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芝麻胡同》正在電視臺熱播,這部講述了沁芳居醬菜鋪老闆的情感故事,也將我的思緒帶回到學生時代——初二,走出校園去北京醬菜廠的學工勞動。

  適逢七十年代初,當時的交通還不甚發達,學工勞動最吸引我們的是人人有了“月票”,每天從朝陽門內到神路街,兩三站路即讓我們過足了車癮,更讓我們提早體驗了務工的辛勞。

  從朝外神路街站一直向南,還要穿過一條曲長的衚衕,步行至少需要15分鐘才能到達既沒有廠牌標識,但僅憑那一股濃郁的鹹味即可確認的廠子,確切講應該稱場子——院子中間幾乎擺滿成片的醬缸、木桶、罐子,四周圍是像倉庫一樣的石棉瓦的簡易高棚,棚下有許多用來醃瓜菜的水泥大池子,池子上面架有一條寬約一尺的長長木板供人來回走動和站在上面翻動池中的瓜菜作業。記得有個同學第一次踩上去不小心還把一隻鞋掉池子裏了,不知是否影響了那一池的質量?

  一統的棚下延院牆的西側一面,稍加隔斷就形成了簡易寬敞的車間,長長的木架臺就是操作檯面。

  在這裏我們分組在不同的車間,工作也很家常,有的削疙瘩或蘿蔔皮——用來做醬疙瘩、醬蘿蔔,有的切大白蘿蔔——用來做辣蘿蔔乾兒,有的還要藉助模具切成各種形狀——混合成八寶(醬)菜……

  分工不同,但幾乎全都需要“動刀子”,倒是男生偶爾會幹一些不動刀子的零散的活兒,比如翻醬缸、翻菜瓜池子、搬運等,最讓人羨慕的是S寶生同學,可能是因爲個兒高,被挑去送貨,每天與廠裏的一個工人師傅人開着蹦蹦車給坐落在大街小巷的商店、菜市場運送鹹菜……

  順便檢討一下,爲做八寶菜,還砸過核桃、剝過花生,沒半天兒就不讓我們這些學生們幹了,估計是產出率太低吧,畢竟那個年代物質匱乏,我們年紀又小,難免會有點饞嘛。但也不乏輕傷不下火線的……

  Y寶琴回憶~老師曾嚴厲警告說不許切到手,如果誰要是切到手就是犯了嚴重錯誤。因此有的同學切到手流血了也不敢言聲,以致把白蘿蔔條都染紅了,怕巡視的老師發現,還慌忙的用其它的蘿蔔條給遮蓋上……

  一個月下來,幾乎每個人手上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刀傷,刀口遇鹽的疼痛也是每個人都有過的體驗。

  一個月來,不同車間的活計瞭解見識了不少,不同的材質的切削竅門也掌握了一些,不同師傅的性格甚至故事也聽說了很多,原本那些普普通通的鹹菜大醬,都是經由時間歲月的積澱纔會有的滋味,而人生的滋味何嘗不是呢——酸甜苦辣鹹。

  勞動月結束我們都收穫了一大包很便宜的芝麻鹹菜絲作爲獎勵和紀念,一個月學工的短暫經歷卻在我們人生的履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和收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