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義原是秦滅六國前,楚國的令尹,相當於丞相,在秦末農民戰爭後,投奔項梁的起義軍,成為項梁旗下的一員。

項梁在陳勝、吳廣戰死後,聽從范增的建議,尋找楚國王室後裔楚懷王的孫子羋心,立羋心仍為楚懷王,楚懷王羋心就成為反秦義軍名義上的領袖,但因為羋心是項梁立的,所有的軍政大權都掌握到項梁手中,自任楚國上將軍,號武信君,楚懷王並無實權。

項梁在反秦戰爭初期,在東阿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章邯,之後又在定陶打敗秦軍,一系列的勝利讓項梁和手下的楚軍都產生輕敵情緒,宋義見此情景,便勸項梁:我軍打了勝仗後,如若將領驕傲、士兵怠惰,必定會失敗。現在士兵已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卻在一天天地增多,我替您擔心啊。但項梁並沒有聽從宋義的勸告,而讓宋義出使齊國。

宋義在出使齊國的路途上遇到了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便對高陵君顯說:項梁現在由於驕傲肯定要失敗,你還是晚一點再去見項梁,可避免橫禍。

不久,秦國名將章邯在得到足夠的兵力和物資補充後,在定陶一戰中殺死了項梁,項梁一死,楚國上將軍人選空缺。

這個時候項羽在其它地方作戰,沒有與項梁在一起,按常理來說,項梁戰死後,應該就是項羽接任項梁的職務,但楚懷王並不甘心只做個傀儡王,出於壓制項氏在楚國的勢力在因,而任命宋義為上將軍,理由很簡單,就是宋義準確的預測了項梁之死。

宋義由於是楚懷王一手提拔起來做上將軍的,很容易就會感激楚懷王的提拔,就會聽從楚懷王的各項安排,成為楚懷王壓制項羽的一方勢力,也就自然成為項羽在楚國內部權力爭鬥的對象。

由於趙國的求救,楚懷王令上將軍宋義率軍救趙,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由宋義節制所有楚軍,率軍5萬北上救趙。

宋義本來就是投靠項梁而進入楚軍中的,在軍中沒有什麼勢力,僅僅就是憑著楚懷王的任命而成為最高統率,而項羽是一直就跟著項梁在反秦戰爭中摸爬滾打多年的,且軍中中下級軍官是項梁和項羽一手帶出來的,軍中還有不少項氏族人都是支持項羽的,而這個時候宋義與項羽對北上救趙發生根本性的衝突。

宋義認為要觀望形勢,保存實力,再做打算,而項羽認為應該馬上向北進軍,攻擊秦軍,雙方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宋義又錯誤的拿軍令壓制項羽,導致與項羽的矛盾到達頂點,一觸即發。項羽為了拿回主動權,在爭取各方的支持,包括末將范增,軍中各級軍官的支持下,在宋義帳中斬首了宋義,以下犯上直接斬首主帥,這在冷兵器時代也屬少見,不過也難怪宋義會失敗,在軍中毫無支持,又僅僅以軍令壓人,直接讓項說挺而走險,殺了宋義,拿回主動權,項羽的行動直接讓楚懷王妄圖借宋義壓制項羽,進一步掌權的目的落空。


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副將北上救趙,懷王對宋義寵信有加,把楚國一些重要將領都派給宋義,宋義受寵,號稱卿子冠軍(有威望的最高統帥)。楚軍行至安陽(山東曹縣東北),宋義命全軍停止前進,就地駐紮,等待時機。

有一回兩人一起帶兵打仗營救趙國時,旅途走到一半,就停留在安陽駐營地休息。而這一休息就是一個半月。這時候的趙國已經被秦國打的招架不住了,趕緊派人過來傳達消息希望他們楚軍能夠儘快趕過去支援。聽聞此番消息,項羽是非常著急的,就對宋義說,我們現在應該馬上趕過去,去營救被圍困的趙國,再和趙國聯手,這樣就能把秦國打個落花流水。但是宋義卻不同意項羽的觀點,他認為現在過去的不是時機。我們不能現在和秦國交手,應該讓趙國為我們打頭陣,等到趙國把秦國的精力耗費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才輪到楚軍上陣,這樣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打敗秦國。

宋義還說,這是在趙國沒有戰勝秦軍的情況下,而如果情況更好一點,趙國軍隊直接打敗了秦軍,那對於我們楚軍來說更是一件好事,楚軍就不用再北上去營救他們了。直接攻入鹹陽,直搗秦國。所以說現在不要有任何的動靜,只需要按兵不動的等待看趙國和秦國雙方打的戰況如何就是了,等到時機成熟了,我們在過去加入對秦軍的戰鬥,這樣可以節省很大的力量。說完這番話,宋義還沾沾自喜的認為自己非常有頭腦,有才智。還順帶諷刺了項羽說:雖然在帶兵打仗這個方面我是比不過你的。但是你的腦子並沒有我的好用。

