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芝麻胡同》正在电视台热播,这部讲述了沁芳居酱菜铺老板的情感故事,也将我的思绪带回到学生时代——初二,走出校园去北京酱菜厂的学工劳动。

  适逢七十年代初,当时的交通还不甚发达,学工劳动最吸引我们的是人人有了“月票”,每天从朝阳门内到神路街,两三站路即让我们过足了车瘾,更让我们提早体验了务工的辛劳。

  从朝外神路街站一直向南,还要穿过一条曲长的胡同,步行至少需要15分钟才能到达既没有厂牌标识,但仅凭那一股浓郁的咸味即可确认的厂子,确切讲应该称场子——院子中间几乎摆满成片的酱缸、木桶、罐子,四周围是像仓库一样的石棉瓦的简易高棚,棚下有许多用来腌瓜菜的水泥大池子,池子上面架有一条宽约一尺的长长木板供人来回走动和站在上面翻动池中的瓜菜作业。记得有个同学第一次踩上去不小心还把一只鞋掉池子里了,不知是否影响了那一池的质量?

  一统的棚下延院墙的西侧一面,稍加隔断就形成了简易宽敞的车间,长长的木架台就是操作台面。

  在这里我们分组在不同的车间,工作也很家常,有的削疙瘩或萝卜皮——用来做酱疙瘩、酱萝卜,有的切大白萝卜——用来做辣萝卜干儿,有的还要借助模具切成各种形状——混合成八宝(酱)菜……

  分工不同,但几乎全都需要“动刀子”,倒是男生偶尔会干一些不动刀子的零散的活儿,比如翻酱缸、翻菜瓜池子、搬运等,最让人羡慕的是S宝生同学,可能是因为个儿高,被挑去送货,每天与厂里的一个工人师傅人开着蹦蹦车给坐落在大街小巷的商店、菜市场运送咸菜……

  顺便检讨一下,为做八宝菜,还砸过核桃、剥过花生,没半天儿就不让我们这些学生们干了,估计是产出率太低吧,毕竟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我们年纪又小,难免会有点馋嘛。但也不乏轻伤不下火线的……

  Y宝琴回忆~老师曾严厉警告说不许切到手,如果谁要是切到手就是犯了严重错误。因此有的同学切到手流血了也不敢言声,以致把白萝卜条都染红了,怕巡视的老师发现,还慌忙的用其它的萝卜条给遮盖上……

  一个月下来,几乎每个人手上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刀伤,刀口遇盐的疼痛也是每个人都有过的体验。

  一个月来,不同车间的活计了解见识了不少,不同的材质的切削窍门也掌握了一些,不同师傅的性格甚至故事也听说了很多,原本那些普普通通的咸菜大酱,都是经由时间岁月的积淀才会有的滋味,而人生的滋味何尝不是呢——酸甜苦辣咸。

  劳动月结束我们都收获了一大包很便宜的芝麻咸菜丝作为奖励和纪念,一个月学工的短暂经历却在我们人生的履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和收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