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傻了!”回憶起剛上課時的場景,一個女孩忍不住發笑。孩子們過於薄弱的英語基礎,在直播課上顯露無疑。外教說“stand up”,他們跟着說;外教叫某個學生的英文名,讓他回答問題,一羣孩子也跟着念。

  

文5245字,閱讀約需10.5分鐘 



▲4月17日早上8點半,外教米歇爾正在教學生認識單詞“broccoli”,花椰菜。新京報記者薛星星 攝


新京報記者 薛星星 編輯 滑璇 校對 王心


清晨7點半,藏在四川省蓬安縣連綿起伏大山中的長遠小學,早早地便熱鬧了起來。20名學生對着教室內的一塊白色幕布上課。幕布上,45歲的外國女老師黑頭髮、綠眼睛,正用英語和孩子們打招呼。


女老師叫瑞貝卡·菲爾普斯(Rebecca Phelps),美國人。她遠在大洋彼岸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家中,面前沒有學生,只有一個攝像頭。


教室外,其他年級的學生、長遠村村民貼着門窗裏三層、外三層地圍着,因爲好奇。他們從沒見過外國人在幕布上講課,教的還是他們自己的娃娃。


自1996年陳蓬珍接手長遠小學以來,這所民辦學校一直沒有英語老師。直到2017年,校長陳蓬珍通過一個鄉村英語公益項目和一根網線,爲孩子們從美國“請來了”英語外教。


在一間20平米不到的教室裏,幾十名山村少年學習着英語的聽、說、讀、寫,透過那塊半面牆大小白色幕布感知、認識山外的世界。

 


━━━━━

好玩兒的英語課


長遠村位於四川省蓬安縣銀漢鎮,地處三縣交界地帶,位置偏遠,羣山環繞。從縣城出發,公路從山間穿行而過,車子要走近2個小時。


長遠小學在村裏的一座土丘上,青瓦白牆,像一座四合院。左右兩側是教室和學生宿舍,中間是幾十平方米的水泥空地,一塊用水泥壘起的旗臺半米高,上面插着國旗。


這裏的6個年級共有76名學生,卻只有三間教室,每間教室都是兩個年級共用。此外,他們還有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多媒體教室,用男生宿舍改裝的。屋裏除了20套桌椅、一架投影儀,牆上還有一塊半面牆大的白色幕布。爲了讓幕布上的圖像更清晰,校長陳蓬珍把一塊紅色牀單改成窗簾,遮在窗戶上。三年級至六年級的共55名孩子,會輪番到這間教室裏上英語課。


4月17日上午8點,四年級的孩子在多媒體教室裏跟着美國外教米歇爾·蔡(Michelle Tsai)讀單詞,陳蓬珍像往常一樣坐在教室後方操作電腦。白色的幕布裏,37歲的米歇爾一邊輕輕拍着自己的頭,一邊重複說着“head,head,head”。幕布外,20名十歲左右的孩子跟着她念單詞、拍腦袋。


4月17日早上8點20分,外教米歇爾正在爲四年級的學生上英語課。新京報記者薛星星 攝


在孩子們看來,米歇爾和另外兩名外教瑞貝卡、麗薩·威廉姆斯(Lisa Williams)的課很好玩兒。這些外國老師講解單詞時的語氣、動作很誇張,講到“Chew”咀嚼時,她們會像嘴裏塞滿了食物一樣鼓起腮幫子;講到“Jump”跳動,就會真的從凳子上跳起來;講到“Dinosaur”恐龍,則會晃動身體,裝出一副搖着大尾巴走路的樣子。


跟着老師們的節奏,孩子們一會兒拍桌子,一會兒鼓掌,一會兒又齊刷刷地站起來,隨着音樂唱英文歌。


幕布的另一頭,外教們透過攝像頭鼓勵孩子們回答問題。孩子們說話時,她們會把手放到耳邊,湊得很近,表情誇張地認真聆聽。有孩子答不上來,米歇爾會一直鼓勵學生們。一名六年級的女孩說,“因爲緊張,怕自己回答不好。”幕布上的外教瑞貝卡則偷偷地說出了答案,女孩跟着她讀了出來,同學們一起鼓掌。



━━━━━

最後的民辦村小


僅僅兩年前,陳蓬珍和孩子們還無法想象會有外國老師教他們學英語。這實在是一個偏遠閉塞的地方,作爲一所民辦小學,別說外國老師,就連會說英語的中國老師都請不到。


“過去,我們這裏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一所小學,現在只剩下長遠小學這一個了。”長遠村村委會副主任陳祥說。


