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後金越來越強大,對大明江山構成極大威脅。天啟皇帝朱由校急得百爪撓心,不知如何才能根治這股強大勢力。

天啟元年(1621年),有個半吊子大臣對朱由校說,後金是原來金國的種,努爾哈赤之所以在關外逞能,是因為金帝陵王氣再起。要想滅掉努爾哈赤,就得破後金的風水、斷後金的龍脈,那樣,努爾哈赤就蹦達不起來了。

朱由校一聽,有道理啊!後金就是延續金國的國號,努爾哈赤的先祖就是女真人,而女真人的祖墳就在老子的地盤上,挖了他的祖墳,他不就鬧不起來了嗎?朱由校說幹就幹,立刻派大臣專理此事,擇良辰吉日,選精通堪輿之人,馬上把女真人祖墳挖了,斷後金龍脈,看他努爾哈赤還怎麼鬧!

朱由校有旨,工部就行動了。那麼,朱由校說的女真人祖墳——金帝陵在哪呢?就在京西的雲龍山。

金國是完顏阿骨打在會寧建立的,後來被元朝所滅,前後共歷九帝,統治北方120年。金帝陵是金國的海陵王建造的,當初選址的時候,本來在黑龍江選好了,可海陵王到京西雲龍山一看,那裡風水比黑龍江還好,就把祖墳遷到了雲龍山。

雲龍山一共有九條山樑,故又稱「九龍山」。從風水學角度說,大凡風水寶地,前面要有「朝山」、「案山」,左右要有「護砂」,且應「案」近而「朝」遠,猶如皇帝坐朝堂,百官列兩廂。雲龍山正好與此風水相符,堪輿家稱此處為極品風水,可保金朝數百年不衰敗。

也不知怎麼搞的,海陵王把祖墳遷到風水這麼好的地方,金國還是被蒙古人滅了。不過蒙古人挺義氣,滅了金國後,把金帝陵大修了一遍,使金帝陵成了「京西八景」之一。

現在,後金已經威脅大明江山了,朱由校也不管什麼八景不八景了,先挖了它再說!按照龍脈風水學的說法,山脈、水脈都是龍脈,龍脈斷,龍氣泄,生龍變死龍,百事俱廢。

工部帶著堪輿家到現場勘察,找到了金帝陵的龍穴,就是金太祖睿陵背後的雲龍山主峯。那裡是「龍頭」,頭斷則龍死。於是,堪輿家命人砍掉了山上的一塊巨石,然後在其下挖出了一個深洞,又往洞裡面填滿鵝卵石,此為「斬龍頭」、「扼咽喉」,斷了龍脈,泄了王氣。最後在金帝陵上建「皋塔」一座,內供關公、嶽飛、牛皋,讓這三位大將一起鎮壓後金。做這些事情,朱由校用了兩年多,直到天啟三年(1623年)才完事兒。

朱由校煞費苦心好一通折騰,以為挖斷了金國龍脈,後金肯定完蛋了。也許金帝陵跟後金真有點關係,朱由校挖了金帝陵不到三年,努爾哈赤就兵敗寧遠而死。朱由校以為大功告成,誰知他死後,皇太極改後金為清,帶兵直接打到北京。後來李自成等人又跟著搗亂,明朝滅亡了,李自成也完了,大清接管了大明江山。

朱由校都把後金的龍脈挖斷了,由後金改的大清怎麼還是得了大明江山呢?幾十年後,康熙給出了答案。他在一塊御製碑文上寫道:「金朝房山二陵,當我師克取遼陽,故明惑形家之說,謂我朝發祥渤海,氣脈相關。天啟元年,罷金陵祭祀。二年,拆毀山陵,割斷地脈。三年,又建關廟於其地,為厭勝之術。」這段話的弦外之音就是:朱由校想挖斷我大清龍脈?對不起,您挖錯了!

朱由校真挖錯了嗎?真挖錯了!滿清根本不承認金帝陵是他們祖墳,他們的祖墳在長白山的喬山龍崗腳下,是努爾哈赤發現的,堪輿家說,那裡是可出十二代皇帝的風水寶地,努爾哈赤就把他爹的骨灰埋在那裡。滿人認為,那裡纔是大清龍脈所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