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藩是江西萍鄉的民人,但1909年也被任命做了宗人府的府丞。


謝邀

有司馬兄珠玉在前,我就狗尾一下……

如司馬兄所提及的,清代職官的缺額一般均有出身設定,如所謂「滿缺」、「宗室缺」、「漢缺」等等,下表簡單開列一下清中葉之後宗人府的職官體系。

可以見到,除了府丞和兩位漢主事之外,其餘均為宗室缺。

這些職官,根據實際職能不同,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高級長官。宗令、宗正、宗人。

第二類,是衙門內的堂官。也就是府丞、堂主事。

第三類,是各司的司官。宗人府兩個司,每個司負責四個旗的宗室覺羅的各種事務處理。

第四類,是筆帖式之類的屬官。做基礎類工作。

以宗人府的職能來講,他有兩方面的職能,其一是管理宗室覺羅,其二是作為皇族事務衙門,參與相關事宜的知會等協助。

高級長官們宗令、宗正、宗人的存在,在名義上是宗人府衙門的決策者,在理論上是宗人府管理宗人的一種身份協助(清代宗室以皇帝為族長,而宗室王公一般為宗室重要支系的大宗),也是宗人府衙門的主要責任承擔者。

而對於皇族而言,直接管理他們的「臨民官」,是本旗佐領、還有宗室覺羅的總族長、族長、學長【這三個都是差事,由宗室出任,可以參考相關制度】。遇到重要事務,則由宗人府左右司按旗處理。

所以說,高級長官和兩司人員之間,是需要一個統籌部門來協調行政。問題在於,這個工作如果讓高級長官們來做,他們可能很難完成,畢竟都是王爺貝勒,行政經驗相對不足。堂官的那幾位就是負責這個工作的。我記得是濤貝勒還是哪位,曾經在文章裏提到過,說宗人府內部行政的事情,主要就靠府丞。

總而言之,宗人府的府丞等所謂堂官,所做的工作都是衙門內部行政上的,既不參與決策,也不參與臨民,是民人還是旗人來處理,其實關係不大。清代宗人府內的官員多用宗室覺羅出任,為的也並不是什麼「保密」或者「身份」,而是為了讓廣大閑散宗室覺羅有當差從政的機會,並且以此晉身。


宗人府府丞不是宗人府的長官。

宗人府長官稱為宗令,以親王或郡王簡任;又設左右宗正、左右宗人等官,皆於宗室內選任。

宗人府府丞(正三品)為漢缺,只掌治宗人府之漢文文書有關事務,雖為九卿之一,但並非宗人府長官。


謝邀 @艾絲蓓恩 Icebane

宗人府內部官員分為堂官和屬官,並不是所有宗人府內官員都是宗室成員或者滿人擔任。

例如題主提到的 府丞,這個官職屬於堂官,漢缺,正三品,掌漢文冊籍。也就是說其實這個官職和「管理皇家宗室日常事務」沒多大關係,讓民人當也無所謂。可參見《清史稿·卷一一四·職官志一》和《欽定歷代職官表》。

雖然宗人府是管理宗室事務的機構,但清代宗人府不同於明代,需要滿漢雙語,因此內部既有翻譯人員(如左右二司筆帖式等),又有漢缺(如府丞)。並且例如滿堂主事、漢堂主事這兩個職務也不一定非要宗室擔任。在順治朝,宗人府內還有漢缺的 經歷 這個官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