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創新和傳統是緊密相關的,在傳統基礎上走出來才稱得上創新,不忘歷史才能開拓未來。我認爲發展與創新具體表現在以下12個方面。

第一,傳承明確的法度法則。

用筆有筆法,結字有字法,用墨有墨法,佈局有章法,方方面面都有法。從基礎學起的時候,實際上每一筆都有法可依。要敬畏傳統,不可胡來,書法大家創作的時候那種無拘無束的狀態是建立在深厚功力前提下的,不要有走捷徑、走歪門邪道的想法。要紮實、認真地從傳統學起,樹立正確的理念,然後持之以恆,下真功夫,如果能這樣,我相信誰都能成功。過去我講課時經常先講三句話:一是理念比行爲更重要,非正確理念支配下的行爲,不只無功,甚至有過;二是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那麼速度越快,偏離目標就越遠;三是才情比功力更重要,僅僅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未必能成爲高水平的書法家,綜合素養、才情悟性都是不可或缺的。我認爲才情既有天生的一面也有後期造就的一面。有的人不是沒有才,而是沒有更寬闊的眼界和一定的創作膽量,沒有深厚的功力和嫺熟的技巧。隨着對藝術本質認知的加深,才情也會逐漸地顯現。而在具體創作過程中,才情和靈感往往是在不自覺的前提下爆發出來的。有的作者手上的功力並不是很到位,但也沒有影響他的才情流露。功夫可以隨着時間推移自然練就,但對於才情,有的人可能一輩子求之不得,而它卻是決定一名藝術創作者將來成就高低的最重要因素。

第二,約定俗成的規範要求。

前面講到筆法、字法、章法等都是法度,但有些規則屬於幾百年、上千年來形成的一種不成文的約定,也是我們從事書法學習的人要遵守的。比如用印,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規定印章必須怎麼蓋,蓋在哪裏,蓋幾枚,但我們也不能隨便蓋,它有約定俗成的規範。事實上,書法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對待。

第三,自然流露的時代審美。

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應該具備以下三個要素:傳統、時代、個性,三者缺一不可。有了傳統但是沒有時代審美,也就停留在了古人某一種形象的翻版上,很難再上第二個臺階。不破不立,但到底什麼樣的感覺纔是對傳統的突破,纔是對時代的表現,這需要去研究,需要去探索,也需要去感悟。我們這個時代,從大的文化發展方向來看,書法藝術不僅要有法度,還要有包容性、靈活性、趣味性等。比如唐代的楷書是非常嚴謹的,但我們現在如果僅僅表現出一種嚴謹,那肯定不是這個時代的主要審美特徵。很顯然,生動、靈活、情趣等都是這個時代楷書既重要又突出的表現方式,但也不能一概而論說它就完全代表了這個時代。事實上,在時代主流審美的前提下,審美形式也是豐富多彩的。

第四,獨具特色的個性風貌。

我們學習古人但不能重複古人,學習借鑑今人也不能重複今人,這個標準是很高的。我們如何把握自己?前面我說過理念比行爲更重要,有正確的理念做引導,再去投入實際行動;把握好正確的方向,再去加快速度;打紮實深厚的基礎,同時發揮自己的才情,這都是學習書法的成功訣竅。個體風貌就是個性在創作中的體現。個性和風格還不太一樣,風格是個性的昇華。個性同傳統功力、時代精神、綜合素養等融爲一體,得到提升之後纔有可能形成風格。先天和別人不一樣只能叫個性,風格應該是一種逐漸薰染、自然流露、融匯貫通而形成的一種不與人同的面貌。藝術的最高境界還應該是自然的,越自然越好,自然的同時又要有豐富的含量。真正好的藝術作品不是那麼容易產生的。

第五,膽大心細的創變能力。

膽大、心細是一對矛盾,這兩方面缺一不可。藝術創作中存在着種種矛盾關係,可以說矛盾遍佈了方方面面。從宏觀到微觀,從局部到整體,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藝術就是在不斷解決矛盾中推進、成長的。處理矛盾關係時既要膽大又要心細,還要把握好一個度。既要表現出藝術性和創造性,又要表現出書法本體的各種要求和法度。此外,任何一位書法家在把握這個度的時候還會有一個上下調整的幅度。除了其自身水平在不斷變化之外,在書風的表現上每個人也應該是有微調的。

