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集Mike Judge导演的矽谷之后,对Peter Thiel(彼得泰尔)这位投过PayPal和脸书,矽谷最著名的创投投资家,感到蛮有兴趣的。

彼得其实是在加州长大的德国人,under在Standford是念20世纪哲学,完全是个文科。然后就进了史丹佛法学院,所以原来是个律师。他在著名大所苏利文干了一年之后,大概很不喜欢律师生涯,所以就跳槽去瑞士信贷做衍生性商品交易员,干满3年之后,就出来自己搞创投了。

彼得最著名的论调是,鄙视所谓的「增强竞争力」,他来台演说时,更曾经为此做注脚说,那么喜欢竞争,倒不如到101去开家餐厅。然后强调只有垄断才能赚大钱。

彼得这种说法其实很对,不管是他投的或是巴菲特投的标的,能赚大钱的,几乎都是对市场有一定程度垄断力的公司,如PayPal、脸书或是可口可乐,莫不如此。

反观台湾那些什么金控、3C电子代工业之类的,几乎每家老板的经营方式、市场地位和员工的制约思考,大概都是活在如何增加竞争力的生活哲学中,所以公司其实也赚不了什么大钱。

然后这又让我想到律师这一行,认识的道长莫不竞竞业业,不时在增加自己的本质学能,可见律师这一行更是典型的完全竞争,所以当律师想要赚到大钱,真的是如凤毛麟角。难怪聪明又目光如炬如彼得者,律师只干了一年就立刻转行了。

台湾最糟糕的其实是在金融投资业,监理政策和立法意旨永远只相信资本,而不相信专业和创新。所以在美国获利最高的行业如创投和对冲基金,在台湾是不可能出现的,在我们这边所谓的投资业,永远就是只想赚你手续费和管理费的金控和理专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