宋義不僅是侮辱了項羽,為了能讓軍隊上下都聽他的話,更是下了嚴令。如果有誰不聽他的話,反而聽項羽的話,想要去營救趙國,去送死的話。那這個人就先死在他的手下。宋義就是一個非常自大的自大狂,認為自己說的都是對的。他對別人苛刻,但是對自己的兒子卻假公濟私。

利用自己的身份給兒子在軍隊中安排職位,並且後面又送兒子去齊國想要成為齊國的宰相,等到到了山東為了給兒子慶祝,大張旗鼓的給兒子擺酒宴席。非常的鋪張浪費,與此同時。軍隊卻過著喫不飽穿不暖的生活。項羽知道了非常生氣,認為宋義簡直是無可救藥,在軍隊士兵都過著可憐巴巴的生活的時候,他竟然還給兒子這麼鋪張浪費的擺酒席。並且自己也去享受了。而軍隊現在只有去營救趙國,打敗了秦國才會有糧食,宋義卻讓軍隊按兵不動。真正等到秦國和趙國結束戰鬥了,恐怕到時候秦國的力量已經是楚軍不能抵抗的了。


秦末,自陳勝吳廣首舉旗造反後,各地聞風而動,其中尤以項羽叔父項梁領導的楚軍最為強大。陳勝吳廣失敗被殺後,項梁擁立已故楚懷王的孫子熊義為新楚懷王,重建楚國並號召天下。一時聲勢浩大。

但不久後因項梁的麻痹大意被秦軍章邯部擊敗於定陶,連項梁都被殺。因楚懷王本身就是項梁所立,加之軍隊基本都是項家控制, 楚懷王當時不過是一傀儡。項梁一死,楚懷王自然覺得機會來了,剛好奪回軍權,於是任命宋義為卿子冠軍代替他掌握軍隊。

恰逢其時,秦軍王離包圍了趙國邯鄲,趙國請楚懷王增援。楚懷王以宋義為主將、項羽為副將救趙。

但宋義行動緩慢,準備讓秦趙相爭,他坐收漁利。而項羽本就對軍權從項家奪走而不滿,此刻剛好利用機會,以延誤戰機之名殺了宋義,奪回軍權。並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大破秦軍,取得了鉅鹿之戰的輝煌勝利,也奠定了他後來稱霸王的基礎。

就結果來看,幸得項羽果斷斬殺宋義,否則秦軍拿下趙國後,以宋義之能未必能戰勝秦軍歷史也許就要改寫了


項羽與卿子冠軍宋義反目成仇,個人覺得有兩個深層原因,其一是個人私心,其二為權。

首先分析所謂的私心,那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項梁,以及項梁與項羽的關係。項梁本為楚國的貴族後代,楚國沒落後成為了秦國的一名小小將領,是項羽的叔父,有著一層親戚關係。初期,宋義投奔項梁,在項梁對戰章邯之時,因項梁輕敵,宋義規勸後無用,便離開了項梁,果不其然項梁戰死,而宋義卻藉助項梁之死,順利的上位,此事成為項羽殺宋義的其中一個原因。

其次,宋義和項羽率軍援救趙國,兩個人在行動方略上產生了分歧,宋義認為應當採取「坐山觀虎鬥」的策略,讓秦軍和趙軍相互爭鬥,待秦軍疲憊之時再予以攻擊;而項羽則認為應當儘快攻擊秦軍援救趙國。宋義的計謀,粗略一看,似乎是很有道理,其實卻隱含著兩個巨大的問題,一個是楚軍軍糧不足,一個是秦軍一旦打敗趙國,會使實力得到增強。項羽對這兩個問題看得很透徹,因此他認為楚軍應當儘快攻擊秦軍,既可以儘快從趙國得到軍糧,也可以聯合趙國的力量擊敗秦軍。 項羽認為宋義採取拖延不戰的策略不是出於公心,而是出於私利,於是,果斷地將其斬殺,然後,假說楚懷王有密令斬殺宋義,藉此震懾部眾,從而奪得了軍權。隨後,項羽派人向楚懷王說明情況,由於宋義已死,項羽實際上已經控制了軍隊,楚懷王無奈,只好承認現實,順勢正式任命項羽擔任上將軍,項羽由此成為楚軍統帥。


當時項羽的叔父被秦將章邯所殺,項羽急於復仇,而宋義畏敵不前,一直在固守觀望,項羽暴躁易怒,大失所望,於是誅殺宋義,率軍渡河作戰。


項羽派人謀殺了楚懷王唯一的後代,

項羽的剛愎自用最後落了個眾叛親離

最後宋義肯定要和項羽決裂了


很簡單 項羽派人謀殺了楚懷王唯一的後代

宋義肯定要和項羽決裂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