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閻濱

  “壞腸子”不是真的腸胃不好,而是指祖魯王國的一名君主恰卡,祖魯語裏“壞腸子”叫恰卡。恰卡的母親是祖魯酋長衆多妃妾之一,據說他母親懷上他時曾給別人說:“我肚子腫起來的地方是一段壞掉的腸子。”

  恰卡從小就和自己的母親一起被趕出部落,日子過得很艱難,兒時恰卡還因爲生殖器比別的小孩小這一生理缺陷而常遭欺辱,生逢逆境使恰卡從小成長爲個性剛強的人。後來,恰卡長大成年,在姆特瓦部落的協助下,1816年,他回到祖魯部落,殺死他的父親取而代之。

  恰卡在祖魯部落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發揚光大了姆特瓦部落酋長丁希斯瓦約開始的軍事改革——丁希斯瓦約打破了班圖人部落戰爭極少流血的傳統,姆特瓦部落通過流血衝突吞併其他部落。恰卡比丁希斯瓦約更血腥好戰,他創造出一套姆特瓦部落都聞所未聞的軍事制度。

  恰卡將整個部落男子組織起來編爲軍隊,他規定男丁們從14歲起全部入伍,跟在大軍後面搬運糧食、營帳物資等,作爲後勤人員爲軍隊服務,成年後則按照不同年齡編成一個個叫作“伊普皮”的團隊,每個伊普皮大約1100—1400人不等,都以不同的頭飾、盾牌標誌加以區分,他們在年滿30歲前不得和女子發生性關係,35歲以後纔可以結婚成家,40歲以後還沒老婆的老兵,會由國王分配給妻子。40歲以上有家庭的老兵都編入名爲“克拉爾”的部隊,但仍需繼續爲國王服役。

  恰卡像

  在祖魯大約50萬人口中,恰卡常年保持着5萬人以上的脫產常備軍,共編爲35個伊普皮,其中2萬多人是35歲以下的未婚武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祖魯人口的出生率,但後世歷史學家研究認爲,恰卡這麼做,很可能是當時祖魯面臨的人地矛盾非常突出,故意控制祖魯的人口出生率。

  祖魯王國的動員率長期保持在人口的10%,這一比例遠超過人類歷史時期中大多數民族的承受力。二戰中德、蘇、日、英、美等主要工業化交戰國軍隊員額最高峯時也僅約佔人口10%,20世紀和平時期能常年保持總人口10%動員率的僅有朝鮮等極少數國家。與恰卡大約同一時期道光皇帝時代的中國,據估計有3—4億人口,全國的八旗綠營兵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僅約80萬,如果按照10%人口比例動員軍隊的話,中國至少得有3000—4000萬軍隊才能達到祖魯王國的動員率,通過以上對比,可見恰卡創立的這套制度多麼駭人聽聞。

  恰卡將祖魯武士的武器標準化,每個武士都裝備一支鋒利的長矛和一面堅硬的牛皮盾牌,這樣祖魯軍隊的戰術就以肉搏爲主。祖魯武士的標準戰術是排成水牛角隊形發起進攻,年輕的團隊分佈在兩翼打頭陣,構成水牛的兩個犄角,年紀大的團隊在中間,組成水牛的頭和胸,水牛陣後面還有一大羣類似“督戰隊”的武士,防止前隊逃跑,同時擔負預備隊的作用。交戰時,祖魯軍隊中央的壯年團隊以密集隊形衝上前去,咬住敵人,同時兩翼的年輕武士團隊各自從側麪包抄敵軍。祖魯人認爲敵軍的靈魂住在腸子裏,肉搏殺死敵人後,祖魯武士都要按傳統習俗將敵軍開膛破肚挖出其肚腸,這樣就可以釋放出死者亡靈,免得其作祟於殺人者。

  19 世紀 80 年代,祖魯武士在茅屋外留影

  恰卡禁止士兵們穿鞋子,日常鍛鍊他們赤腳跋山涉水,每個人的腳板都練得堅硬無比,恰卡的軍隊一天平均可以徒步跑50英里,摺合80公里。恰卡還以死刑來懲罰違反軍紀的士兵,無論戰時怯懦逃跑、平時操練忘帶長矛或盾牌,還是35歲之前擅自交女朋友,懲罰都是死刑。嚴酷的軍紀使整支祖魯軍隊擁有異乎尋常的組織紀律,他們行動非常迅速,可以隨身攜帶非常少的補給,在4—5天內完成200多英里強行軍,然後全軍以極其安靜、隱蔽的狀態潛伏在敵人周圍,等發起致命而突然的一擊後,再劫掠敵軍的物資填飽肚子。

  從1816到1828年,恰卡統治下的祖魯王國迅速崛起,從開普殖民地邊境到坦噶尼喀湖,近1/5的非洲大陸除了英國和布爾人領地外,大部分地區都被祖魯王國征服。據估計在恰卡的征服戰爭過程中,被征服部落的居民至少被殺死20萬人。祖魯王國從建立到滅亡前的60年裏,南部非洲因爲其征服戰爭導致的殺戮和饑荒至少帶走100萬人口的生命。

  該內容爲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