陳祥所說的變化,始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全國正掀起“撤點並校”大潮。據教育部公佈的統計數據,由於撤點並校調整,1997年至2010年,全國減少小學371470所,其中農村小學302099所,佔總減少量的81.3%。


雖然國務院辦公廳於2012年發佈《關於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的意見》,提出“堅決制止盲目撤併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叫停“撤點並校”,後來還出臺了相應的調整政策。但在1996年,公立的長遠小學和附近的幾所村小一樣面臨關停。“孩子們都被分流到了七八里外的銀漢鎮讀書了。山路不好走,又沒有交通工具,單程就要走一個多小時。”陳蓬珍說。


那時,26歲的陳蓬珍還是長遠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老師,班裏的孩子太小,家長不願離開,懇求她留在村小繼續教書。她一個人帶着38個孩子留了下來,接管了整個學校,既教語文、又教數學,既做老師、又做廚師。長遠小學也從那時起,由公辦變成了民辦。


▲4月15日下午5點半,陳蓬珍在爲住校的學生打飯,她不僅是學校的語文老師,同時也是學校的廚師。新京報記者薛星星 攝


轉制的第三年,校內學生數量從不足40人增加到了140人,年級也從一個增加到三個。陳蓬珍忙不過來,把在鎮上郵電所工作的丈夫周建波喊了回來。周建波原本不願意,但陳蓬珍威脅他,“不回來幫忙教書,咱倆就散了吧。”


不過,周建波的加入並未徹底改善學校的窘境,老師還是太少。2017年,夫婦倆才從鄰村聘了一位代課教師,但仍感吃力。“本來想再聘一個老師,但一個月要1000多塊的工資,我們拿不出來。”周建波說。


資金方面,國家每年補貼長遠小學6.2萬元公用經費,周建波算了算,一名代課教師、一名廚房阿姨的工資每月共2200多元,加上水電費、校舍翻修費用等,剩下的錢捉襟見肘。


老師不願意來,不僅是錢的問題。事實上,鄉村教師的缺乏在整個蓬安縣普遍存在。蓬安縣教育局副局長鄧玉泉介紹,縣裏每年要招200多名教師,報名人數不少,但願意留在鄉村的不多。“不少人到地方一看,覺得條件太差,就不願意來了。有的在鄉村工作一兩年,就忙着繼續考試,調到縣上或者市區。”


與其他科目的老師相比,英語老師更是稀缺資源。就連銀漢鎮中心學校的小學部,也因爲僅有的一位英語老師休了產假,不得已另找了兩位“兼職”的英語老師代課。



━━━━━

渴望與外界交流的孩子

 

爲了養家餬口,長遠村裏像陳蓬珍、周建波這樣年紀的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去福建或廣東。男人到建築工地蓋房,女人到工廠做工,村裏只留下老人和孩子。“以前我們這裏還叫三八九九部隊,意思是隻有婦女和老人。現在婦女也走了,只有九九部隊了。”鄧玉泉說。


▲4月15日早上9點,周建波正在給五年級的學生上數學課,他是全校學生的數學老師。新京報記者薛星星 攝


因爲父母遠離,長遠小學的76名學生中95%是留守兒童,還有近1/3來自單親家庭。陳蓬珍說,本地人不好找媳婦,男的外出打工談了朋友帶回家,女方一看條件這麼差,又都跑了。“所以單親的孩子,大多數是沒了媽媽。”


這些守在小山村裏的孩子,很少與父母見面,很少走出大山。他們有的七八歲就開始做飯,個子矮,還夠不到竈臺;有的5年才與父母團聚一次,父母回家時已經不認識了,支支吾吾地叫“叔叔阿姨”;有個11歲的女孩只去過鎮上兩次,媽媽說“去鎮上就要花錢”。


孩子們渴望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每當有外人到來時,就會異常興奮。他們會在課間把陌生人團團圍住,抓着哥哥姐姐的手做遊戲,丟手絹、老鷹抓小雞、搶板凳。機靈點的孩子還會給他們出考題,都是從書上看來的腦筋急轉彎。


2016年,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到長遠小學教孩子們簡單的自救措施,比如山區多蛇,如果被蛇咬傷了怎麼辦?2017年9月,一家航空公司來這裏獻愛心,一名女員工給孩子們講授如何預防性侵。


