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媒體娛樂化是個不爭的事實,有關中國的新聞,很喜歡刻意誇大炒作甚至編造。

為什麼這些臺灣媒體還很多人信,沒有失去公信力,反而更有生命力?能側面反應臺灣人喜好這口麼?對比起來,大陸主流媒體卻是另一個極端,一板一眼的模板化官方黨八股,生怕寫出點過度偏激的新聞來。


媒體失去公信力主要是兩個原因:

1 容易查證的事情報道不實

2 難以查證的事情沒有迎合觀眾喜好

那麼臺灣媒體保持公信力的方法就是:

1 迎合觀眾喜好

2 封鎖來自大陸的信息,把容易查證的事情變成難以查證的事情


因為黑大陸可以提高收視率,我以前有說過,臺灣媒體會去微博找大陸的負面新聞,什麼蘋果、三立、自由時報這些綠媒體的最愛。在FB上面,只要有大陸的負面新聞,就會有很高的按贊率,低下就會有各種罵大陸的言論。還有我跟大家說,知乎潛伏了不少綠蛆和呆毒,昨天就有三立記者來知乎抄新聞了


失去公信力的首要前提是觀眾追求公信力這個東西,而臺灣觀眾並不追求公信力。

追求公信力的觀眾會客觀求證自己接收到的信息,然後對信息發布者進行評價,總是發布真實信息的媒體就會得到公信力,總造謠的媒體就失去公信力。而臺灣觀眾沒有這個動作,可見他們不追求公信力,只追求看了爽,自己騙自己。


身為一個臺灣人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其實這些媒體在臺灣沒有什麼公信力可言,大部分人都不太會相信媒體上的報導……

在臺灣現在甚至有句話叫"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

不過這反而導致了臺灣大多年輕人有一種虛無主義的想法,也就是完全不相信所謂權威的說法,結果就是一堆亂七八糟的陰謀論也一堆人相信……


一言以蔽之:自欺欺人。

表面上民眾被欺,媒體欺人。實際上,大家一起互相自欺欺人,不願意麵對現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普通民眾和媒體有區別嗎?所謂的公信力有意義嗎?
沒有市場他們幹得下去麼?所以。

人們願意相信張麻子的臉上,長滿了麻子。人們不願意相信,張麻子的名字是張牧之。


因為很簡單,臺灣看電視的人不多(約30%左右),故新聞本身就沒有什麼公信力!

沒有公信力何來失去一說?

另外臺灣黴體危恐天下不亂,太平勝世沒東西報。

在網路發達的社會下本來就方便獲取資訊,新聞的優勢更顯薄弱。

在臺灣新聞電視臺有10幾個新聞頻道24小時播放(重複性高、沒深度、瑣碎小事佔大多數),惡性競爭只為華眾取寵。

壹新聞、東森、中天、TVBS、年代、民視、中視、華視、臺視、各種財經新聞臺。

基本上打開來都是一樣的內容,只有立場不同而已,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因為只有說臺灣人想聽的~才會成為主流媒體啊~

從傳播學上對於媒體公信力的定義來說,指的是受眾對於傳播者的可信任程度的認知,本身不是一種客觀的標準,而是有著極大主觀判斷性的變化。

因時因地因人這個公信力都會產生波動。

臺灣主流的媒體大多都有自己的特定目標羣體,需要做到的就是針對自己的受眾進行報道,所以公信力這種東西嘛。。。綠媒說的當然就綠營中公信力更高,藍媒報道的自然就藍營中公信力更高。

而且要知道公信力這種東西並不是必須的,雖然一般公信力和傳播效果成正比,但是不意味公信力差,傳播效果就不行啊。

尤其在政治傳播中,完全就不用care公信力這回事嘛。打擊政敵,揭露小道消息和說一些莫名其妙典型不正確的消息。這種東西對不對,當然不對啊。媒體不是應該公正,客觀嗎?

