣……這個時候就又需要咱們語氣的變化,停頓,重讀等。如果有個板,那更好,關鍵時刻敲一下,很給勁!如果能加上符合情境的配樂,那又會為你的說書提高一點檔次,聲臨其境,帶動全場的氛圍……

而說書的前提就是要知識儲備充足,講歷史就多看歷史書,講小說就多讀小說……

總之,看的多了,讀的多了,那對說書的感覺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如果你打算要說書,就快快準備、努力吧!


一、學說書,除了普通話一定要標準外,個人還要學會以下能力:

1、真假音要具備幾種以上;(這是區分人物形象)

2、要學會多種動物聲音和多種器具碰撞磨擦聲音;(比喻開門聲、竹子磨擦聲,玻璃打碎聲……)

3、懂得聲控高低,感情宣染等。

二、要講的書一定要嫻熟於胸,懂分段,不超時,設懸念!

三、盡量學得通俗易懂,會打比方,能生動搞笑最好!

四、參考書料:如地方俗語類,歇後語,網路流行話語,多看小品等等。


如果只是自己喜歡,沒事練練說評書,圖個開心,那就簡單了,多聽,聽熟了再學著模仿,稍微下點功夫就行了。可要想成為一名職業評書演員,那可就得下大功夫了!除了要練好基本功之外,知識是最重要的,一個好的評書演員要掌握的知識甚至要超過一名大學教授所掌握的知識!而且要涉及方方面面,天文、地理、歷史、政治、經濟、醫學、宗教、武術等等等等,太多了!都得學通,不能隨便學點皮毛就完了,如果你說得不對聽眾就會覺得你不行。比如某評書裏說人的五臟:「心、肝、脾、『胃』、腎」。錯了!胃屬六腑!五臟應該是:「心、肝、脾、肺、腎」。出現了這種基礎知識的錯誤只能說這個演員的功夫沒下到家,他在聽眾心目中的地位就會降低。總之,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評書演員,就要付出常人百倍的辛苦。不喫苦中苦,難得甜上甜,要想人前顯貴,必須暗地受罪。一點都不假。在文藝界恐怕沒有比評書更難學的行當了。

有首詩說得好:「世間生意甚多,惟有說書難習。評敘說表非容易,千言萬語須記。一要聲音洪亮,二要頓挫遲疾。裝文裝武我自己,好似一臺大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