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常聽不少朋友議論:「今天的藝術品市場實在讓人看不懂,很多當代人的作品一幅能賣到幾千萬,甚至破億元。這個價格要遠遠超過一些古代書畫作品,是不是這些人的書畫水平就一定比古人高呢?如果不是,又怎麼能賣出天文數字呢?」這個問題,在今天確實是普遍存在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真實的拍賣紀錄對比。

  2017年,一幅由原四川美院院長羅中立於1982年創作的《春蠶圖》(又名:母親),在中國嘉德(北京)拍賣行以4945萬的天價成交。同年,一幅明代書畫家文徵明所繪《後赤壁賦圖》,在同方拍賣行僅以575萬的價格落錘。古今兩件畫作,在同一年進行拍賣,而價格上古代卻和今天相差8倍之多——羅中立完勝文徵明。

  是兩張畫的尺幅大小不一樣,所以才相差這麼多錢?其實不是,反而後者尺寸還大於前者,並且後者還是書畫合璧。這兩張古今繪畫唯獨不一樣的是:前者是當代油畫,後者是傳統國畫。那麼,油畫就一定比國畫藝術價值高嗎?但從歷年的書畫拍賣來看,當代很多國畫也是超過油畫的。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想也只有這幅油畫《春蠶圖》當初的收藏者能解釋了。

  林明哲(寶島人),一個收藏界的傳奇人物,一個因書畫收藏致使財富可以媲美馬雲的人。這幅油畫就是林明哲早年以5萬元的價格買入的,而造就這張畫拍出4945萬價格神話的人也是他。看到這個價格,好奇的我掰着手指算了一下,這張畫前後足足翻了幾乎近1000倍。

  據悉,林明哲先生之前是一位企業家,生意做得很成功,之後擁有了一定的財富才轉戰藝術品收藏的。他的收藏致富的方法:「低價大量囤積美院院長、副院長,甚至還有學生的畫作,然後花大力度爲這些畫家宣傳,畫家名望達到一定程度後,開始拋售畫作。」

  早年這些畫家沒有什麼名氣,畫作的價格也比較低,林明哲每到一處,所有他認爲不錯的繪畫都會被他全部低價買走,可以用“洗劫一空”來形容他當時的行爲。之後就是爲畫家宣傳,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包裝”。隨着文化藝術復興的熱潮來臨,再加上林明哲的推動,當初那些沒有什麼名氣的畫家——青雲直上成名了。

  畫家名氣出去了,畫作的市場需求也大了,價格自然也就上去了。而此時這些畫家的作品大部分都在林明哲手裏,所以就有了後來5萬變4945萬的收藏神話。這便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那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這幅讓林明哲賺了1000倍的《春蠶圖》,只是他藏品中的冰山一角,有人給他估算過,就目前外界能夠知道他手裏的藏品價值應該在200億左右。而還有外界不知道的藏品,數量是多少,價值多少讓人很難想象。

  雖然書畫收藏讓林明哲賺得鍋滿盆滿,也成就瞭如趙無極、羅中立、周春芽等一大批藝術家。但事情要分兩面看,倘若林明哲當年沒有這樣大肆收畫的舉動,也沒有勞神傷財去給予宣傳,還會有今天的這麼多繪畫大師嗎?肯定不會!所以說,林明哲成就了畫家,而畫家也成就了林明哲。

  也正因爲今天有一大批像林明哲一樣的收藏者存在,纔有了今天的天價藝術品市場,而這個市場正是我們目前無法看懂的。雖然我們看不懂,但我們通過“林明哲收藏”這件事,能夠體會和學習到一些東西,至少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做事必須講究方式方法”。

  (文/二小書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