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公衆假期紛至沓來。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測算,清明節假期,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達1.12億人次,同比增長10.9%。接下來,原本只有一個休息日的勞動節,被調整成了連休四天。


旅遊平臺數據顯示,在“五一”假期通知公佈後的1個小時裏,機票的搜索量直線上升,國際航線機票的搜索量達到了以往的10倍,國內機票的預訂量較同時段增長超過了50%,國際機票增長超過150%……



在數據上浮動顛簸的,是人們對於假期的熱愛與對旅行的需求。就此,本期“今晚調查”通過騰訊大燕網、掌上天津App等渠道展開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20份。數據顯示,七成以上受訪者利用小長假外出旅行,在假期旅行的安排方面,全家遊、觀光遊、海外遊成爲熱門。


旅行漸成假期主題


褚先生退休七年了。剛退休時,他曾經頻繁參加長途旅行,旅行目的地距離近一些也是黃龍、九寨溝,最遠還去過北美五大湖。“我和朋友們交流發現,退休後會有個興奮期,好像多少年沒休過的長假突然來了,就四處去玩吧!新鮮勁兒也就兩三年,玩夠了就是疲憊期,恨不得回去上班,或者啥也不做,覺得生活沒意思……”


讓褚先生從“疲憊期”走出來的,還是旅行,只不過這一次他去往的都是“窮鄉僻壤”。在老同事的組織下,褚先生和三五老友包車“進山”或者“下鄉”,去的並非城市周邊設施完備的“農家樂”,而是河北省山區的一些小村子。


“我們這一代人,都吃過苦,不怕髒、不怕累,願意去一些沒開發的、風景很好的地方逛逛。我的老同事活動力很強,他和當地一些村子的村委會主任都有聯繫,每次村委會主任會幫我們選一兩家困難戶,讓我們湊幾百塊錢飯費,去困難戶家裏吃頓很豐盛的農家飯。菜都是新鮮的,肉和蛋在城裏買不着,我們吃得好,困難戶也有收入。”


被問及這算不算自發的公益行爲時,褚先生笑了,“當度假旅行還挺好玩的,當公益行爲壓力太大。老了,不想那麼多了。”


小部分人有“休假自由”


本次問卷調查的受訪者中,男性佔42.81%,女性佔57.19%;19歲至40歲佔74.38%,41歲至59歲佔22.50%,60歲及以上者佔3.12%;學歷在高中以下者佔30.00%,學歷在大專及本科的佔54.06%,碩士佔12.81%,博士佔3.13%;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者佔49.69%,5001至10000元的佔38.44%,10001元至20000元的佔11.87%。


針對每年休假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73.44%的受訪者能夠享受法定節假日,70.00%的受訪者能夠習慣休雙休日,41.88%的受訪者每年都會使用年休假,21.56%的受訪者可以隨時、隨意請假,14.06%的受訪者擁有寒暑假,12.81%的受訪者每年都能享受探親假。只有3.13%的受訪者表示以上假期均不能保證,休假受到限制。兩成受訪者休假較爲隨意,率先實現了“休假自由”。


‍假期用於‍旅行‍和‍聚會


對於工薪族而言,長假稀有,而短假期更常見。46.88%的受訪者喜歡將短假期調換成長假期,以便安排假期活動;26.25%的受訪者不喜歡調換假期,26.87%的受訪者其個人意向“說不好”,更樂於視具體情況而定。



對於每年的幾個小長假,受訪者們的大致安排情況如下:


在受訪者對小長假的規劃中,旅行和聚會較爲常見,居家活動也是很多人的選擇。純休息性的補眠和消遣佔比較低,人們還是傾向於利用難得的假期進行社會性活動。此外,也有一些受訪者利用小長假運動健身(20.00%)、讀書學習(19.06%)、加班工作(15.31%)或進行公益活動(6.56%),讓假期豐富且有意義。


舉家出行滋味如何


楊女士的清明節假期原本計劃和親子班的其他家庭一起外出賞花,出於對女兒珊珊的健康考慮最終未能成行。“珊珊突然咳嗽,我們以爲是感冒,休息兩天就能好。後來姥爺說了一句‘是不是花粉過敏’,我和珊珊爸爸趁着假期帶她去了醫院,驗了一遍過敏源。”珊珊因爲就醫沒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楊女士決定補償孩子一次長途旅行——“五一”小長假去上海迪士尼樂園。


自從定下這個計劃,楊女士和丈夫高度緊張,就怕人擠人時不能保證孩子的安全。她本指望公公、婆婆可以搭把手,但老人們提出想去南京和烏鎮。全家五口人同行的話,短短几天小長假根本玩不過來。他們最終規劃是:丈夫陪公婆提前兩天出發去旅行,楊女士單獨帶女兒乘高鐵出發,一大家子在上海集合……楊女士感嘆:“說真的,想想就累!比讓我加班都累!”