第六,複雜多變的矛盾關係。

書法藝術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是矛盾的統一體。如果藝術創作沒有了矛盾,那麼這件作品就會顯得很蒼白、很簡單,也一定是失敗的。在和諧統一的前提之下,藝術作品所包含的矛盾越尖銳、越突出、越豐富,那麼這件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就會越強。我們作爲藝術工作者,不僅要學會解決矛盾,還必須先學會製造矛盾。在前期學習書法的時候,就要善於從古人的經典碑帖裏尋找矛盾,吃透古人制造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路並把握其方法與技巧。爲什麼經典作品的感染力這麼強,能一代一代流傳至今,就因爲它耐看,因爲其中有豐富的內涵,所以矛盾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在書法教學過程中我也經常說一句話:用筆、用墨、結構等“要簡約而不簡單,豐富而不煩瑣。”這實際上是解決矛盾的關鍵所在。

第七,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

有了複雜多變的矛盾關係後,重中之重就是解決矛盾時和諧統一的問題。講究統一但不能沒有變化,講究矛盾又不可丟失統一。有的人幾十年甚至終生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作品要麼單調乏味,要麼混亂不堪。解決複雜多變的矛盾關係,使之統一在一種格調範圍之內,這也是書者綜合能力的體現。

第八,鮮活靈動的生命氣息。

書法藝術中,形固然很重要,但是神更重要,神采是一種生命體現。臨帖時,不僅要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要形神兼備,就像繪畫一樣。如果畫一幅肖像,僅僅是造型準確,但畫得很死板,很呆滯,那也是沒有生命的。所以說,一定要從創作觀念上先有個正確的把握,然後再付諸行動,否則做的就是無用功。

第九,相互融通的綜合技巧。

第一條法度法則講的是書法本體的基本要求,而這個相互融通的綜合技巧就打破了書法本體的限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創作中遇到瓶頸時如何解脫出來?我認爲暫時先不要創作了,先冷靜一下,反思一下。不妨重新深入到古人經典中去吸納一些新的東西,然後再去創作。前面我們講到膽大心細,如果寫得太拘謹,只要膽量放開即可,可是膽量從哪裏來?說起來簡單,真正做好也很難。所以要想突破自我,挖掘更深、眼界更寬、膽子更大,問題可能就解決了。相互融通的綜合技巧,又叫體外借鑑。有人書法總也不進步,就去畫畫,繪畫中生動的筆墨會對書法的筆墨有所幫助,可能會一改原來的拘謹。有人書寫很柔媚,缺乏力感,這時不妨去學習刻印,篆刻中剛健的刀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書法的用筆。印外求印、書外求書就是這個道理。所有的藝術門類其實都是相通的,打通後便會事半功倍。

第十,委婉豐富的情感寄託。

初學書法時,如果連間架結構還沒處理好就談情感寄託,就會像空中樓閣一樣。但是當創作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作品中就可能會體現出情感,實際上就是創作時一種寫心的境界。書法藝術不僅是寫字,更是寫心。人的喜怒哀樂雖然不像技法技巧那樣直接地表現出來,但它在創作中會有所流露,不過在一般人看來是不可解讀的。而人的情感往往在極端情況下流露得最充分。作爲一個成熟的書法家,如果法度、技巧、時代、個性等都能兼顧到,同時再有情感表現,作品的境界就更高了。但情感寄託是強求不來的,然而作爲高層面的創作,它又不可或缺。

第十一,潛移默化的文化修養。

關於文化修養,這個話題很大。比如用字,有些字典上錄用的字只能作爲參考,不能完全照搬。古代碑刻中許多碑別字實際上就是錯字,這些字的構成從文字方面來看是不對的,不能直接拿過來用,但我們可以學習它用筆結構方面的特色。掌握這方面的知識都算文化修養。廣義上文化的範疇太大了,人生短暫,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便是狹義上的文化也包括方方面面,要不斷學習,持續積累,它終究會潛移默化地融入到我們的創作之中,從而提升作品的質量。

第十二,積極向上的思想內容。

這一點不能不說,書法藝術難道只是筆墨嗎?書寫的文本內容不講究是不可以的。當然,書法作品欣賞一般是要先看書法,但文字內容有大問題肯定不行。作爲當代書法展覽,尤其是高層次、高規格展覽,被人寫過太多太熟的內容儘量不要寫,不是說它不好,而是沒有新穎感。不積極向上的、低級趣味的內容就更不能寫了,這就跟寫錯別字一樣,是硬傷。

不管是參展、辦個展還是出作品集,都是要展示成果、展示優秀作品。我認爲一件能經得住考驗的好作品,這12個方面缺一不可。其中有的是書法本體的,有的是相關的;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間接的;有的是特別重要的,有的是必須關注的。這12個方面我也在不斷地學習、錘鍊,在此與大家共勉。

(本文爲“中國書法出版傳媒首屆書法理論與創作研修班”授課內容,《中國書法報》編輯王小辰整理,已經張繼先生審閱。選自《中國書法報》2019年第7期 總第207期 專欄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