陳蓬珍說,這幾年不斷有大學生前來支教,一般只能待上一週。支教老師臨走時,孩子們會抱着他們哭,不肯讓他們走。


學習方面,長遠小學的孩子們不需要像城裏的學生那樣上各種補習班、努力考重點學校,因爲村裏沒人能對他們進行課外指導,也沒人要求他們必須拿到好成績。


“我們這裏最重要的課程就是語文、數學,此外還有音樂、舞蹈、圖畫和手工,但英語實在是不行。”陳蓬珍說,她和丈夫周建波都是高中畢業,沒有系統學過英語。雖然她後來自學考了四川廣播電視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了些英語,但還是不會。“有時候單詞的意思懂了,組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就看不懂了。”


▲4月15日中午11點,陳蓬珍在教一年級的學生認識錢幣。新京報記者薛星星 攝


遇上英語課,陳蓬珍只能拿着課本的單詞表教孩子們一遍一遍讀,或者用錄音機播放英語磁帶。但孩子們聽不懂,也沒興趣,上了一年的英語課,連基本的打招呼都不會。



━━━━━

外教來了

 

變化發生在2017年。那年暑假,南充市教育局要求全市的小學畢業結業考試加入英語科目。鄧玉泉說,此前在整個南充地區,英語都屬於薄弱學科,新的要求是爲了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接到通知的陳蓬珍慌了,她不知道怎麼才能上好英語課。正在發愁時,她在女兒的手機上看到了VIPKID鄉村公益英語課項目——一個爲鄉鎮學校提供免費英語外教直播課的項目,馬上讓女兒爲長遠小學報了名。


長遠小學由此成爲先期開展直播教學的100所學校之一。項目負責人趙雪玲說,“只要是鄉村學校向我們申請,符合開課的條件,我們都會支持。”


趙雪玲介紹,他們在發起鄉村公益英語課項目支出做了很多調研,發現相比物質捐助,對於鄉村教育而言,提供優質的學習內容和師資價值更大。在線教育本身,也是通過技術賦能,讓教育資源能夠普惠、能夠真正流動起來。


爲了接通網課,陳蓬珍和周建波特意到鎮上拉了一根網線,流量包月169元。他們還買了投影儀、音響、二手電腦,總共花了2000多元。“好貴喲。”在陳蓬珍看來,這是一筆不菲的開銷,但比聘請代課教師便宜很多,更何況能教英語的老師,有錢都請不到。


唯一的問題是陳蓬珍不會用電腦。項目組的助教只好和她視頻,一步一步地教她;後來電腦學會了卻不會下資料,助教就用微信傳給她。


對於長遠小學來說,2017年9月12日是個大日子,全校最高年級——五年級的孩子們要上外教直播課了。不僅低年級的學生好奇,村民也都放下了手裏的農活,來到教室外圍觀。


早上8點半,瑞貝卡在幕布上露面了,“Hello!”看着幕布裏的外國人,20個孩子一下“木住了”,瞪着眼睛,雙手放在桌子上,背挺得直直的,就是沒人敢說話。


瑞貝卡又說,“How are you?”孩子們還是不知道怎麼回答,齊刷刷地轉過頭,望向站在一旁的陳蓬珍。陳蓬珍也聽不懂,只好帶着孩子們一起重複瑞貝卡的話,“How are you?”


▲4月15日早上7點半,陳蓬珍在多媒體教室爲六年級學生的英語直播課做準備,她的英語水平一般,很多單詞都要提前查找。新京報記者薛星星 攝


“太傻了!”回憶起剛上課時的場景,一個女孩忍不住發笑。孩子們過於薄弱的英語基礎,在直播課上顯露無疑。外教說“stand up”,他們跟着說;外教叫某個學生的英文名,讓他回答問題,一羣孩子也跟着念。


爲了教授更多的內容,一節30分鐘的直播課,常常被外教米歇爾拉長到1個小時甚至近2個小時。米歇爾感覺要教的東西太多了,半小時完全不夠用。


與陳蓬珍的教學方法不同,外教們注重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她們會想出各種各樣的法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講到單詞牙齒時,會放電影《侏羅紀公園》的片段展示恐龍的牙齒;用一些具體的食物做例子,講述對應的單詞的含義。


