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恺

10月3日,75岁高龄的德国总理赫特林被迫宣布辞职。这位曾经的慕尼黑大学哲学教授在德国政坛上却并没有太高的声望,其之所以能够在1917年11月成为德国政府的掌门人,无非是因为其长期以来奉行的保守主义以及对在公开场合不断鼓吹德国必胜的政治姿态,都令德国陆军认定他是最为合适的傀儡人选。而当德国陆军决定屈膝求和之际,这个昏聩的老头自然再无用处。

接替赫特林出任德国总理的,是著名的“温和派”政治人物——“巴登亲王”马克西米利安。战后有部分西方史学家认为,德国政府之所以选择马克西米利安,是因为其曾经旗帜鲜明的反对德国海军在大西洋发动“无限制潜艇战”,从而容易获得美国政府的信赖。但如果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马克西米利安是当时德国国内少数各派政治势力都能认同的代言人。

马克西米利安出身贵胄,自然为德国各地封建世族所推崇。在战争初期其更以德国陆军第14军参谋长的身份投身军旅,因此在德国陆军眼中也算是“自己人”。更为关键的是,自1914年10月马克西米利安以身体原因为由离开军队之后,便长期担任德国红十字会巴登分会的荣誉会长,主持德国境内的协约国战俘的管理工作,并以宽容、随和的性格深受协约国战俘的欢迎。

兴登堡、威廉二世和鲁登道夫(从左至右),摄于一战中

不过战俘中的口碑并不能真正影响各参战国的决策,马克西米利安要在外交领域打开局面,仍不得不寻求与此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美国方面改善关系。于是如何回应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1月8日所提出的“十四点原则”,便成了德国外交的重点。

马克西米利安认定“十四点原则”对德国而言并非不能接受,便以之为和谈的基础向协约国方面伸出了橄榄枝。可惜对此协约国方面表现出了谨慎的欢迎。一方面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0月8日至23日,三度向这位德国新总理发出外交照会,赞许其对德国政府所释放出的议会制改革、释放政治犯等善意的信号,并愿意与德国就停战问题展开谈判。但同时却又暗示和平谈判应以德国削减军备及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前提。而另一方面以英、法为主力的协约国部队则并不为德国政府的和平呼声所打动,继续在战场上攻城略地。

面对这样的局面,不甘心束手就擒的鲁登道夫要求德国政府放弃谈判,与协约国战斗到底。但此时曾经支撑帝国强大的陆军已然沦为了断脊之犬,在整个10月份德国陆军仅新建了1个步兵师,却同时有32个师因损失惨重而被注销了番号。在这样的情况下,10月26日威廉二世听从马克西米利安的建议,解除了鲁登道夫的所有职务。

或许将鲁登道夫这样野心勃勃的战争狂人从德国陆军之中清理出去,是威廉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所做出的为数不多正确决定之一。但在几乎同一时间里,这位德意志帝国皇帝却犯下了另一个更大却无法挽回的错误:他默许了德国海军司令弗兰茨·冯·希佩尔所提交的所谓“10月24日作战计划”。

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的日德兰海战之中见识了英国皇家海军强大的战斗力之后,德国海军事实上便放弃了昔日那些与敌展开北海决战的狂妄念头。大批水面舰艇龟缩于军港之中,只能不断地派遣潜艇部队,通过窜入大西洋击沉民用船只来展现自身的存在。但在马克西米利安上台之后,为了彰显和平诚意,德国海军被迫将所有的潜艇部队也撤回了本土。

完全沦为笼中之鼠的局面,令1918年8月刚刚接任海军司令的希佩尔倍感屈辱和焦虑。出于所谓的“军人荣誉感”,希佩尔拟定了一个空前恢宏的作战计划:于1918年10月底集中德国海军所有水面舰艇,在潜艇部队的配合之下,强行突袭英国本土。

从纸面上来看,此时的德国海军拥有18艘战列舰、5艘战列巡洋舰、14艘轻型巡洋舰和60艘驱逐舰,仍可谓世界范围内的第二大海军强国。但是2年多的光景早已耗尽了那些水兵的战斗热情。曾经妄图超越英国皇家海军的雄心壮志蜕变成了对军港之外那片水域无边的恐惧。因此当希佩尔的作战计划最终下达之际,德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开始用各种方式拖延出击的时间,与此同时水兵们开始秘密串联。

10月28日至30日,德国海军主力战列舰“图林根”号和“黑尔戈兰”号上先后爆发水兵哗变。虽然不久便遭到弹压,但原定的出击计划却不得不顺延至11月。但从11月1日开始,德国海军主要军港——基尔,却爆发了以释放被捕水兵为诉求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至11月3日聚集于基尔工会大厦的水兵及附近船厂的工人已达数千之众,在其鼓噪着要向监狱进发之际,负责维护秩序的德国海军中尉斯泰因豪泽下令向人群开火。此举虽然造成了7人死亡,29人重伤,但却并未吓倒被激怒的群众。抗议者随即展开了还击,一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由此全面展开。

至11月4日,基尔及附近郊区均宣告易手。起义的水兵与工人效仿俄国,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这一举措随即得到全国的响应,到11月8日止,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城市中都发生了武装起义。面对全面失控的局势,威廉二世仓皇逃离柏林,来到前线避难。但兴登堡却无情地告诉这位自己曾经誓死效忠的皇帝陛下:“我必须劝告陛下退位,并前往荷兰。”

值得一提的是,事实上逼迫威廉二世退位的决定,德国政府和陆军都并非是在基尔爆发水兵起义之后才做出。早在11月1日,德国总理马克西米利安已然暗中致电德意志境内各王国的封建领主,询问其对威廉二世退位的意见。显然为了打消协约国方面的顾虑,尽快实现和平,早已失尽民心的德意志帝国已然成了一个必须牺牲的累赘。

该内容为腾讯独家合作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