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趙孟頫和王羲之,你認為哪個人的行書好?

我很喜歡文徵明,趙孟頫和王羲之三人的行書作品,在工作之餘就臨寫他們的作品。若把他們行書作品比較一下,不難看出,王羲之當居第一,趙孟頫第二,文徵明第三。

先說王羲之,其行書特點,用筆精到,頓挫分明,線條富有節奏感。結構多變,體勢欹側,打破了漢字結構穩定的標準形。其字大開大合,體態多變而無形,就是隻能看到它的變化但又不明白為什麼這麼變化,找不到規律性,這也是千百年來人們超越不了他的原因。他還善造書眼,每篇作品都有靚麗一筆,統領全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一點在趙孟頫與文徵明作用中很難找到書眼。在統領全局上他們都要遜色於王羲之。

再說趙孟頫行書特點,筆路清楚,起筆,運筆,收筆都有交代。使學者易懂易學,其字外貌圓潤而筋骨內含,其點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引呼應十分緊密。外似柔潤而內實堅強,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筆圓架方,流動帶行。這與趙孟頫苦練書法有關,他日書萬字,筆法精熟。這與王羲之書法的「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最後說文徵明,他行書特點是,寬展舒和,結字平整,方正,中規入失巨,同時也不失寬展舒和,它主要表現在撇捺的舒展開。放中有斂,是結字上放縱中緊斂。講究意連,行書之中筆畫之間章絲連接不多,講究筆畫之間的左顧右盼,看起來是斷開的,但相互之間氣韻是相通。還有疏密有致,向背成勢,揖讓避就,款側互倚,長短不一,大小相雜,行而兼草,避免雷同等等。文徵明行書雖然精彩絕倫,但在氣勢恢宏上要比王羲之與趙孟頫弱點。

感謝邀請,前人書法各有千秋,側重點各有不同。這也是學習書法一定要博採眾長,合力打造個人書體的原因!


這個問題不像比較當代書家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是已經有公論的東西。誰的行書好?王羲之 、趙孟頫、 文徵明這順序沒見有人顛倒過。王羲之的真跡已經沒有流傳了,即使是後人歪曲過的也比趙孟頫和文徵明的東西好很多。趙孟頫是臨王羲之後人智永千字文的,反覆不斷臨寫,然後才自成一家。估計即使趙孟頫重生也不敢自詡比王羲之寫得好。趙孟頫得王羲之書法真諦倒是真的。今人若想學王羲之苦無更多素材者,可以臨趙孟頫一求其次。

文徵明的書法技巧是很好的,力量以及筆法變化多端,工整中有新奇。但是,可能與其個人人生成就和境界偏小有關。總感覺文徵明的字有些「局氣」,或者說感覺他自我設定的場地太小,動作挺多不夠舒展,好像放不開。如果說王羲之和趙孟頫的書法像京城裡的宮殿,大氣磅礴。文徵明的作品就是蘇州園林。精細是精細、美是美的。看完了總覺得不過癮。

個人看法就說這些吧。文無第一,每個人的喜好不同,看法也許有異。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批評。


王羲之、趙孟頫、文徵明,誰的行書最好?這個問題似乎很好回答,但卻讓人感到悲哀!

為什麼呢?因為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也許非常缺少一點兒常識!

王羲在中國書法史的地位相當之高,其供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化古為今,創造了"今書″!後世書家無不在王羲之的藝術框架中尋找或建立自己的書法藝術風格,比虞世南、歐陽詢、顏真卿丶趙孟頫等著明書法大家。王義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更被唐太宗李世民讚譽為"書聖"!

看到這裡我都懂了吧?


這個不一定,跟你的喜好和風格有很大的關係。就象愛情,心愛就是寶,不愛就是草。


文徵明的行書帶著造作。趙孟頫的行書全出脫於王書。王書當然老大。


我的行書如何?


當然是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琅琊王羲之了。

真正的王羲之真跡早隨李世民入葬好歸土了……世傳墨寶皆當時名士書家所臨摹之品。

李世民亦當時書法有所成就者,然終其一生終無法與晉代風流所媲美。

蘭亭序只所出名――――源自天性使然,意隨心動渾然天成!故後期再為之終難以超越……


就行書而論,右軍蘭亭序自然天成,行雲流水,古今未有出其右者,為行書之最高峯。徵明孟頫,也師右軍。孟頫字學了右軍八分,徵明七分。


文徵明、趙孟頫和書聖王羲之的行書都是我喜歡的,我最喜歡書聖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是書聖王右軍的傑作。千變萬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發靈,豈能登峯造極。力屈萬夫,韻高千古!價值連城!趙孟頫終身學臨《蘭亭序》只有七、八層。文徵明臨《蘭亭序》只有六層功力?


肯定是王羲之了,王羲之作為中國歷史上開一代風氣的書法大師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後人的書法藝術都是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上發揮創造的。

趙孟頫的作品十分秀麗,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明代書法的巔峯狀態。但是文的創新能力不夠,而且行筆篇文弱之氣,缺乏王羲之的那種蒼涼剛勁挺拔之感。

至於文徵明的作品尚在趙孟頫之下,和王羲之的距離就更遠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