更多的時候她們會選擇唱歌。陳蓬珍說,唱英文兒歌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環節,尤其是那些節奏歡快、歌詞簡單的歌。他們會從座位上站起來,看着幕布上的歌詞,和着音樂唱歌。有些孩子雖然發音含糊但全情投入,仰着頭,連歌詞都不看。


直播課開通兩個月,孩子們的英語成績有了顯著提高。過去,英語考試中成績好的也就三四十分,2017年秋季學期的期中考試,居然有人考了60多分。


一名六年級男孩的書桌,裏面放了一本英語詞典,一個乒乓球拍以及一個積木玩具。新京報記者薛星星 攝


一學期後,陳蓬珍認爲只有一個年級上外教直播課遠遠不夠,再次向項目組提出申請。現在,長遠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的55名學生都接入了英語直播教學,每週一到週四的上午,三名外教輪流上課。


過去兩年,VIPKID鄉村公益英語課項目讓3萬個鄉村孩子每週都能上一節在線外教課,“我們希望能通過這個項目,讓孩子們感受學習的樂趣,覺得英語不再枯燥、難學,不會成爲他們取得學業成功上的障礙,也希望能夠藉此開拓視野。”趙雪玲說。



━━━━━

大山外的世界 


除了成績提高,長遠小學的孩子們還從幕布裏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外教也會向孩子們分享自己的生活,比如學習與家庭有關的課程時,她們會介紹自己的愛好,讓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們微笑着揮手。聖誕節時,瑞貝卡把攝像頭放在了掛滿彩燈和裝飾品的聖誕樹前,和孩子們一起唱了聖誕歌。


“我從小在新加坡讀書,也是住校,一年才能見到父母一次。米歇爾說,自己的成長環境和孩子們相似,因此更容易理解他們的感受。


長遠小學四年級學生小城(化名)父母離異,他不怎麼喜歡和人說話。但米歇爾願意和每個孩子互動,不會忽視那些不愛說話的學生。慢慢地,小城也在英語課上主動參與了。校長陳蓬珍說,小城雖然英語發音還不夠標準,但在課堂上越來越積極,發言也有自信了。


小城畫過一幅畫,畫中的男孩是小城自己,爲他打傘的是米歇爾老師,意思是“我的世界一直下雨,米歇爾老師出現了,像媽媽一樣給我撐起一把傘”。


▲小城的畫中,米歇爾老師爲他撐傘。受訪者供圖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許多孩子都比過去活潑了。2019年春節期間,村裏有一戶人家結婚,邀請長遠小學的孩子過去表演。陳蓬珍帶着孩子們去唱了英文歌,是他們最喜歡的《Baby Shark》和聖誕歌。老鄉們聽着孩子們唱歌,眼睛都瞪得大大的,感覺非常新奇。


陳蓬珍自己也有變化。她發現外教擁有豐富的課堂道具,上課比自己有耐心。她開始嘗試不一樣的教學方式。


現在,陳蓬珍偶爾會在語文課上帶孩子們做遊戲。比如講到《夜鶯的歌聲》時,她讓幾個孩子扮演德國兵,讓另一個孩子扮演“小夜鶯”,大家繞着教室轉,模擬課文中的場景。四年級的課文《萬年牢》,講的是一位父親做冰糖葫蘆的故事。陳蓬珍就學着這位父親走街串巷提籃叫賣的樣子,在教室裏吆喝,還找了一個孩子和她搭檔表演製作糖葫蘆,全班都學得很認真。


“以前有學習不好的孩子,教了十遍八遍還不會,我們會說你怎麼這麼笨啊,有時還會戳他們的痛處。比如某個孩子沒了媽媽,就會說難怪你媽媽不要你,就是因爲你學習不好。”陳蓬珍說,過去的那套訓話方式總以孩子大哭告終。“但外教都是鼓勵性的,即便學生說錯了,也是鼓勵。”


如今,長遠小學的孩子們總想到大山外面看看,有些甚至想要出國。一個三年級的小女孩說,法國有一個很好看的塔,那是一個“最好的塔”;一個六年級的男孩說他要去環遊世界,一口氣說出了十幾個國家的名字:美國、法國、俄羅斯、白俄羅斯、泰國……


值班編輯 李二號 吾彥祖



北大學生吳謝宇涉嫌弒母往事



六歲女童被送進武校2天后身亡,涉事學校校長爲釋小龍之父


漂在古墓的農民工:“窮到連鬼都不怕了”


本文部分內容首發自新京報公號“剝洋蔥people”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