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应太自私

香港观鸟会今年继续接获举报,指有市民登上燕鸥营巢繁殖的小岛,无视渔护署在岛上设立的警告牌,闯进围栏范围,威胁燕鸥的繁殖活动。观鸟会谴责登岛者的行为,促请渔护署加强执法及实施有效的保育措施,以防繁殖燕鸥受到人为干扰。

观鸟会发现每年皆有市民在燕鸥繁殖期登岛,令岛上燕鸥受惊飞走。

来港繁殖的燕鸥会选择在偏僻的无人荒岛上筑巢,但观鸟会发现,每年皆有市民在燕鸥繁殖期登岛,令岛上燕鸥受惊飞走。鸟蛋和雏鸟曝露在烈日之下,有可能会因过热而死亡;而亲鸟受到持续的人为干扰将消耗更多能量回避,觅食时间减少将影响繁殖活动。一些直接的破坏亦时有发生,例如燕鸥怀疑被鱼丝缠死和鸟蛋被踩烂。

该会建议渔护署加强与警方的合作和沟通,从而更有效监察岛上的活动;又建议渔护署在繁殖季节期间将小岛列为禁区,禁止市民擅自登岛,并只准许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申请登岛,以保护燕鸥繁殖地。其实本港已有类似措施,例如渔护署已将米埔沼泽区、盐灶下鹭鸟林及南丫岛深湾在特定季节划为禁区,限制公众进入。

观鸟会呼吁市民遵守渔护署所建议的保护及观赏燕鸥守则,不要在繁殖期间登岛拍照、攀岩、钓鱼或进行其他活动。船家亦不应接载市民前往登岛。渔护署已竖立警告标语,指示市民不要进入燕鸥繁殖地。

该会又表示,观赏燕鸥并不需要登岛,即使在距离燕鸥岛20公尺以上的船上,亦可以拍到出色的照片。 

燕鸥是一种多在海洋中活动的海鸟,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回到陆地繁殖。牠们约需4星期孵卵,孵化后更需要父母照顾4至5星期后方学会飞行。在香港有纪录的12种燕鸥中,有3种会于每年5月至9月在离岸小岛繁殖,分别是粉红燕鸥、黑枕燕鸥及褐翅燕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