舉家出遊度假佔主流


在被問及“最喜歡和誰一起度假旅行”時,近六成(58.13%)受訪者的答案集中在家庭成員一起度假旅行。希望和戀人(13.13%)、三五好友(10.94%)一起度假旅行的受訪者各只有一成多,其他選項的佔比更低。


英國家庭度假協會的相關調查顯示,49%的受訪者認爲最幸福的記憶是與家人一起度假;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仍然清楚地記得童年時的家庭旅遊;四分之一的人可以靠這些回憶度過生命中的困難時刻。家庭旅遊不僅能提高家庭成員的幸福感、促進家庭氣氛和睦,也能構築每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記憶與情感。


大部分受訪者每年都會和家人一起安排較爲正式的長線旅行,頻率爲一兩次佔54.38%,三五次佔22.50%,6至10次佔11.88%,十次以上佔3.12%。僅有8.12%的受訪者表示從未舉家出遊,佔比不足一成。


想“錯峯”遊但做到不易


人們在選擇旅行的季節時,春季、夏季、秋季都廣受歡迎。夏季佔比最高,或許正是考慮到老年人的避暑需求和學生暑假等因素。


由於假期集中、季節集中、目的地集中,“錯峯旅遊”成了人們渴求的度假方案。但在實際操作中,46.56%的受訪者表示希望“錯峯旅遊”但難以做到,37.50%的受訪者表示喜歡且經常採用,15.94%的受訪者認爲是否錯峯並無所謂。全部受訪者中無人能夠拒絕“錯峯旅遊”的吸引力。


出境旅行提上日程


從2013年擔任導遊開始至今,翟翟已經在旅遊行業工作6年了。目前,她主要擔任日韓等亞洲國家的旅行團領隊,清明節假期帶團回國,“五一”小長假帶團再赴日本。


4月出發去大阪、東京、奈良、京都等地的旅行團,被稱爲“賞櫻團”。可今年日本多地氣溫普遍偏低,沒能重現往年櫻花季的盛景。但翟翟的團員們都挺開心的,對購物、餐飲等消費類行程更感興趣。翟翟對日本的食物提不起興致:“一年來吃一次兩次,可能是享受。我們頻繁來往,要計算生活成本。”她經常自帶調料或者零食去日本,爲的只是經濟實惠。


翟翟休假時最喜歡去的度假地是北美。作爲領隊,她永遠比團員想得周全;可自己旅行時,也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狀況:“我上次在美國,一週斷斷續續發燒了三次,沒有處方就買不到消炎藥,回國後做了扁桃體手術。”現在,她更關注旅途中的身體、精神方面的健康狀態。


美食、購物遊成度假新寵


在假期旅行計劃中,受訪者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有哪些呢?



10.94%的受訪者對當地的娛樂項目興趣濃厚,6.25%的受訪者則是高端行程定製的忠實用戶。數據中較爲鮮明地體現了度假旅行者對當地美食的興趣,這一風氣或與美食紀錄片以及視頻短博客的興起相關,體現了物質文化需求的增長和社交媒體時代人們的傳播需求。但在短暫假期中暴飲暴食畢竟並非健康的生活方式,僅有0.94%的受訪者會在旅行中堅持運動和健身。隨着假期旅行的常態化,如何保證旅途健康將成爲一段時間內的熱門話題。


假期行程應考慮周全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遊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遙遠。調查顯示,46.56%的受訪者雖然還沒有在假期出國旅行的經歷,但已經有了相關計劃和時間表;32.81%的受訪者曾經在假期出國旅行,只有兩成(20.63%)受訪者沒有出國旅行的經歷與計劃。


出境遊的普及讓中國人的假期有了更多的選擇,也讓人們在指定度假計劃時能夠做出全面、理性的評估,很多海外熱門旅遊目的地並非因其知名度而是因其性價比高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旅行,本質上還是爲了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目前人們對於假期旅行中交通便利(66.88%)、住宿舒適(58.13%)、飲食(55.31%)、天氣(53.13%)的關注度較高,而對開支(23.13%)、風險(20.00%)、衣物(19.06%)的關注度一般,對文化差異(17.19%)、證照是否齊備(9.69%)、行李準備與運輸(8.75%)等問題的關注度偏低。



出門在外,不能一味抓大放小,有時候細節也決定了旅行的體驗與品質感。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擠出”假期旅行,也要給行程本身更多的關注與重視,才能讓每一個假期都旅途愉快、“遊”然自得。


分享你的度假方案


通過網絡問卷和《今晚報》官方微博徵集,網友分享了自己的“五一”小長假度假方案——


“有小孩,哪裏也去不了。”

“回爸媽那兒吃飯,聽他們嘮叨。”

“出國旅遊也都是人,還是國內遊吧!”

“‘90後’養生遊。我去茶園了,帶上桂圓、枸杞泡茶喝。”

“我和老婆,加上雙方爸媽,一起去爬泰山。我老婆嚇唬我,說要是爸媽突發疾病就靠我扛下山了。我說你想多了,咱倆體能還不如咱爸媽,誰扛誰還不一定呢!”


海河傳媒中心今晚報事業部出品

今晚報記者:張譯丹

製圖:雷蕾、王欣蕊

編輯:陳思成

實習生:凌汕汕


覺得此文有用,就點“在看”支持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