但是擋不住這些東西傳播效果好啊,臺灣民眾聽了爽啊。聽的爽了,主觀公信力就提升了。然而客觀事實就沒人管了~比如下面這位叫遊升勛的野雞軍事專家,他說的我想是沒人信的。但是會吸引眼球啊。

想想如今臺灣社會政界的人和媒體界流動的頻繁程度,就知道政治力對於媒體行業的侵入有多深。

都是有各自代表的典型利益,各說各話。公信力這種東西早就拋到不知哪裡去了。宣傳好了自家的意識形態,服務好自家的利益羣就行了嘛。

比如前幾日臺灣綠媒對我方軍機繞臺,連防空識別區都不用,直接用領空二字。懂的自然知道這二者差之千里,但被綠媒報道出來就一副我方已經踏入臺灣島12裏了,隨時要把紅旗插進臺北了的感覺。。。。這種報道完全沒有客觀可談,但是卻又可以針對綠色羣體,煽動起一陣反陸氣氛。

臺灣根本不存在正當傳播新聞信息,只是借新聞的殼來宣傳自己理念。

「誇大編造」涉及的往往是成見的問題。在所有人們都有意識避免極左極右的時代,這是能夠隨著時間慢慢消退的。

臺灣媒體會失去公信力?實際上並不是,臺灣媒體至今仍然公信力很強。就今年網路平臺的一些事件來看,臺灣方面的反饋非常多元化,同時兩極化趨勢也在加劇。上個世紀後十年、本世紀到目前為止,臺灣民眾大部分下意識在避開極右主義死灰復燃,也就是集權專政、與大陸刀兵先見以及兩蔣軍國主義的局面,即臺灣的過去。只要不觸及這個底線,那麼買辦啃食兩岸經濟、青年人放縱地發出自己聲音以及一些人小偷小摸仇視大陸人的猥瑣行為,都在底線範圍內。

就目前的局勢來看,臺灣人的維持現狀(保持獨立性和自由性的脆弱平衡)可能從內部打破。因為不是媒體失去公信力,而是政府公信力的滑坡會導致極右主義抬頭。

我不搞傳媒,但對這一塊還是比較關注,以上幾個研究臺灣的先生講座上的看法。


說實在臺灣主流媒體從來沒讓我們覺得有公信力過,所以從來沒有失不失去的問題

那些那麼多有偏見和很多543沒營養的東西,只有我們要不要看笑話的問題,沒有失去有無的問題


那種社會風氣和制度要什麼公信力,有收視就行了
臉還沒被打夠,需要加大劑量。現在還是以穩定為主,等我們四方平定再斷糧斷炊,飢餓療法。當然如果對方主動作死,進程就不得不大大加快動手術了。
其實很簡單,侷限性。能夠無限接近的媒體只有這一部分,甚至自己的親人朋友可能就在其中,即使沒有,表達觀點的也是經常會看見的面孔。相比而言,更加遙遠的大陸,被相信的可能性會更低,畢竟無論是誰,更聽從的都會是自己人。儘管能夠使用fb、ins以及youtube,但通常情況都是作為社交性和視頻觀看的功能而存在,不會大面積播放民生社會新聞或談及兩岸關係。

因為歷史(臺灣在近代史上和大陸沒有什麼共同記憶)和教育(醜化及去中國化)的問題,臺灣主流人羣認為臺灣是個獨立國家。

在我們的認知裏,臺灣是一個省而已,遲早會統一。

認知的巨大差異,造成了一些我們覺得臺灣做的事很可笑,可站在他們角度,這至少是不錯的選擇。

多看看綠營節目,自然就明白了。

站在他們的角度: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旁邊的惡霸不承認,反而想處處壓制我們,時時想統一我們。

一切可笑的事都可以理解了
臺灣記者在臺灣是一個梗,指的是滿嘴跑火車的人,臺灣新聞也是一個梗,指的是無中生有,指鹿為馬的事情
大陸什麼震驚,什麼美國嚇尿了日本嚇哭了,什麼歐洲大呼上當大呼來不及了也不少,但也沒人信呀。臺灣那邊也是中國人種,智商能差多少,很多人家裡不還要藏面五星紅旗,說明大家都不傻的

先問有沒有,再問為什麼。

臺灣主流媒體沒失去公信力?那臺灣人為什麼常戲稱「媒體」為「黴體」,稱「記者」為「妓者」,甚至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種話。這些媒體早就失去公信力了,更不用說,現在還在看電視看那些新聞媒體的也是少數。


第一種情況,是騙術好,高明的騙子賣了你,你還在幫他數錢這種情況是可能出現的。

第二種情況,受眾容易被騙,容易被忽悠,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人傻。


你真以為臺灣人認為臺灣媒體有公信力?臺灣人自己都說了臺灣有兩大亂源一個是政客剩下一個就是媒體了
因為你知道的關於臺灣的弱智事件都是大陸媒體捅給你的。既然你都沒有失去對大陸媒體的公信力,為什麼臺灣人要懷疑他們的媒體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